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到极致是放手
  • 爱到极致是放手
  • 爱到极致是放手
  • 爱到极致是放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爱到极致是放手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1.17 6.0折 52 全新

库存1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德芬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40496494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2元

货号31022887

上书时间2023-08-28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华语世界深具影响力个人成长作家张德芬代表作,解读亲密关系的必读经典,带你找到与所有爱的人--父母、伴侣、孩子、朋友相处的内在力量和智慧,学会接纳、臣服和放手,找到通往爱和幸福的桥梁。 ?《爱到极致是放手》的全新修订版,德芬全新作序,新增万字亲密关系的全新体悟分享,教你关注自己的内在,学会为自己的情绪负责,因为关系中的问题,其实都出在我们自己内在的情绪上。 ?全新修订版内文全新排版,美感升级;原创暖心插画,全彩四色印刷;文后特设德芬心语单元,为亲密关系解疑答惑,也带给你更多亲密关系的真知灼见。 ?张德芬是中国大陆心理领域书籍的拓荒者和奠基者。2007年,《遇见未知的自己》首次出版,在台wan一上市就掀起了阅读狂潮,该书被誉为华语世界首本个人成长小说。同年,大陆引进简体版,很快位列各大图书销量排行榜榜首,迄今已畅销12年之久,影响千万读者。《爱到极致是放手》已成为解读亲密关系的必读经典,可以说是一本“关系蓝图”,它可以帮助你看见,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归根结柢其实都是很单纯的关系——你和自己情绪相处的能力。

作者简介
张德芬: 知名作家、张德芬空间创始人、北京朝阳海外人才“凤凰计划”很好津贴专家、 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心理健康与发展专项基金形象大使。 中国台湾地区大学企业管理系毕业,在UCLA取得MBA学位。曾任中国台湾地区电视公司记者、主播多年,2002年辞去靠前知名公司高薪工作,致力于个人成长潜修及写作,迄今系列作品总销量已经超过1000万册,被誉为华语世界深具影响力个人成长作家,作品被泰国、韩国、越南等国翻译成该国文字热销中。 作为中国大陆心理领域书籍的拓荒者和奠基者,她在2007年推出的首部作品《遇见未知的自己》已成为目前靠前个人成长领域推荐阅读经典,影响深远,单本销售量突破800万册。个人曾被评为“2014中国十大品牌女性”之一、“影响中国女性生活精英人物”“年度优雅女性人物”等。? 2008年开始,与自身成长和内在探索同步前行,她陆续发表了系列作品:《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重遇未知的自己》《爱到很好是放手》。每本书上市之后,都会引发一轮新的个人成长升级版阅读体验。她还引介了靠前外很多很好的书和作者到大众的视野中,翻译了德国心灵导师艾克哈特·托尔的作品《新世界:灵性的觉醒》和加拿大知见心理学克里斯多福·孟的《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等,为近年来大众领域心理健康、个人成长知识的普及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目录
01我们所不能抗拒的自己 唯有诚心地接受所有的发生,才能放下恐 惧,而恐惧是唯一阻碍你达到目标的障碍。 你的亲密关系走得下去吗/003 不为自己负责的极致/007 活出孩子的天真/011 自爱与自私/014 在梦中尽情挥洒自己的潜能/019 你拥有的,他未必就拥有/022 唤醒你的女性能量/025 生命是一场臣服的游戏/031 面对自己的情绪是良好沟通的开始/034 戴着镣铐也要勇敢向前/037 02你永远不是为了你认定的理由而生气 跟你爱的人在一起时,如果永远都是依据理论、对错行事,你会失去对方的心,也改变不了对方,而且惹人讨厌。 父母讲的不一定错,但未必是我们需要的/043 只有自己先成长了,父母才会成长/047 从父母那里收回你生命的自主权/051 你在做父母的拯救者吗/054 试着和父母“离婚”/058 你是否背负了父母的痛苦/063 你永远不是为了你认定的理由而生气/066 没什么力量可以让对方做出改变/070 自私的爱/073 要改变的是家长,不是孩子/078 虎妈狼爸在向孩子要什么/081 错位的母爱/084 教孩子学会说“不”/087 孩子不是我们的装饰品/092 透过被遗弃,你能看到什么/096 03你装得下世界,世界才会容你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这个世界的人、事、物都是一面镜子,映照着我们内心的世界。 亲密关系究竟是怎么回事/103 每个亲密关系都是量身定做的/107 要忍心让你爱的人受苦/110 为你爱的人留一个空间/113 以最大的善意回应别人的求爱/117 期望其实是一种负面的能量/121 你装得下世界,世界才会容你/124 非暴力沟通:所有关系都是你和自己的关系/129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吗/134 亲密关系中的功利性/138 只要不遗失自己,我们就能拥有一切/142 如何不被外遇/147 让爱重新在关系里温柔流动/151 亲密关系中的恐惧/156 04谁是你心灵上的邻居 你的人生功课很简单,就是:认输和吃亏。 这两者是好胜、计较之人的罩门。 批评是灵修的最佳肥料/163 如何拥有自得其乐的能量/165 自利和利他/169 做别人生命中的加号/172 为自己留白,为他人留福/175 什么是真正的行善/178 05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 人生最大的挑战就在此:在这个有好有坏、黑白分明、无法尽如人意的二元对立的世界中,找到活着的乐趣。 你是否是生命的最佳导演/185 如何获得内心强大的力量/188 如何培养“空”的能力/192 想幸福,要能断、舍、离/195 欣赏生活中的美/201 怎样演好人生这场戏/205 如果只有十年可活/207 06修行并非为了不再受苦 面对痛苦、经历痛苦才是最好的修行,没有一劳永逸的离苦方法。 修行是一场骗局吗/213 修行并非为了不再受苦/218 灵修就是要为自己负起全责/221 与灵联结的连续呼吸法/225 无计可施了?祈祷吧/228 为什么我会孤单痛苦/228 德芬全新体悟 想要维系住婚姻,势必需要忍辱负重或是做出改变/237 走出了“情感需要依赖男人”的怪圈,都活出了自己/242

