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涵芬楼烬余书录(全二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涵芬楼烬余书录(全二册)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07.55 6.4折 168 全新

库存1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清)张元济撰;张人凤整理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73203908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168元

货号31557516

上书时间2023-08-27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出版説明

  


  上海古籍出版社

 

  二〇二一年八月

 

 

 

 


  余既受商務印書館編譯之職,同時高夢旦、蔡孑民、蔣竹莊諸子咸來相助。每削藁,輒思有所檢閲,苦無書。求諸市中,多坊肆所刊,未敢信,乃思訪求善本暨收藏有自者。會會稽徐氏鎔經鑄史齋之書將散,徐氏故孑民居停主人,乞其介歸吾館。旋以數十櫝至。書固不惡,然所需者則猶未備也。
  余昌言收書,聞者踵集。最先所得者爲清初沈寶研據宋趙安仁刊所校之《莊子》,次則明洪武刊西域海達兒等之《譯天文書》,宋刊元明遞修之王充《論衡》,諸明刊所佚《累害篇》一葉猶存焉。
  古籍散亡,印術日新,余恒思擇要影印,以餉學者,然必須先得善本。革命軍興,故家淪替,楹書莫守。時則北京清宗室盛氏意園、廣東豐順丁氏持静齋所藏弆者,先後爲估人捆載而出。余各得其數種,而以影鈔明洪武刊之《元朝祕史》、宋景祐刊補元大德延祐元統明正統本之《漢書》爲之魁。
  同館諸子謂宜乘時登報徵求,太倉謏聞齋顧氏後裔僑居上海者應募而至,邀余入城至其家。觀所藏,則橱架凌亂,塵封蠧積。稍稍繙閲,大都爲黄蕘圃、汪閬源兩家之物。既諧價矣,主人謂尚有鈔本數百册,益我百金,可併攜去。余慨然諾之,則昭文張金吾所輯之《詒經堂續經解》
  也。今亦熸於兵燹矣。
  於時浭陽端氏、江陰繆氏、巴陵方氏、荆州田氏、南海孔氏、海寧孫氏之書,亦各星散。余展轉蒐求,多有所獲。今録中所載巍然首出者,有宋刊《六臣註文選》,則得之浭陽端氏;宋黄善夫刊《史記》、南北宋刊配合之《南華真經》,則得之荆州田氏;宋刊元修之《資治通鑑》,則得之南海孔氏;宋慶元刊《春秋左傳正義》、撫州本《春秋公羊傳解詁》、宋紹興刊《後漢書》,則得之海寧孫氏者也。
