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上丝绸之路研究译丛新加坡与海上丝绸之路:1300—1800
  • 海上丝绸之路研究译丛新加坡与海上丝绸之路:1300—180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海上丝绸之路研究译丛新加坡与海上丝绸之路:1300—1800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74.58 5.8折 128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新加坡)约翰·N. 密西 著 戴宁 潘一宁 译

出版社广西师大

ISBN9787559853820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28元

货号31627012

上书时间2023-08-28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本书从历史考古学的角度研究新加坡的崛起及其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史料证据丰富,论证严谨。本书第一部分结合考古证据与文献材料,讲述中古时代(1300—1800年,英国人到新加坡以前)的新加坡及其周边海域的兴衰史,尤其详述了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经济交流情况,深入探讨海上丝绸之路在不同历史时期为新加坡商业和城市生活的发展所起的作用;第二部分图文并茂地展示了考古成果,包括新加坡本地物产和舶来品,种类主要为陶瓷、金属、钱币、玻璃器皿等,并对文物和遗址做细致说明。

内容摘要
译后记由约翰·N.密西教授撰写的本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它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新加坡没有古代史”的看法。长期以来,不管是学术界还是新加坡人,都普遍认为新加坡是一个年轻的国家,要么“没有历史”,要么最早的历史只可追溯到1819年英国人抵达新加坡并开始建立殖民地时代。如果说康斯坦丝·玛丽·藤布尔(C.M.Turnbull)教授的经典著作《崛起之路:新加坡史》(AHistoryofModernSingapore:1819-2005)让人们了解到新加坡有两百年历史的话,那本书则使人们认识到新加坡其实拥有更久远的历史,可以从更长时段、在更广阔的地区和全球空间关注并研究新加坡历史。本书在视野和方法上也很值得称道。作者十分重视从在东南亚到东亚再到亚洲的地区场景中理解和诠释新加坡14—18世纪的古代史,一方面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亚洲的地中海”时代新加坡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提醒新加坡人注意,新加坡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不仅来源于近代殖民地时代,更植根于悠久的古代亚洲(尤其是东南亚)历史和文化。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新加坡考古发掘数据,结合新加坡地理空间以及周边国家的相关文献,来重建新加坡古代辉煌的历史,重点是经济史或商贸史。作者坚信,在缺乏文本史料的情况下,考古是在新加坡“发现历史”的最佳途径,考古数据是最可靠的依据。
本书也具有现实意义。中国政府目前正努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冀以加强与周边国家进而与世界的经济互联互通,实现联动发展。虽然“一带一路”不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简单重现,但其概念和要义却有着渊源关系。那么,在14—18世纪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乃至与南亚和西亚国家到底是怎样的一种联通关系,新加坡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本书恰好可以告诉人们一些历史细节,告诉人们当年亚洲互联互通、联动发展带来的是一片繁荣的景象。此书让我们更加确信,中国的强盛和开放对于世界来说是一个福音,特别是对于东南亚地区的秩序和繁荣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欣然接受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对本书的大力支持,认为将此书介绍给广大中国读者很有意义。翻译此书是一大挑战,因其涉及多学科概念和知识,还有众多的专业术语和纷繁的人名、地名,而且作者还引用了不少英文版的中国古籍,需要翻阅大量相关资料进行查对,故有相当大的难度。我们参考了许多专业著作和词典,也查找了一些中国古籍,并借助现代互联网的信息,基本解决了以上难题。在此过程中,还得到一些同事朋友的指点,如柯木林先生、黄云静、牛军凯、徐坚、熊寰等教授,在此一并致以谢意。但仍有个别中文人名和地名无法确认原名,只能采取音译办法。
此书是我们合作翻译的第四本著作,在翻译的分工合作上已有相当的默契。全文翻译的分工是:戴宁负责翻译导言、第一章到第五章以及结语,潘一宁负责翻译第六章到第十二章。为保证翻译质量,我们交换校对,最后对整体再做双重校对。由于译者知识水平有限,译文中如有错漏之处,皆由译者自负,也敬请各位专家学者指正。
译者2017年11月13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