• 如松看货币之道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如松看货币之道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9.88 6.2折 4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如松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8101270

出版时间2015-06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3244603

上书时间2023-08-30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百姓的经济学者、成功的经济趋势预测人士如松,讲述货币的故事,让您透过货币之窗洞悉无数历史事件的真相,帮您睁开货币的“慧眼”,把握经济趋势和资产价格的现在与未来。
《如松看货币之道》是一本写给老百姓的书:讲述货币的故事,告诉每个人钱是怎么变“毛”的。
这是一本货币升值与贬值内在规律的“演义”:透过货币升值、贬值的变化,展示气候、人文所演绎的社会兴衰。
透过货币看清历史,也可以预测未来。

作者简介
如松,本名马春波,工学硕士,独立经济理论和经济趋势研究者,金融期货业专业人士,曾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国有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拥有外商独资企业和国企领导经历,对货币的内在规律研究有独到的见地,擅长行业趋势和行业拐点的判断,对商品的价格走势能够做出独立的分析;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权货币、如松法则、信用红利等见解;著有金融类畅销书《如松看货币之道》《如松看人权货币》。
如松认为: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和货币信用恒定共同构建了黄金法则。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蕴含着对社会财富本质的认知过程。在封建社会和法治社会,财富具有截然不同的表现形态。当一个国家或民族遵从了黄金法则的时候,就会带来人民的富裕与国家的强盛,否则就会出现衰落、暴力与贫穷;当企业和个人遵从黄金法则的时候,就可以实现财富的不断聚拢,造福社会,成就自己。一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过程是黄金法则得到强化的过程,而滞胀的产生是对黄金法则的破坏所造成的结果。
如松在自己的新浪博客中,于2012年准确预测了原油行业、煤炭行业、白酒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黄金价格、美元指数的走势;2015年年底,预测美元标价的黄金将从2016年转向牛市。

目录
第一章  货币的“温床”
  实物货币的“温床”
  贵金属货币诞生
  倚天之剑
第二章  贵金属货币的王朝
  第一次货币奇迹
  第二次货币奇迹
  没有信用就没有货币
  钱奴时代
  气候魔杖
  第三次货币奇迹
  唐朝钱荒
  最大的骗局
  隋唐盛世的“温床”
第三章  诚实与贪婪的战争(一)
  弱宋与强宋
  纸币的诞生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第一次金融危机
  宋朝钱荒
  弱宋的真相
  选对职业很重要
  澶渊之盟是一场失败的货币战争
  怀念宋朝
  宋朝与气候的抗争
第四章  超越时代的货币体系
  纸币第一次篡位
  元朝托拉斯
  寻根
  天威难测
第五章  诚实与贪婪的战争(二)
  朱元璋的梦想
  另眼看仁宣
  白银本位的建立
  隆万中兴
  万历不是谜
  明朝人是幸运的
  明朝灭亡的真相
  经济效率决定白银的流向
  清朝的屈辱与银本位无关
  汇通天下之乡下祖父
  闭关锁国是白银惹的祸
  黄金本位登基与白银本位的溃败
  清朝金融危机
  白银最后的光芒
  信用的战争
第六章  纸币时代
  货币是什么
  信用缺失的时代
  纸本位
  美元的特点与未来
  欧元的稳定性
  人民币面临的挑战
第七章  我们面临的未来
  气候战争
  去全球化
第八章  货币与经济趋势预测
  货币信用的“土壤”
  价格与汇率
  经济趋势预测的要点
后记