  羣書充積,而罕見之本亦日有增益。書室狹隘不能容,時人方以圖書館相督責,乃度工廠前寶山路左曩所置地,搆築層樓,而東方圖書館以成。舉所常用之書實其中,以供衆覽。區所得宋元明舊刊暨鈔校本、名人手稿及其未刊者爲善本,别闢數楹以貯之,顔曰‘涵芬樓’。
  余積書之志至是稍慰,而影印古籍之念日迫,收書之願亦愈閎。烏程密韻樓蔣氏所蓄書,視吾館尤富。質於浙江興業銀行,期滿不能償,吾乃輸鉅資以得之。其最可寶者,有嘉靖重寫之《永樂大典》十餘册,而武英殿聚珍本《水經注》所自出之前半部即在其中。未幾,北伐軍起,訛言日至。東方圖書館距滬寧鐵道車站不半里,慮有不測,乃擇其尤者移存故租界金城銀行保管庫中。戰事粗定,而揚州何氏之書又有求沽之訊。余泝江而上,登門乞觀。察其書,多有用,且饒精本。市易既定,輦書而出。迨至鎮江,而江浙之戰又作。間關達滬,幸無遺佚。既入庫,分别部居,急擇其珍祕者登諸涵芬,並簡其前所未及者續移之金城庫中。部署甫竟,而倭寇遽至。“一·二八”閘北之役遂肇興於此時。大難未臨,余何幸乃能爲思患之預防,不使此數十年辛勤所積之精華同歸於盡,可不謂天之所祐乎。
  余樂覩此幸存之書,而又慮其聚久必散也。爰於暇日,各撰解題,成此四卷。總計所存,凡宋刊九十三部,元刊八十九部,明刊一百五十六部,鈔校本一百九十二部,稿本十七部。其曾入於著名藏家,如鄞縣范氏之天一閣、崑山徐氏之傳是樓、常熟毛氏之汲古閣、錢氏之述古堂、張
  氏之愛日精廬、秀水朱氏之曝書亭、歙縣鮑氏之知不足齋、吴縣黄氏之士禮居、長洲汪氏之藝芸書舍及泰興延令季氏者,不可勝計。印記纍纍,其流傳固有緒也。清人校勘之學,敻絶前古。長洲何義門、仁和盧抱經、嘉定錢竹汀、曲阜孔葒谷、陽湖孫淵如、海寧陳仲魚、元和顧千里、
  高郵王伯申、吴縣黄蕘圃、長洲陳碩父輩,皆其矯矯者。録中之書爲所勘定者尤多。丹黄錯雜,析疑正謬,前賢手澤,歷久如新,是則至可寶貴者也。有何義門手校《古今逸史》全部,當危急時,曾令移出。典守者誤以他書充之,遂爲六丁攝去。變起倉卒,急不暇擇,類是者不知凡幾。每一念及,使我心痗。
  民國之始,余鋭意收集全國方志。初每册值小銀錢一角,後有騰至什伯者。此雖不在善本之列,然積至二千六百餘種,凡二萬五千六百餘册,亦非易易。今無一存焉。其間珍貴之紀述,恐有比善本爲尤重者。而善本之存,亦僅此數十篋焉。題曰‘燼餘’,所以志痛也。
  稿成,儲之篋中,未敢問世。館友李拔可敦促再四,前歲始付製版。工僅及半,余以病阻,事遂中輟。拔可復約顧子起潛賡續爲之。起潛邃於流略之學,悉心讎對,多所匡正。不數月遂觀厥成,滋可感也。
  涵芬善本,原有簿録。未燬之前,外人有借出録副者。起潛語余,北京圖書館有傳鈔本,盍借歸併印,以見全豹。余韙其言,移書假得。審係草目,凌躐無序,就余記憶所及,遺漏甚夥。蔣、何二氏之書,尤多未列。然所記書名,汰其已見是録者,猶千有七百餘種。異日史家纂輯藝文,或可稍資采擇。因更按部分類,略加排比。校印既竣,以附卷末。後之覽者,庸有取焉。時距書焚後已十有九年矣。海鹽張元濟。



