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穆作品集:四书释义
  • 钱穆作品集:四书释义
  • 钱穆作品集:四书释义
  • 钱穆作品集:四书释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钱穆作品集:四书释义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9.01 5.4折 72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钱穆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ISBN9787573002976

出版时间2021-12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72元

货号31320419

上书时间2023-08-26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七岁入私塾。曾就读常州府中学堂、南京私立钟英中学,高中肄业后,辗转任教于无锡、厦门、苏州等地小学、中学,并励志苦读,精研学问。1930年《刘向歆父子年谱》问世,为学界推重,转入大学执教。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武汉大学、江南大学等校。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移居台北,任教于台湾地区中国文化书院。1992年归葬苏州太湖之滨。一生著述,广涉经史子集,后辑为《钱宾四先生全集》甲乙丙三编,凡一千七百万字。

目录
再版序   /   i
例  言   /   iii
论语要略
第一章  序  说   /   3
第二章  孔子之事迹   /   16
第三章  孔子之日常生活   /   49
第四章  孔子人格之概观   /   55
第五章  孔子之学说   /   64
第六章  孔子之弟子   /   110
孟子要略
弁  言   /   147
第一章  孟子传略   /   151
第二章  孟子对于当时政治之主张   /   168
[附]孟子年谱   /   164
[附]孟子之政治思想   /   181
第三章  孟子对同时学者之评论   /   187
[附]孟子对于当时从事政治活动者之批评   /   214
第四章  孟子与门弟子对于士生活之讨论   /   217
第五章  孟子之性善论   /   229
第六章  孟子之修养论   /   245
第七章  孟子尚论古先圣哲及自道为学要领   /   260
大学中庸释义
例  言   /   283
一  宋朱熹《大学章句》   /   288
[附]朱熹《大学章句》序   /   302
二  大学古本   /   305
[附一]明王守仁《大学古本》序   /   312
[附二]王守仁《大学问》   /   313
三  朱熹《中庸章句》   /   320
[附]朱熹《中庸章句》序   /   357

内容摘要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是儒家的经典古籍,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钱穆先生所著《四书释义》分为《论语要略》《孟子要略》《大学中庸释义》三个部分,对“四书”作出阐释与发挥。其中《论》《孟》两书裁为要略,分门别类,提纲挈领,有助于读者把握两书要领;《学》《庸》则为其释义,备列全文,使学者体悟篇中宏旨。本书已经是经典著作,深受读者喜爱。

精彩内容
 《论语》一书,既有若是重大之价值,则吾侪将用何法以善读之乎?窃谓读《论语》者,当分四步下手。
一、《论语》价值,既在表见孔子之为人;则读《论语》者,其主旨自在研究孔子,可无待言。而凡研究一伟大之人物者,最先首当注意其一生之行实,次及其人之性情,以至于日常之琐事;凡以考察其为人真精神之所在,而使其全人格之真相,活现于我之脑际,自明晰而感亲呢,自亲呢而生了解,然后乃研究其思想学说之大体,乃为得之。《孟
子》日:“颂其言,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万章》下)故读书者,不贵其闻书中之言,而尤贵于识书中之人。求识孔子之为人,即读《论语》者第一步主要之工夫也。
二、求识孔子之为人,不可不知孔子之时代背景。凡孔子当时之肇鎏情势,社会状况,以及学术界之风尚,士大夫之生活,人民之心理,及孔子当身所交接之人物,所经过之邦域,均当一一顾及;而后孔子在当时之思想学说行事等等,乃可以考见其来源,审察其成效,而辨别其是非得失之所在。故读《论语》者,其眼光尤当旁及于孔子以外之人物,如孔门之诸弟子,孔子所遇列国之君卿大夫及并世贤者,大半载于《论语》。又当参考《左传》《国语》诸书,以见其详,以推而至于孔子时代之全景。是为读《论语》所当注意之第二步。
三、一伟大之人格,高尚之学风,其影响所及,常不IE于当其身而已也。
若孔子则流风所被,迄今未沫,则历来学者对于孔子之态度与意见,亦不可不知。顾兹事体大,无已.则即取历来学者对于《论语》一书之注释发明,择要浏览:不徒可以为读《论语》原文之一助,亦借此以见各时代学者对于《论语》一书之意见与态
度为何如,而孔子对于后世之影响亦从可知也。(别详下节。)四、孔子为二千五百年以前之人物,孔子学说思想为二干五百年以前之学说思想,吾侪生二千五百年以后,读其书,不可以不知时世之差。孰者为历久不磨之真理,可以俟诸百世而不惑,犹可以为吾侪所取信;孰者仅为时代之产品,事过境迁,已不复适用于今日,而不足以资崇奉。夫治学本所以致用,此则为读《论语》者一最后之工夫也。要而言
之,则读书者:一、当注意于书中之人物、时代、
行事,使书本有活气。二、当注意于书中之分类、
组织、系统,使书本有条理。三、当注意于本书与同时及前后各时有关系之书籍,使书本有联络。
四、当注意于本书于我侪切身切世有关系之事项,使书本有应用。
读他书如是,读《论语》亦莫勿然。至于此册之编辑,则以限于篇幅,未能详备,注意所及,仅在上列第一步工夫。先叙孔子事略,乃及其学说之大要,次及门弟子言行。编选材料,一本《论语》本书,而亦时及同时及后世有关系之书籍。于上论四步读法,盖亦微引其端。
触类旁通,是在读者。
五《论语》之注释书关系书及本要略参考之材料《论语》之注释最先有汉郑康成注,已佚,近人有辑本。其后有:一、魏何晏《集解》,梁皇侃《义疏》。何晏本即现行十
三经注疏所载。二、宋朱熹《论语集注》,《论语或问》。《集注》简明,为宋以来至今通行之读本。
二、清刘宝楠《论语正义》。
何晏《集解》可以代表魏晋及两汉人对《论语》之见解;朱熹《集注》,可以代表宋明人对《论语》之见解;刘宝楠《正义》,可以代表清儒对《论语》之见解。各时代学者治学之目标与方法茂有不同,故其对于同一书之见
解,亦不能出于一致。学者当平心参观,乃可以兼
其长而略其短。
其他有关于研究《论语》之书籍,殆不下五六百种。可见《论语》一书,其取得古今学者之注意者为甚至矣。本《要略》先详事实,次陈义理,并尚简要,不贵博辩。所引专及原文.或兼附注释,取易明晓,则以朱《集注》、刘《正义》为主。其他取材,均注出处。(所引日本诸儒说,均见蟹江义丸《孔子研究》。)或有仅具定论,未能详陈考订辨释之所以然,则以篇幅所限,然亦足为学者研究《论语》之一臂助也。
P12-1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