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脉诊导论(第2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脉诊导论(第2版)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9.34 7.5折 39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达君

出版社人民卫生

ISBN9787117259880

出版时间2018-0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9元

货号30107693

上书时间2023-08-26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周达君,方氏针灸传人,传统中医继承人。中央电视台《杏林寻宝》节目“方氏头皮针”技术持有人。现任广州市越秀区周达君中医诊所(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教学基地)所长;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特聘博士生导师。
1992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先后任职于陕西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曾任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传统疗法科科室主任。2015年辞职,创立“广州市越秀区周达君中医诊所”,任所长。
幼承家教,早年向外祖父方云鹏学习针灸技术。大学毕业后,传承黄元御医学精粹,对中医脉诊及方氏针灸体系感悟尤深。强调运用中医的理念认识问题,用现代医学的知识分析问题。临床实践喜针药并重,认为“临床审证,脉诊为先”,提出“脉重解析”的观点。著有《脉诊导论》《头皮针疗法》。

目录
决疑篇
  第一章  什么是脉诊
  第二章  脉诊因何成疑
  第三章  我的脉诊实践
    一、初识脉诊
    二、发现手感
    三、认识全息
    四、读书生疑
    五、手感决疑
  第四章  脉诊的诱惑
    一、脉诊是中医四诊的重要内容
      1.望闻难凭
      2.问诊多惑
      3.脉诊有度
    二、脉诊提示中医临床能力
    三、脉诊与临证巧思
    四、脉诊与中西医结合
    五、脉诊是中医对人体生命状态的重要探求方式
    六、脉诊也是中医基础理论的起源与重要体现
  第五章  怎样学习脉诊
    一、明理为先
      1.脉求全象
      2.脉求因果
      3.立志当明
    二、手感次之
      1.认识手感
      2.手感先天,后天可补
      3.手感明理
    三、读书第三
      1.由浅入深
      2.熟读经典
      3.广泛涉猎
      4.相信古人
      5.学会存疑
    四、临证第四
      1.脉证相应
      2.脉有所变
      3.脉有所藏
      4.相信自己
  第六章  古今脉辨
    一、寻找立足点
      1.西医的立足点——分析与解剖
      2.中医的立足点——系统与整合
    二、分析与解剖式的脉论
      1.心脏的泵原理
      2.脉搏波的原理
      3.定义与批判
      4.臆断
    三、系统与整合式的脉论
      1.脉是波动
      2.脉的形态学变化
      3.脉的多因素相关
  第七章  脉象仪的发明
    一、脉诊理念问题
    二、技术先进性的疑问
    三、信息处理的难度
      1.变量的设定
      2.电脑的发明与应用
    四、对脉象仪的重新认识
  第八章  脉诊表述的差异
    一、语言表述差异
    二、理解方法不同
    三、手感表述的差异
    四、古今病证差异
经典篇
  第一章  如何看待《黄帝内经》脉法
  第二章  五脏脉法
    一、五脏脉变
      1.心脉
      2.肺脉
      3.肝脉
      4.脾脉
      5.肾脉
    二、五脏诊法
    三、脉口之辨
    四、小结
  第三章  十二经脉脉法
    一、手太阴肺经
    二、手阳明大肠经
    三、足阳明胃经
    四、足太阴脾经
    五、手少阴心经
    六、手太阳小肠经
    七、足太阳膀胱经
    八、足少阴肾经
    九、手厥阴心包经
    十、手少阳三焦经
    十一、足少阴胆经
    十二、足厥阴肝经
    十三、小结
  第四章  诊胃气脉法
    一、胃气的概念
    二、平脉与胃气
    三、胃气的本源
    四、胃气脉位
    五、真脏脉与胃气
  第五章  三部九候诊脉法
    一、三部九候脉位
    二、三部九候脉法
      1.察独
      2.察平
      3.察相应
    三、三部九候脉与预后
    四、三部九候脉与脏腑辨证
    五、小结
  第六章  寸口尺肤脉法
  第七章  尺脉法
  第八章  寸口脉法
  第九章  四季平脉
  第十章  《黄帝内经》脉法的特点
    一、明理为先,脉别阴阳
    二、内外相形,脏腑辨证
    三、解剖定位,全息解脉
    四、其本脉象,入门有法
    五、知常达变,贵在察独
    六、脉象分析,病机为要
  第十一章  《难经》脉法
    一、独取寸口
    二、有“关”无位
    三、三部候气
    四、三部分形
    五、五脏诊法
      1.呼吸定五脏
      2.手感定五脏
      3.浮沉定五脏
    六、脉分阴阳
    七、小结
实践篇
  第一章  解析脉总纲
  第二章  解析脉纲
    一、表里:浮沉分表里(脉位)
    二、寒热:迟数,速度辨寒热
    三、敛散:弦濡,边界知敛散
    四、气血:滑涩,手感查气血
    五、虚实:有力、无力,力度断虚实
    六、脉形:大脉、细脉,宽度知进退
    七、小结
  第三章  杂脉辨析
    一、脉形长短:长脉,短脉
    二、再论脉的形态边界:芤脉,革脉,牢脉
    三、再论脉的位置:伏脉
    四、脉搏节奏变化:促脉,结脉,代脉
  第四章  兼脉辨析
    一、洪脉
    二、微脉
    三、弱脉
    四、散脉
    五、紧脉
  第五章  如何诊脉
    一、察平
      1.平脉之变
      2.胃气之平
      3.脉诊的神与根
      4.脉欲平衡
      5.寻找标准脉
    二、察独
      1.独的概念
      2.独的分类
      3.脉须重独
    三、察相应
      1.脉症舍从
      2.脉从病机
      3.相应与不相应
      4.相应与时间
      5.相应与病症
  第六章  寸口三部诊法
    一、《黄帝内经》启蒙
    二、《难经》述之
    三、伤寒承之
    四、《脉经》乱之
    五、朱子疑之
    六、《脉诀》明之
    七、小结
  第七章  外感脉辨
    一、六淫脉辨
    二、浮脉辨
    三、表里顺逆
  第八章  脉学解惑
    一、滑涩脉辨
    二、迟数何主
    三、脉重解析
  第九章  全息脉法与气韵脉法
结束语

内容摘要
 周达君著的《脉诊导论(第2版)》主要是对脉诊体系认知中的难点进行剖析与说明。从经典出发,对后世各种脉诊流派中,内在的合理性与外观上的相互对立,做了概要的提示。着重关注的是脉诊认知理念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关系,医者手感与理论认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从最简单的手感训练走向实践中的游刃有余。这些内容都是其他脉书所没有关注到的要点与细节。书中众多的临床实例举例与反复分析,也皆源于长期的临床实践与临床带教。当然,本书也包含着大量的临床诊断及处方技巧,只等着有心人去挖掘。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