内容摘要
 由如著的《如松看货币之道》松用丰富的历史事实,阐述了历史上社会兴盛或衰退与货币价值坚挺或贬值之间的关系。秦国变法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明确货币的信用是变法的主要内容之一;文景之治和昭宣中兴是西汉繁荣时期,采取的是货币紧缩措施,创造了中国古代的货币奇迹;从货币的视角解读了三国之“义”;隋朝的开皇之治和唐朝的开元盛世,同样依托的是价值明确的置样五铢和开元通宝;在经济、科技达到空前发展水平的宋朝,铜钱成为周边很多国家的本位币或储备货币,同时阐述了宋朝军事比较衰弱的财政原因;元朝是现代信用货币体系的鼻祖;明朝是缺银少铜的时代,但通过货币紧缩实现了仁宣之治的繁荣,用外来白银建立了银本位;清朝伊始,现代金融业开始来到中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创造了超级通货膨胀,伴随的是纸本位的法币和金圆券。
本书还告诉人们:气候的冷暖变迁,是推动货币
升值与贬值的巨大动力;在信用货币时代,对于通胀
型经济体,支柱产业的价格趋势就代表了本币汇率的趋势;具有完备信用的货币体系,是经济与科技创新的基础,是社会不断走向繁荣的驱动力。

精彩内容
 谁能告诉我们货币升值还是贬值的规律?让每个老百姓都知道,钱是怎么变“毛”的?
只有历史和哲学。因为货币本身是历史现象,而认识社会运转法则的是哲学。
货币内在价值的变化与在人们心目中所处的地位永远是相反的。当货币坚挺的时候,也一定是货币在人们心目中相对沉寂的时候。终归货币的内在价值长期非常稳定,没有太大的波动,很难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因为这意味着没有多少在货币上投机的余地(唯一的例外是发生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贵金属本位时代是如此,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也是如此。这时,货币具有充分的财富储藏和价值尺度功能,从效率上来说,无论存什么商品都不如存钱的效率更高。那时,人们会将所有的聪明才智集中于创新,集中于提高效率,或者是聚焦于建设一个国家。
在资本市场上。具有充分信用的货币只能用于投资。
当货币的内在价值剧烈波动、失去财富储藏和价值尺度功能的时候,就会成为“明星”,吸引全社会的目光。货币升值时期,人们一般无能为力,因为铸造或印刷货币的权力是稀缺的,这个生意高度垄断。
但货币贬值时期,则是全社会的人们大展身手的时候,因为商品在这一阶段都会相对货币升值,如“蒜你狠”、“姜你军”、“炒房子”等。“炒”就变成了热门词汇,这是必然产生的社会现象。这时,货币所
享受到的“聚光度”很高,是社会的“大明星”,可惜,是带来严重后果的“大明星”,产业空心化是注定的结果,压制了创新的动力和效率的提升。
这些不具备完全信用的货币,在资本市场上只能用于投机。如果你搞错了属性,用于投资,很可能亏掉裤子,因为投资的收益扣除通胀以后,收益很可能是负的。
这就是货币的哲学,它一直贯穿着货币的一生。
如果你要摧毁一个社会,就让货币不断贬值,直至货币的价值归零,当然,伴随这一过程的一定是恶性通胀;如果你要建设一个社会,就让货币稳定地保持它应有的信用和内在的价值,创新就会源源不断。
社会不断地走向繁荣。
实物货币的“温床”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因为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生活极为艰难,物资匮乏,能吃饱活下来就不错,没有多余的物资可供交换,只能群居,为的是适
应恶劣的生存环境而活下去。这时,没有生活品质的要求。
当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得到提高,可以吃饱之后,为了使生产效率得以提高,生活得更好一
些,就产生了社会分工。游泳好手去捕鱼,种田好手去开荒种田,健步如飞的去打猎,五大三粗的去制造工具,等等。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交换也就产生了,因为种田的人要改善生活,制造工具的人也要吃饭,这就产生了交换。这时,生活品质这个名词也就出现了。
起始的时候是以物易物,本质上是你情我愿。
当交易更频繁,交易的数量和品种不断扩大,交易的媒介就产生了,那就是货币。所谓货币,不过是大家公认的信用媒介,这是现在的含义,但我们的祖先,坚持等价的原则,实物货币便诞生了。
“大家公认”就代表了货币的本质,这一本质从古至今没有丝毫的变化,用现代术语来表述就是货币
要具有群体普遍接受性。
群体普遍接受性原则是衡量货币优劣的第一原则,凡是具备群体普遍接受性的货币都属于优良的货币
,最典型的是金银。
P2-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