 
 
 
 

商品简介

涵芬樓所藏爲商務印書館藏書中的宋元明舊刊暨抄校善本。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事變中,商務印書館、東方圖書館遭日本侵略者轟炸和縱火,各類文獻損失慘痛,而事先存於金城銀行的善本書倖免於難。劫後,張元濟先生將倖存善本取出,有宋元本近二百種,明本及校本八十餘種,抄本稿本一百五十多種,爲其撰寫解題,名曰“燼餘書錄”,鑒定版本,著録書名、撰者、避諱、刻工姓氏、題跋、藏書印鑒等信息。



作者简介
張元濟(一八六七——一九五九),字菊生,號筱齋,浙江海鹽人。清末進士,後執掌商務印書館,創辦東方圖書館,近代著名出版家、版本目録學家,對近現代出版業和古籍保護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上海文史館首任館長。主持影印《四部叢刊》、《百衲本二十四史》,著有《校史隨筆》《寶禮堂宋本書録》《涵芬樓燼餘書録》等。
張人鳳,一九四〇年生,浙江海鹽人,張元濟嗣孫。上海文史館館員。編著有《張元濟全集》《張元濟年譜》等。

目录
上册
出版説明一
整理本序杜澤遜一
序張元濟一
涵芬樓燼餘書録總目一
經部一
史部八八
子部二二二
集部三四八
下册
集部三五三
涵芬樓原存善本草目五〇七
後序顧廷龍五六七
附録一涵芬樓燼餘書録序
瞿啓甲五六九
附録二涵芬樓燼餘典籍部數、種數、册數及版本情況統計  張人鳳  五七一
附録三影印《涵芬樓燼餘書録》稿本前言   陳先行  五七三
附録四張元濟與《涵芬樓燼餘書録》       沈津   五九五
附録五顧廷龍批注《涵芬樓燼餘書録》:中國版本學資料研究    高橋智 撰    張雪兒 譯  六四一
索引 程遠芬 編  1

内容摘要
涵芬樓所藏爲商務印書館藏書中的宋元明舊刊暨抄校善本。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事變中,商務印書館、東方圖書館遭日本侵略者轟炸和縱火,各類文獻損失慘痛,而事先存於金城銀行的善本書倖免於難。劫後,張元濟先生將倖存善本取出,有宋元本近二百種,明本及校本八十餘種,抄本稿本一百五十多種,爲其撰寫解題,名曰“燼餘書錄”,鑒定版本,著録書名、撰者、避諱、刻工姓氏、題跋、藏書印鑒等信息。

