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心身调适与精神发展)
  • 精神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心身调适与精神发展)
  • 精神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心身调适与精神发展)
  • 精神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心身调适与精神发展)
  • 精神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心身调适与精神发展)
  • 精神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心身调适与精神发展)
  • 精神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心身调适与精神发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精神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心身调适与精神发展)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57.89 7.4折 78 全新

库存15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辛

出版社中医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15218885

出版时间2019-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30794660

上书时间2023-08-26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目?录
缘 起001
第一篇?自我觉察与精神健康001
觉察的三个面向:身体—情感—思想003
抑郁、焦虑与能量状态006
人不可能永远快乐012
精神心理问题的背后017
森田疗法:接受痛苦,带着痛苦生活021
孔夫子说“毋意,毋必,毋固,毋我”023
丰富多彩的世界和有限的标签026
心身疾病的发展过程029
通过练习“放松”来改善心身失调034
心定好看病037
神机被扰040
单一刻板化的生活模式044
运动与阳气046
一例完整意义上的心理治疗048
活在角色中的现代人052
神气的封闭与偏力的显现053
从厥阴到少阳、阳明056
失去行动能力059
观察、面对和接受自己内心的软弱、痛苦061
第二篇?对自己的日常生活有所意识065
成为自己心智发展的程序员067
意志和情感力量的出口073
回溯:把过去的记忆与感受纳入现在的意识中076
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真实而深入的沟通081
接受自己087
扩大与世界的连接092
熬药的爸爸和父女俩的病095
照顾好自己和家人098
冷漠与过度控制106
老师的内心暴力109
相依为命的母女111
汹涌而复杂的情感116
这是命运119
爱是交换不来的122
把自己遗忘的妈妈125
第三篇?中医眼中的心身失调与调理思路129
神气敏感型的诊断治疗思路131
形体厚重、志意过强的治疗思路134
失志伤精的诊断治疗思路135
神气受扰137
被压制的神气140
关于中药与西药143
内在焦虑与志意过用147
镜像效应与被塑造151
从能量角度入手153
“牢牢抓住”的心理,制造出更多的焦躁156
回归身体161
第四篇?静坐与全观171
回光守中173
有为和无为175
用意的轻与重,清与浊178
不用力、无目标,安安静静地等待180
运动中的开阖选择184
不用力的观察与感受189
过度思考的困局192
用意过度的干扰196
从熟悉自己的身体入手198
从观察、熟悉自己入手200
牛皮癣是生命状态的一种表达方式202
充满新鲜感的世界206
保持独立的观察和思考208
内心感受与外在知识211
心为物役213
肤浅思维216
与孩子在高水平互动218
昏暗之间,自然的起伏221
思想牢笼里的困兽223
你这个笨蛋226
世界上最精密的仪器227
“因循”和“守旧”230
你可以选择231
你需要向前走234
要行动,不要说套话238
第五篇?成年人需要建立自己的主体243
标准传送带与不敢落后的家长245
复杂失真的大人与程序冲突的孩子247
诚与明的学习251
意识就像一盏灯254
第六篇?人依靠自己,可以认识世界吗257
“交互”的观点259
这个世界的另一面向261
真相与教条263
“标准答案”和“周围人会怎么想”267
心身健康比学业更重要270
内耗的单曲循环272
提问题的心智状态278
建设性地使用生命力280
先天体质与自我调理284
思想的出路与气血的流通289
独立思考和实践的勇气293
手机里的“美丽新世界”296
过去、现在和未来298
你得跑跑步了301
你有真实、理性的交流吗304
肿瘤是固化的能量团308
运动的意义311
向前走,会有新开始314
感?谢319

内容摘要
本书是继畅销书《儿童健康讲记》后的一部关于如何提升精神健康的著作,根据李辛医师2015年来开设的6次“精神健康话题”课程的内容改编而成。
本书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当今时代一些典型的精神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神经衰弱、焦虑症、躁郁综合症等产生的原因,并根据患者与学员自身的讲述,现场进行一问一答式的分析,从个体的生活状态、认知和能量水平等方面,帮助他们理清调理、治疗思路,回归健康的正道。此外,还重点讲述了家庭、环境对儿童身心的影响,以及儿童教育和精神健康的关系。作者指出,父母要训练自己的心身,提高精神的稳定性、清晰度,建立自己的内心主体,才能与孩子在高水平上互动。
在书中,作者以自身的实践经验和学习经历,分享很多有益心身健康的觉察练习,比如静坐与全观等,帮助我们从熟悉自己的身体入手,保持独立的观察和思考,扩大与世界的连接,一步步展开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心身全面健康。