内容摘要
张德芬解读亲密关系的必读经典带你找到与所有爱的人——父母、伴侣、孩子、朋友相处的内在力量和智慧根据多年来个人成长的经验,我真的发现,想要彻底解决关系中的问题,我们只能为自己的情绪负责,而且,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是解决所有关系当中的问题和冲突的最佳药方。当我们自我负责了以后,就不会再受那么多的苦,关系就会愈来愈好。当然,当我们习惯了当一个受害者,要回过头来自我负责,是相当痛苦、不习惯、不舒服的一个过程。但是,请你相信,一旦你摆脱了受害者的习惯模式,你生命中出现的喜悦、自由,是前所未有的。我个人走过来后,觉得太值得了。短痛一下,就能收获长远的自在,这就是成长的精髓所在。 ——张德芬世界上所有的关系,其实就是你和自己的关系,把自己修正好是最为重要的。 ?亲密关系中的问题,都是我们与父母之间问题的反应和投射。 最佳亲密关系的秘诀就是:做你自己想要的那种父母,去照顾、安慰你的内在小孩。 ?亲密关系上的障碍,都是为每个人量身定做的。 如果对方的性格、行为是你能应付和掌握的,而且和你是不起冲突的,那你一定不会爱上他或是碰到他。 ?亲密关系的功利性,所有的亲密关系、婚姻都是靠互惠互利而维持下去的。 有这样清楚的认知之后,就能更加有觉知地去维系一段我们珍惜的感情。 不断修炼自己,向内反思的人,你也在逐渐扩大自己的内在空间,有更多的余地去包容对方,给对方他需要的灵魂滋养。 ?亲密关系重要原则,永远不要因为责任或是为取悦对方做自己不喜欢或不愿意做的事。 真正的喜悦来自于勇敢地回头,面对自己,承认自己的脆弱和错误,并且接纳它。 不仅是为你爱的人,更是为了自己! 这本讲亲密关系的书能让你有更多领悟和洞见,更愿意去回头看自己而不是苛责他人带你从亲密关系中找回自己。

