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态的艺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表态的艺术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7.87 7.1折 39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邓峻浩

出版社北京大学

ISBN9787301219799

出版时间2013-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9元

货号2497314

上书时间2023-08-28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圣荷塞分校(SanJoseStateUniversity)经济学硕士,拥有在中美主流中文媒体、国际公关公司以及知名外资企业长期从事传播相关工作的丰富经验。多年来担任外资企业的中国及亚太区高级企业传播经理、中国区企业事务总监,涉及领域包括企业传播、品牌公关、政府关系、消费者关系以及专业法规事务等,有着丰富的企业发言、公关传播、品牌塑造及危机管理等方面的实战经验。

目录
序 “元芳,你怎么看?”
“莎朗·石头”
——“失言”如何善后
名人的那些事儿(一)
——道歉如何到位
名人的那些事儿(二)
——如何通过表态自珍形象
你信了,他们信不信(一)
——面对质疑如何表态
你信了,他们信不信(二)
——表态的底线是什么
传奇谢幕(一)
——如何让表态“气韵生动”
传奇谢幕(二)
——如何表态才能掌握主动
你方唱罢我登场
——敏感情境下如何表态
美利坚梦魇(一)
—如何通过表态传递力量
美利坚梦魇(二)
——表态如何另辟蹊径
大有文章(一)
——如何通过表态传递真情
大有文章(二)
——表态中的危机管理原则
脸谱(一)
——表态的“平实”风格
脸谱(二)
——表态的“热情”风格
脸谱(三)
——表态的“积极”风格
脸谱(四)
——成功的表态:平实+热情+积极
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
——新媒体要有哪些“新表态”

内容摘要
 政府官员厘清事实、企业高管就职离任、公益组织动员募捐、娱乐明星
澄清谣言……小到个人,大到国事,表态无处不在。
公共关系专家邓峻浩,结合其在企业发言、公关传播、危机管理等方面的实战经验,针对个人和组织在各种语境下的表态之道进行了独到而专业的探讨。正确的表态为何如此重要?表态时应坚守哪些基本的底线和原则?怎样让表态气韵生动,让内心想法自然流淌?
表态时如何拿捏分寸?……《表态的艺术》中援引了大量的表态实例,并辅以别具慧眼、一针见血的精彩点评,引导读者通过发言人舌尖上的风采一睹其思想上的魅力,领略发言的字外乾坤,让自己的表态更加专业、更有力道、更见方略,提升个人及其所服务组织的公信力、品牌形象和声誉。
《表态的艺术》由邓峻浩编著。

主编推荐
《表态的艺术》编辑推荐:最精彩的表态事件,最重磅的风云人物,专业的公关点评。表态的学问源远流长。官员走马上任、老总辞职隐退、明星声明分手、澄清谣言误会……小到私事,大到国事,都离不开发言、表态。在经历了诸多掀起舆论狂潮的事件之后,我们认识到,表态时稍有不慎,便会招来舆论的狂轰滥炸,一“失言”成千古恨;而在危机四伏的困境中,巧妙的分寸拿捏、精准的信息传达却能有效地化险为夷、转危为机。可见,无论是政府官员、企业领导还是公关人士,表态的智慧已经成为必须具备的职场素质。邓峻浩的《表态的艺术》正是这样一本足够专业且充满了表态智慧的书。
公共关系专家邓峻浩从危机管理的角度,在《表态的艺术》中对当今新媒体语境下政府、企业以及名人公开发言的问题进行了条分缕析的梳理,由“道”及“术”地提出了更为有效的信息传播规范,使之成为人人都可以学习借鉴的表态之道。 

