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辛亥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百年辛亥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55.72 8.2折 6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国家图书馆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60902

出版时间2019-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30751444

上书时间2023-08-28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于中国的近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2011年,值辛亥革命胜利一百周年之际,国图方面组织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百年辛亥陆续举办了二十次讲座,本书即为此系列讲座的文字整理稿。全书二十讲,内容丰富,广泛地涉及了与辛亥革命有关的许多历史问题:比如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历史评价问题;海峡两岸的辛亥革命研究状况;清朝末年的“新政”;留日学生与辛亥革命的关系;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认同问题;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风尚;美国政府与辛亥革命的关系……总之,本书从多个角度围绕辛亥革命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辛亥革命相关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带领读者重新回到那个新旧交替的大时代。



 
 
 
 

目录
《百年辛亥》序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与孙中山研究的几个问题
为辛亥革命正名
  ——兼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百年回眸
  ——孙中山法律思想的昨日与今朝
革命的余波
  ——中华民国成立之初的西式民主实验及其挫折
海峡两岸的辛亥革命史研究与学术交流
清王朝的最后十年
  ——以清政府的“新政”为中心的考察
清末政治转型与辛亥革命
  ——以谘议局、资政院为视角
留日学生和辛亥革命
清末民初的思想文化变迁与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认同和民族主义
辛亥革命与社会经济发展
辛亥时期的社会风尚
三民主义与中华民国的意识形态教育
辛亥革命时期知识界的平民意识
美国政府与辛亥革命
蔡锷在北京
宣传气节学问
  ——章太炎与辛亥革命
辛亥:改革与革命赛跑
辛亥:摇晃的中国

内容摘要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于中国的近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2011年,值辛亥革命胜利一百周年之际,国图方面组织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百年辛亥陆续举办了二十次讲座,本书即为此系列讲座的文字整理稿。全书二十讲,内容丰富,广泛地涉及了与辛亥革命有关的许多历史问题:比如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历史评价问题;海峡两岸的辛亥革命研究状况;清朝末年的“新政”;留日学生与辛亥革命的关系;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认同问题;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风尚;美国政府与辛亥革命的关系……总之,本书从多个角度围绕辛亥革命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辛亥革命相关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带领读者重新回到那个新旧交替的大时代。

精彩内容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周铁农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一百年来,中国进行民族民主革命、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成为政治上充满活力,经济上繁荣发展,日益对国际社会产生影响、做出贡献的社会主义强国。而一百年前的中国,还是半封建、
半殖民地的中国,外患频仍、内乱不止,国家积贫积弱,社会动荡不安。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数千年封建帝制,打开
了进步的闸门,使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而孙中山与辛亥革命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在辛亥百年之际,怎样看待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如何评价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如何评说辛亥革命的功过是非,看起来像是老问题,实际上却是新问题。
因为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受“告别革命”论的影响,有人公开否认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贬低辛亥革命的重大功绩,认为辛亥革命是“改朝换代”,是“假革命”。今天,我重点讲五个问题:一是孙中山及革命党人为什么要进行反清革命,说明革命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二是孙中山怎样领导了这场新式民主革命,进而说明辛亥革命之新在何处;三是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四是孙中山及辛亥革命的历史遗产问题,说明孙中山思想的现代价值;最后讲一讲纪念辛亥革命与两岸增进互信。
一、孙中山为什么要进行反清革命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用现代革命方式进行反清革命的先觉者和先驱者。他摈弃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上书、请愿方式,又超越了局囿于皇权主义的农民战争,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数千年封建帝制,“为以后中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回望历史,结论只有一个:反清革命是必然的,革命是为了建设。
(一)革命是客观必然的从1840年到1911年,辛亥革命前的七十年历史,是一
部古老中国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强行冲开国门,备受欺凌、丧权辱国的灾难史,也是一部中国人艰难探索救亡振兴道路的变革史。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不甘沦落的中国人曾一次又一次地变革图强,但是,一次又一
次地惨遭失败。
首先,局囿于皇权主义的农民起义没有出路。从1850年到1893年,仅仅会党发动的大规模起义就有三十多次。
其中太平天国运动声势最为浩大,历时十四年,影响遍及半个中国。然而,这些农民起义最后都归于失败。
其次,洋务运动不可能富国强兵。屈辱的《北京条约》签订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一批中央和地方官员试图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设备实现自强,发起了洋务运动。他们在中国建起了第一批机器生产的兵工厂、造船厂
、纺织厂、钢铁厂和煤矿、铁矿场,创办了第一家轮船公司,铺设了第一条铁路,架设了第一条电线,建立了第一
支海军舰队,开设了第一批外语、科技学校,派遣了第一
批留美、留欧学生,翻译了第一批科技书籍,培养出了中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