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说全译本史记(列传系列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图说全译本史记(列传系列5)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8.96 5.4折 35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西汉)司马迁|译者:陈秉才

出版社现代教育

ISBN9787510649301

出版时间2017-0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5元

货号3803012

上书时间2023-08-29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陈秉才,河北定州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先任教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为教授:后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从事文献研究工作,为副研究馆员。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书籍目录学》,《阵纪注释》和《阵纪浅说》,《中国古代编年体史籍》,《北京大学图书馆稿本丛书》(1-3辑),《史记注译》(副主编),《八千种辞书类编提要》(主编),《汉书精华注译》(主编之一),《韩非子精选注译》,《列子注译》,《中国历代契约考释》(撰稿人之一),其中《北京大学图书馆稿本丛书》(第1辑)获全国优秀图书奖,《中国历代契约考释》获北京市优秀图书二等奖。另有译著《世界图书及图书馆史》一书(日译汉)。

目录
《史记》卷一百一十九
  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史记》卷一百二十
  汲郑列传第六十
《史记》卷一百二十一
  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史记》卷一百二十二
  酷吏列传第六十二
《史记》卷一百二十三
  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史记》卷一百二十四
  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史记》卷一百二十五
  佞幸列传第六十五
《史记》卷一百二十六
  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史记》卷一百二十七
  日者列传第六十七
《史记》卷一百二十八
  龟策列传第六十八
《史记》卷一百二十九
  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史记》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内容摘要
 《图说全译本史记》是一套适合当代读者阅读的全新版本的《史记》。它是目前国内外首套将经典史著、白话译文与历史文物相结合,多维度呈现《史记》的系列图书。全书以清代武英殿本为文字底本,采用原文与白话译本对照阅读体例。每一书页均配有与史事相关联的珍贵图片,图片资料选自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博物馆及相关研究机构提供的珍贵历史文物图片,并结合历代史料典籍、近现代考古发掘研究简报、报告、论文等重要文献资料,辅以精要的图注说明,做到史著与文物史料的相互印证,从而以图文并茂的崭新形式、全景式展现《史记》。
本书为司马迁所著,陈秉才翻译的《图说全译本史记(列传系列5)》。

精彩内容
 史记卷一百一十九循吏列传第五十九孙叔敖太史公日: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日:“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相日:“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日:“三月顷。
”相日:“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
之王日:“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日:‘市
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
”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太史公说:法令是用来引导百姓走正道的,刑法是用来禁止人们的奸邪行为的。法令刑罚即使一时不完备,善良的百姓也能谨慎行事,有所戒惧,自身能有很好的修养,其原因在于各级官吏没有乱用权力。
官吏只要奉公履行职责,办事讲理,也可以治理好百姓,何必严刑峻法呢?
孙叔敖,是楚国一位隐居不仕的贤士。相国虞丘把他推荐给楚庄王,让他取代自己。孙叔敖做楚相三个月,便实施教化,开导百姓,上下同心和睦,风俗甚为良妩政令行事虽说措施温和,但也是有禁辄止,官吏不敢为非作歹,盗贼不敢生事作恶。每逢秋冬,便劝说百姓进山采伐竹木,一到春夏,就趁河水涨起运境外,百姓每个人都找到适合自己的谋生之路,所
以家家安居乐业。
楚庄王认为楚国通用的钱币太轻,下令将小钱改成大币,百姓认为不便,都舍弃自己原有职业。管理市场的市令向相国报告说:“市场混乱,百姓都不愿意在此居住谋生了,秩序不稳定。”楚相说:“这样混乱有多久了?”市令说:“有三个月了。”楚相说:“不要讲了,我马上就设法让市场淡复原貌。”过了五天,举行朝会,楚相对庄王说:“前些日更改币
制,认为原来使用的钱币太轻。今天市令来报告说:‘市场混乱了,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市场秩序很糟。
’我清求下令恢复,仍使用原币。”庄王答应了,命令下达三天,市场果然恢复得像原来—样。
楚民俗好庳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日:“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晦,知非己之罪也。
楚民习俗喜坐矮车,庄王认为矮车不利于驾车的马奔驰,想下令造高车。楚相说:“政府频繁下达各种命令,百姓会无所适从,这样不行。大王一定要改制高车,我请求先让百姓把门槛加高。乘车的人都是官吏贵族,他们不会频繁地上下车。”庄王同意了他的意见。过了半年,人们都自动地加高了自己的车。
这便是不需要下达命令,而百姓自然地受到感化,顺从了他的意愿。离他近的,亲眼看到他的行事而效法他,离他远的,从四处观察后来效法他;因此他曾三次得到相位而不自以为得意,知道那是凭靠自己的才干得到的,三次免去相位而不悔恨,知道这不是自己的罪过所致。
P1-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