主编推荐

版本目録學史上的不朽之作,研習文獻學的必讀之書。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精彩书摘】:序余既受商務印書館編譯之職,同時高夢旦、蔡孑民、蔣竹莊諸子咸來相助。每削藁,輒思有所檢閲,苦無書。求諸市中,多坊肆所刊,未敢信,乃思訪求善本暨收藏有自者。會會稽徐氏鎔經鑄史齋之書將散,徐氏故孑民居停主人,乞其介歸吾館。旋以數十櫝至。書固不惡,然所需者則猶未備也。
余昌言收書,聞者踵集。最先所得者爲清初沈寶研據宋趙安仁刊所校之《莊子》,次則明洪武刊西域海達兒等之《譯天文書》,宋刊元明遞修之王充《論衡》,諸明刊所佚《累害篇》一葉猶存焉。
古籍散亡,印術日新,余恒思擇要影印,以餉學者,然必須先得善本。革命軍興,故家淪替,楹書莫守。時則北京清宗室盛氏意園、廣東豐順丁氏持静齋所藏弆者,先後爲估人捆載而出。余各得其數種,而以影鈔明洪武刊之《元朝祕史》、宋景祐刊補元大德延祐元統明正統本之《漢書》爲之魁。
同館諸子謂宜乘時登報徵求,太倉謏聞齋顧氏後裔僑居上海者應募而至,邀余入城至其家。觀所藏,則橱架凌亂,塵封蠧積。稍稍繙閲,大都爲黄蕘圃、汪閬源兩家之物。既諧價矣,主人謂尚有鈔本數百册,益我百金,可併攜去。余慨然諾之,則昭文張金吾所輯之《詒經堂續經解》也。今亦熸於兵燹矣。
於時浭陽端氏、江陰繆氏、巴陵方氏、荆州田氏、南海孔氏、海寧孫氏之書,亦各星散。余展轉蒐求,多有所獲。今録中所載巍然首出者,有宋刊《六臣註文選》,則得之浭陽端氏;宋黄善夫刊《史記》、南北宋刊配合之《南華真經》,則得之荆州田氏;宋刊元修之《資治通鑑》,則得之南海孔氏;宋慶元刊《春秋左傳正義》、撫州本《春秋公羊傳解詁》、宋紹興刊《後漢書》,則得之海寧孫氏者也。
羣書充積,而罕見之本亦日有增益。書室狹隘不能容,時人方以圖書館相督責,乃度工廠前寶山路左曩所置地,搆築層樓,而東方圖書館以成。舉所常用之書實其中,以供衆覽。區所得宋元明舊刊暨鈔校本、名人手稿及其未刊者爲善本,别闢數楹以貯之,顔曰‘涵芬樓’。
余積書之志至是稍慰,而影印古籍之念日迫,收書之願亦愈閎。烏程密韻樓蔣氏所蓄書,視吾館尤富。質於浙江興業銀行,期滿不能償,吾乃輸鉅資以得之。其最可寶者,有嘉靖重寫之《永樂大典》十餘册,而武英殿聚珍本《水經注》所自出之前半部即在其中。未幾,北伐軍起,訛言日至。東方圖書館距滬寧鐵道車站不半里,慮有不測,乃擇其尤者移存故租界金城銀行保管庫中。戰事粗定,而揚州何氏之書又有求沽之訊。余泝江而上,登門乞觀。察其書,多有用,且饒精本。市易既定,輦書而出。迨至鎮江,而江浙之戰又作。間關達滬,幸無遺佚。既入庫,分别部居,急擇其珍祕者登諸涵芬,並簡其前所未及者續移之金城庫中。部署甫竟,而倭寇遽至。“一·二八”閘北之役遂肇興於此時。大難未臨,余何幸乃能爲思患之預防,不使此數十年辛勤所積之精華同歸於盡,可不謂天之所祐乎。
余樂覩此幸存之書,而又慮其聚久必散也。爰於暇日,各撰解題,成此四卷。總計所存,凡宋刊九十三部,元刊八十九部,明刊一百五十六部,鈔校本一百九十二部,稿本十七部。其曾入於著名藏家,如鄞縣范氏之天一閣、崑山徐氏之傳是樓、常熟毛氏之汲古閣、錢氏之述古堂、張氏之愛日精廬、秀水朱氏之曝書亭、歙縣鮑氏之知不足齋、吴縣黄氏之士禮居、長洲汪氏之藝芸書舍及泰興延令季氏者,不可勝計。印記纍纍,其流傳固有緒也。清人校勘之學,敻絶前古。長洲何義門、仁和盧抱經、嘉定錢竹汀、曲阜孔葒谷、陽湖孫淵如、海寧陳仲魚、元和顧千里、
高郵王伯申、吴縣黄蕘圃、長洲陳碩父輩,皆其矯矯者。録中之書爲所勘定者尤多。丹黄錯雜,析疑正謬,前賢手澤,歷久如新,是則至可寶貴者也。有何義門手校《古今逸史》全部,當危急時,曾令移出。典守者誤以他書充之,遂爲六丁攝去。變起倉卒,急不暇擇,類是者不知凡幾。每一念及,使我心痗。
民國之始,余鋭意收集全國方志。初每册值小銀錢一角,後有騰至什伯者。此雖不在善本之列,然積至二千六百餘種,凡二萬五千六百餘册,亦非易易。今無一存焉。其間珍貴之紀述,恐有比善本爲尤重者。而善本之存,亦僅此數十篋焉。題曰‘燼餘’,所以志痛也。
稿成,儲之篋中,未敢問世。館友李拔可敦促再四,前歲始付製版。工僅及半,余以病阻,事遂中輟。拔可復約顧子起潛賡續爲之。起潛邃於流略之學,悉心讎對,多所匡正。不數月遂觀厥成,滋可感也。
涵芬善本,原有簿録。未燬之前,外人有借出録副者。起潛語余,北京圖書館有傳鈔本,盍借歸併印,以見全豹。余韙其言,移書假得。審係草目,凌躐無序,就余記憶所及,遺漏甚夥。蔣、何二氏之書,尤多未列。然所記書名,汰其已見是録者,猶千有七百餘種。異日史家纂輯藝文,或可稍資采擇。因更按部分類,略加排比。校印既竣,以附卷末。後之覽者,庸有取焉。時距書焚後已十有九年矣。海鹽張元濟。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