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分钟速查中草药全图鉴
  • 一分钟速查中草药全图鉴
  • 一分钟速查中草药全图鉴
  • 一分钟速查中草药全图鉴
  • 一分钟速查中草药全图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一分钟速查中草药全图鉴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8.77 3.7折 78 全新

库存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温玉波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71302214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30845109

上书时间2023-08-29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温玉波,贵州省兴仁县中医院院长、北京亚健康防治协会常务理事、中医针灸专家、中医世家的第四代传人。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针灸医疗工作20多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李海涛,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药学专业,先后获北京大学硕士,是中国药科大学博士学位、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专业博士后、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专业博士后,澳门科技大学特聘研究员、美国Drexel University终身客座教授。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学实验中心主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药膳食疗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药理学会药学监护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发表专业学术论文百余篇。

目录
解表类
辛温解表药
  麻黄
  紫苏叶
  生姜
  防风
  羌活
  白芷
  辛夷
  胡荽
  柽柳
  鹅不食草
  桂枝
  香薷
  心叶荆芥
  藁本
  细辛
  苍耳子
  葱白
  火索麻
  牛至
辛凉解表药
  薄荷
  蝉蜕
  菊花
  葛根
  淡豆豉
  牛蒡子
  桑叶
  柴胡
  升麻
  浮萍
  五色梅
  大叶桉叶
  清热类
清热泻火药
  石膏
  知母
  芦根
  竹叶
  淡竹叶
  莲子心
  熊胆
  鸭跖草
  栀子
  夏枯草
  决明子
  谷精草
  萝芙木
  球兰
  野牡丹
  苦丁茶
  无花果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连翘
  大青叶
  板蓝根
  青黛
  贯众
  蒲公英
  紫花地丁
  蚤休
  木芙蓉叶
  野菊花
  千里光
  四季青
  鱼腥草
  金荞麦
  穿心莲
  半边莲
  半枝莲
  白花蛇舌草
  红藤
  败酱
  土茯苓
  白蔹
  白头翁
  马齿苋
  秦皮
  铁苋
  地锦草
  山豆根
  马勃
  橄榄
  余甘子
  金果榄
  朱砂根
  木蝴蝶
  土牛膝
  胖大海
  肿节风
  绿豆
  玉簪花
  马鞭草
  七叶一枝花
  杠板归
  醉鱼草
  羊蹄
  狗牙花
  阿胶
  龙眼肉
补阴药
  北沙参
  南沙参
  麦门冬
  天门冬
  百合
  石斛
  玉竹
  黄精
  枸杞
  桑葚
  银耳
  女贞子
  黑芝麻
  龟板
  鳖甲
  柠檬
  收涩类
止汗药
  麻黄根
  浮小麦
  糯稻根须
敛肺涩肠药
  五味子
  乌梅
  罂粟壳
  诃子
  石榴皮
  肉豆蔻
  胡颓子
固精缩尿止带药
  山茱萸
  覆盆子
  桑螵蛸
  金樱子
  莲子
  芡实
  海螵蛸
  其他类
开窍药
  麝香
  冰片
  石菖蒲
  蟾酥
  安息香
涌吐药
  常山
  瓜蒂
  胆矾
杀虫止痒药
  雄黄
  硫黄
  白矾
  蛇床子
  土荆皮
  木槿皮
  蜂房
  大蒜
  樟脑
  硼砂
  羊角拗
拔毒生肌药
  轻粉
  砒石
  密陀僧
解表类
辛温解表药
  麻黄
  紫苏叶
  生姜
  防风
  羌活
  白芷
  辛夷
  胡荽
  柽柳
  鹅不食草
  桂枝
  香薷
  心叶荆芥
  藁本
  细辛
  苍耳子
  葱白
  火索麻
  牛至
辛凉解表药
  薄荷
  蝉蜕
  菊花
  葛根
  淡豆豉
  牛蒡子
  桑叶
  柴胡
  升麻
  浮萍
  五色梅
  大叶桉叶
  清热类
清热泻火药
  石膏
  知母
  芦根
  竹叶
  淡竹叶
  莲子心
  熊胆
  鸭跖草
  栀子
  夏枯草
  决明子
  谷精草
  萝芙木
  球兰
  野牡丹
  苦丁茶
  无花果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连翘
  大青叶
  板蓝根
  青黛
  贯众
  蒲公英
  紫花地丁
  蚤休
  木芙蓉叶
  野菊花
  千里光
  四季青
  鱼腥草
  金荞麦
  穿心莲
  半边莲
  半枝莲
  白花蛇舌草
  红藤
  败酱
  土茯苓
  白蔹
  白头翁
  马齿苋
  秦皮
  铁苋
  地锦草
  山豆根
  马勃
  橄榄
  余甘子
  金果榄
  朱砂根
  木蝴蝶
  土牛膝
  胖大海
  肿节风
  绿豆
  玉簪花
  马鞭草
  七叶一枝花
  杠板归
  醉鱼草
  羊蹄
  狗牙花
  山芝麻
  马蹄蕨
  鬼灯笼
  落葵
  金丝桃
  木蓝
  蝴蝶花
  虎掌草
  龙葵
  八角莲
  八角金盘
  蛇莓
  臭牡丹
  仙人掌
  杉木
  铁线草
清热燥湿药
  黄芩
  黄连
  黄柏
  龙胆
  苦参
  白鲜皮
  椿皮
清热凉血药
  鲜地黄
  玄参
  牡丹皮
  赤芍
  紫草
  水牛角
  扶桑花
  吊竹梅
  虎耳草
  岗梅根
  火炭母草
  山甘草
清虚热药
  青蒿
  白薇
  地骨皮
  银柴胡
  胡黄连
  泻下类
攻下药
  大黄
  芒硝
  番泻叶
  芦荟
润下药
  火麻仁
  郁李仁
  松子仁
峻下逐水药
  甘遂
  大戟
  芫花
  商陆
  牵牛子
  巴豆
  祛风湿药
祛风湿散寒药
  独活
  川乌头
  蚕沙
  松节
  丁公藤
  闹羊花
  两面针
  寻骨风
  海桐皮
  八角枫
  威灵仙
  木瓜
  蕲蛇
  乌梢蛇
  伸筋草
  路路通
  臭茉莉
  重阳木
  九里香
  铃兰
  毛麝香
祛风湿清热药
  防己
  马钱子
  雷公藤
  秦艽
  络石藤
  臭梧桐
  丝瓜络
  桑枝
  老鹳草
  穿山龙
  常春藤
  白马骨
祛风湿强筋骨药
  五加皮
  桑寄生
  狗脊
  千年健
  鹿衔草
  雪莲花
  五爪金龙
  艾纳香
  大驳骨丹
  薜荔
  川牛膝
  扶芳藤
  化湿类
  藿香
  佩兰
  苍术
  厚朴
  砂仁
  白豆蔻
  草豆蔻
  草果
  桃花
  利水渗湿类
利水消肿药
  茯苓
  泽泻
  薏苡仁
  赤小豆
  冬瓜皮
  玉米须
  葫芦
  香加皮
  泽漆
  蝼蛄
  黄花稔
利尿通淋药
  车前草
  滑石
  关木通
  通草
  瞿麦
  地肤子
  海金沙
  石韦
  冬葵子
  灯芯草
  磨盘草
  金丝梅
  肾蕨
  石楠
  白屈菜
  石蒜
  金针菜
  酢浆草
  紫杉
利湿退黄药
  茵陈
  金钱草
  虎杖
  垂盆草
  积雪草