精彩内容
第一篇?
自我觉察与精神健康觉察的三个面向:身体—情感—思想多年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在门诊接诊看病前,会先闭目养神;或者上课前,也会先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安静地坐十五分钟,定定心,有助于提高我们的专注力和工作、学习的效率。
如果各位有静坐的经验,或者平时对自己的身心有所关注和感受,有几个问题就可以和大家聊一聊。
首先,我们在工作、生活的时候,有没有留意到身体是否放松?或许某一处有痛点,某一处是紧的,或者整个身体都很紧……身体的感受很重要。因为平常我们都把注意力投放在外,想事情、买东西、看电视、跟人说话、关注别人的反应,而自己身心的状态会被忽略掉。
我把对身体的感受,进入我们的意识,称之为对身体的觉察。
其次,除了体会到身体各部分是否放松,我们有没有同时留意到脑袋里有很多想法?如果有“留意到”了,我称之为对头脑或思想的觉察。
比如此刻我在读书,发现自己是相对稳定、安心的,偶尔有一些想法会跳出来,但并不影响我看书,这就是相对“清晰稳定”的状态。
如果大多数时间我们都能处于这样的状态,即使是看电影、买菜、坐火车,甚至吵架,都是相对“清晰稳定”的。我们可以一边吵架,一边清楚知道自己在生气,知道身体紧张、情绪涌动。按照传统中医的观点,这就是“神气”相对清明的状态。
或是我的身体坐在这里,在看书,但想法很多,就像站在十字路口,有很多车经过一样,感觉很混乱,每个字都认识,但背后的含义看不进去。脑袋里有很多想法,处在不专注,不能平静地做事、学习、交流的状态。而且,自己常常意识不到自己在这种状态下。这些,传统中医称之为“神气散乱或神不定”。
这种“清晰”或“散乱”的状态,就是传统文化里说的“神”是“定”或“散”,“清”或“浊”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有的两种基本状态。如果我们的精神是清晰稳定的,生活也会如此,这是有觉察的状态。
长期在清晰稳定的状态下生活的人,相对会身心更健康、家庭更和谐、事业更有发展。道理很简单,古人云:自知者明。一个人如果知道自己处在什么状态,自然会有所为,有所不为,知道适时调整。
但大部分人的生活,常常是“清明”与“散乱”两种情况混在一起。清晰明白的时间少,偶尔出现也不能长久,更多是在散乱不定中随波逐流,受到各种力量的影响而未必自知。我们的思想与情感、语言与行为,既可能因外部环境的压迫、混乱与暗示而发生反应,也可能来自自己习惯的“刻板思维”或“条件反射”。
我们对“自己”早已习以为常,也习惯了无意识的合理化。所以,为了安全和更美好的生活起见,我们对自己的身心和精神的状态需要有一个感受和了知,需要开始学习“熟悉”自己。
除了观察自己的身体和思想,还可以观察情感和情绪状态,比如此刻,你是比较放松、平静的,还是内心有很多力量在冲突?是高兴还是难过,是紧张还是有些恐惧?
作为人,我们时时刻刻都是三个部分同时在运作:肉体—情感—思想,但不同的个体会有所侧重,形成自己的主导模式。有的是天生的,有的是后天的教育环境形成的。
比如喜欢研究学问和思考问题的人,可能会更依赖“思想”这一工具。进入社会生活,受到过度格式化教育影响的人,会过度发展“知识”和“头脑”,而可能变得过于“学究型刻板”,或过于“理性”而忽略身体感受与情感交流。
喜欢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多一些的,或在自然环境中长大的个体,对身体层面会更加熟悉。这是一个健康而“接地气”的基础。但如果只满足于强健的身体带来的方便和外界认可,而忽略了“知识”和“头脑”的发展,也会把自己局限于此。
最近几十年,我们的生活相对和平舒适,出现了很多以情感为主导模式的人,也有过度痴迷、活跃的粉丝和追星一族,这一类偏向于重视情感的能量交融与涌动。
人在年轻的时候,是容易被情感和情绪推动,去做一些事情。喜欢强烈的感受,过度张扬个性,却不知真正深厚持久的情感,往往是相对平静的,或者说在相对平静的状态里,容易保持长久深刻的情感关系。
每个人的生命活动有他的主导模式,有的以肉体为主,有的以情感为主,有的以思想或头脑为主。
它们既是生命的不同层面的运行模式,也是我们可以运用的工具。所以,每个人都需要了解和熟悉自己的特点,这个过程,就是不断深入的觉察。三个部分如何均衡发展,不偏颇,少一些内在的冲突,是我们一生的学习内容。
而且,这三套模式的运行,是需要能量的,这个能量就是中医所说的“气”。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