精彩内容
亲密关系究竟是怎么回事每个亲密关系有问题的人,一定都是与父母“有未完成的事项”,他们的父母关系一定有很大的问题。其实,说白了,每个人都是在亲密关系中寻找童年的遗憾。有些人很幸运,真的找到了一 个像爸爸或妈妈一样的爱人,但有些人则是必须面对儿时的旧痛,勇敢地在亲密关系当中去修复。 我就碰到过一些童年缺乏父爱或母爱的人,他们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伴侣,所以通常会找一个跟自己条件有些差距的人(年纪大很多,相貌比较平凡,或是经济条件不佳等),因此对方会特别珍惜、疼爱他们。而那些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关系的人,如果就这样一头“栽”进婚姻里,通常就会被迫重温儿时的噩梦——小时候不被父母尊重的人,会被伴侣鄙视;小时候被打骂的人,会被伴侣暴力相向;小时候缺乏温情的人,也会找到比较冷漠的伴侣。所以,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通常可以在亲密关系当中少受苦。 有人说,亲密关系是最好的修行道场。这话一点也没错,不过,不是每个人来到这个地球上都要正儿八经地修人生功课的,我不觉得人生需要如此严肃地看待。但是,当我有过不去的坎时,我会把它视为我人生的功课,心甘情愿地去修它。 我的前夫非常像我的父母:对我有很高的期望,以我为荣,但是又会非常严厉地要求我、批判我。当我结束与他的关系之后,我发现,这门功课我已经修完了。我不再那么在乎母亲的批判了,而父亲对我的期待,我也可以像一条鱼一样轻轻松松地把它甩开。当我能做到不再把父母的意见、期待、喜怒哀乐背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我和他们的关系其实变得更好、更融洽了。 关于亲密关系,我认为有一个比喻形容得很妙:亲密关系就像银行里的一个账户,你需要不断地存钱进去。每次双方有争执的时候,就相当于是从里面提“钱”出来。如果我们不再继续往里存钱,总有一天,这个账户就会透支。而婚姻关系通常是让两个人都不愿再往里存钱的重要心理因素。其中的一方会觉得:都结婚生孩子了,你跑不掉的,所以我可以任我的性子做事、为人,不需要讲道理,也不需要改变自己。对另一方来说,这种行为和想法就是从账本里面不断地掏钱。 我和前夫结婚的时候,我告诉他,我挣的钱,每个月都要拿一些去孝敬父母。当时,他立刻反对,理由是:“你嫁给我,你就没有家了,现在是我们的家,这些钱不是你的钱,是我们的钱,你不可以拿回家给你父母。”我当时很傻,觉得他说的话有道理,而且他态度坚决又蛮横,没得商量,我也就委曲求全地答应了。不过我还是会尽量想办法挪钱回家给父母。当时的我竟然没有看到他的无理和霸道,不会和他沟通说:“既然是我们两个人的钱,为什么你一个人来决定该怎么花?”对我们的感情账户来说,这件事情就是一种情感的严重透支。 回首那段失败的婚姻,我最大的感慨是:前夫没有在婚姻中赢得我的尊敬,他没有继续往我们的感情账户里存钱,最后账户的钱被取完了、透支了,他却浑然不觉。而我应该要学习如何好好沟通,告诉他我心里的真正感受,而不只是在心里埋怨他,也赌气不往账户里存钱,任由那本重要的支票簿透支了。 面对爱人,我们的态度应该是:不断拿他来照镜子。每次对他有要求、埋怨的时候,我们也许还是会发泄出来,但心里要清楚明白,他只是在提醒我内在没有修好的那个部分。比如说,我们也许最害怕男人的冷暴力,一有争执,对方就冷漠以对。这种行为可能就会映照到我们内在那个害怕被遗弃、害怕去感受孤独的小女孩。所以,每次有这种情形出现的时候,也许是当时,也许是事后,我们都会看到自己内在那个在黑暗中哭泣的小女孩,这时候,就可以把注意力回收到自己心里,在那里安慰她、陪伴她。 有一位老师曾经说过,亲密关系是人间最大的幻象,我感觉的确如此。表面上夫妻、伴侣生死与共,执子之手,与子终老,但实际上,我们都是孤独的个体,没有人可以和你完全地融合,满足你内在的所有需求。 与其去要求对方来迎合你或是为你改变,倒不如看进自己的内心深处,找到那个童年受创的小孩,跟他好好对话、相处。所以,最佳亲密关系的秘诀就是:做你自己想要的那种父母,去照顾、安慰你的内在小孩。这样,你就会成为自己最佳的伴侣,也成为你配偶的最佳伴侣。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