内容摘要
中国是中草的发源地,本书结合《本草纲目》等多部权威典,收录现实生活中所常见的中草药512种,按药性功
效划分为18大类,配合大量高清中草药植株、成品实图及手绘彩图,收入了数百个中医古典原方,详细介绍了不同中草药的性味、来源、成分、植物形态、生长特性、采集方法、药材性状、药理作用、功效、用法用量、方剂选用等相关专业药物知识,便于人们随时查找、阅读和研究。

精彩内容
1解表类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通称解表药,又谓发表药。
本类药物多具有辛味,性能发散,主入肺、膀胱经,偏行肌表,使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而解,主要用于感受外邪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症。
部分解表药还兼有宣肺利水、平喘、祛湿止痛、透疹等作用,可用于水肿、咳喘、风湿痹痛、疹发不畅等症。
由于表证有风寒和风热之不同,故本类药物根据其性能特点,相应分为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两类。使用解表药时,除针对外感风寒、风热表邪的不同,相应选择长于以发散风寒或发散风热的药物,还必须根据患者体质的不同和四时气候变化,进行适当配伍。
辛温解表药本类药物主要用于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等。还可用于治疗咳喘等。
麻黄拉丁文HerbaEphedrae英文EphedraHerb别名龙沙、狗骨、卑相、卑盐、木麻黄、结力根、山麻黄。
来源为麻黄科麻黄属植物木贼麻黄的草质茎。
成分木贼麻黄地上部分含生物碱类,成分有左旋麻黄碱、右旋伪麻黄碱、左旋去甲基麻黄碱、右旋去甲基伪麻黄碱、左旋甲基麻黄碱、右旋甲基伪麻黄碱。唑酮类生物碱有麻黄唑酮。
植物形态 直立小灌木,高70~100厘米。木质茎粗长,直立,基径1~1.5厘米。小枝细圆柱形,对生或轮生的分枝较多,节间较短,通常长1.5~2.5厘米,直径1~1.5毫米,纵槽纹细浅不明显,被白粉,呈蓝绿色或灰绿色。
生长特性喜凉爽较干燥气候,耐严寒,对土壤要求不严格,沙质土壤、黏质土壤均可生长。分布于吉林、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地。采集方法8~10月割取部分绿色茎枝,或连根拔起,放通风处晾干,或晾至六成干时再晒干。晾干或晒干后,放置于干燥通风处,防潮防霉。用时切段,生用、蜜炙或捣碎用。
药材性状较多分枝,直径1~1.5毫米,无粗糙感。节间长1.5~3厘米。膜质鳞叶长1~2毫米。
药理作用本品所含的挥发油有发汗、解热作用。麻黄碱和伪麻黄碱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麻黄还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药用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治风寒表实证、咳嗽气喘、风水浮肿、小便不利、风湿瘙痒、阴疽痰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每次1.5~10克;入丸、散。外用:研末搐鼻或研末敷。生用发汗力强,发汗利水用之;蜜炙能润肺、止咳平喘。
方剂选用治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麻黄15克(去节)、桂枝10克(去皮)、甘草5克(炙)、杏仁7个(去皮、尖),取水1800毫升,先煮麻黄,减400毫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500毫升,去滓,温服160毫升。
注意事项1.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咳喘(由于肾不纳气所致的虚喘)者慎用。
2.不可多服,多服令人虚。
3.使用时一定要去尽节和煎煮时水面上的泡沫,否则服用后会令人胸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