精彩内容
 “名人”,字面意思即著名人物,又称“名流”。曾几何时,名人就是力量无穷的榜样。名人是点亮众生的启明星、光照社会的红太阳、指引方向的北斗星。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只要人类还在,大多数名人在这个星球上无疑都将继续发挥巨大的感动人、感召人和感化人的力量。当然,如今名人中似乎掺杂了令人无所适从的各色“混混”,就像“小姐”这一曾经的尊称在某些时候也有了某种暖昧含义一样。而且,有些“混混名人”比其他人都擅长追逐恶名、炒作恶名、享受恶名、利用恶名——社会的多元化也让名人群体开始多样化、异质化了。
所以就有了关于名人的种种调侃:◎名人除了名就是人,甚至可能是坏人。
◎名人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名人就是一个背后有着故事,而且有时是绯闻故事、丑闻故事的人名。
◎名人就是出名前别人不知道他是谁,出名后他不知道自己是谁的人。
◎世上本没有名人,骂你的人多了,你也就成了名人。
名人的一些故事或言论之所以具有新闻价值,首先在于他们的显著性,即名人身份的显著性,同时也关乎“人类情趣或受众情绪”——人类有围观
名人和名人言行的天性。当然,任何涉及名人的冲突性事件更加具有新闻价值。两个普通人因为口角在街头打上一架,即使警察也介入了,如果没有其他元素的话,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普通治安事件,不成其为新闻。而两个名人互掐,即使只是在微博上互相揶揄、调侃两句,只要内容触动了社会的“任督二脉”,也能成为有意思或有意义的新闻。
我们常能见到一些开始倦了或厌了镁光灯的“名人”真情流露或矫情流
露地抱怨:“我躺着也中枪,睡觉也受伤!”也有人说:“做人难,做名人难,做互联网时代的名人更难!”我一直认为,名人其实就是做出了名气的个人品牌,他们跟做出了名气的企业品牌一样,是指这些个人或企业拥有了优于一般品牌的正资产或正权益,或称“品牌溢价”。公众对他们无时无刻的关注,或者个别时候的针砭,就是他们的这种“品牌溢价”的伴生品、副产品,或是“代价”。
一个人在私密的卫生间边洗澡边唱歌,他唱得再怎么走调也没人在乎。
如果他小有名气,站在大舞台上,聚光灯一照,麦克风一开,他的任何一丝颤音都可能被敏锐的耳朵捕捉到,从而引发观众的蹙眉或闹心,发之于外就可能是喝倒彩,走到极端则甚至是扔掷烂番茄或臭鸡蛋。
所以,名入尽管享受“名”所带来的“利”(物质和精神上的)好了,与此同时,作为个人品牌的所有者、经营者、管理者,他们首先应该谨言慎行,像爱惜羽毛一样地呵护自己的品牌,像淬炼金玉一样地锻造自己的品牌,不要动辄做出伤害品牌之举,同时也应该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这样即使事态或危机猝然降临,他们也能成竹在胸、应付裕如地进行事态或危机管理(Issues/crisisPreparedness),降低事态或危机对品牌的负面冲击或影响。
对于“名”之“累”,中国香港的李泽楷(李嘉诚次子)和梁洛施一定深有体会。2011年年初,两人戏剧性分手,港式“灰姑娘童话”意外破灭,一场豪门情事无疾而终(外界不清楚他们的分手原因),以“娱乐至死”著称的香港媒体自然不会放过这两个当事人。从2011年2月26日梁洛施发表声明,到3月1日李泽楷首度开腔,几天内香港媒体着实热闹了一番。由于李泽楷在声明中表达了颇为严正的立场,并威胁必要时将诉诸法律,香港媒体的“狗仔队”眼见确也挖不出什么“料”来了,相关的炒作才偃旗息鼓,逐渐销
声。
以下是原文照录的两人的声明内容。请注意,个别标点和文字体现的是港人的语言习惯,我未作任何修饰。
新的一年开始,我祝各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踏入2011年,我本人亦走进人生的一个新阶段,我和李泽楷先生分手了。
我们曾经拥有一段美好岁月,我们的孩子会共同抚养。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我俩的共同目标。
藉此声明,望能结束外界对我无休止的猜想,臆度。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