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新版)
  •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新版)
  •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新版)
  •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新版)
  •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新版)
  •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新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新版)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51.73 7.6折 68 全新

库存21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60752

出版时间2017-0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31429431

上书时间2023-08-26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尤瓦尔·赫拉利编著的这本《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是一部“瘦身版”人类简史,没有一堆令人晕头转向的年份、人名、地名、称号,涵盖了人类如何崛起、影响现代生活甚巨的资本主义、一神教、自由人文主义、基因工程如何兴盛的人类历史重大脉络……涵盖了生物学、人类学、哲学、心理学、文学、伦理学等众多领域,也涉及幸福,生命的意义等众多话题。有人说这是一部个人幸福探索之路。
本书获得波兰斯基人文学科创造力与独创性奖,是一部引发多国版权大战的神秘大书。

作者简介
林俊宏,台师大翻译所硕士。现为自由译者,兼任辅仁大学跨文化研究所讲师,译作近30种。
曾获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翻译类金签奖,译作曾获选时报开卷好书、文津图书奖等。
研究兴趣为翻译史、翻译产业、科普翻译、翻译与英语教学。  尤瓦尔·赫拉利,1976年生,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青年怪才,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他擅长世界历史和宏观历史进程研究。在学术领域和大众出版领域都有很大的兴趣。他的《人类简史》一书让他一举成名,成为以色列超级畅销书,目前这本书已授43个国家版权,在历史学之外,人类学、生态学、基因学等领域的知识信手拈来,根据图书改变的课程上传YOUTUBE后风靡全球,拥有大批青年粉丝。写书,视频课程之外,他还开设有专栏。

目录
第yi部分 认知革命
第 1 章 人类:一种也没什么特别的动物 3 
第 2 章 知善恶树 21 
第 3 章 亚当和夏娃的一天 41 
第 4 章 毁天灭地的人类洪水 63 
第二部分 农业革命
第 5 章 史上zui大骗局 77 
第 6 章 盖起金字塔 97 
第 7 章 记忆过载 117 
第 8 章 历史从无正义 131 
第三部分 人类的融合统一
第 9 章 历史的方向 159 
第 10 章 金钱的味道 169 
第 11 章 帝国的愿景 183 
第 12 章 宗教的法则 203 
第 13 章 成功的秘密 229 
第四部分 科学革命
第 14 章 发现自己的无知 239 
第 15 章 科学与帝国的联姻 265 
第 16 章 资本主义教条 295 
第 17 章 工业的巨轮 325 
第 18 章 一场永远的革命 341 
第 19 章 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365 
第 20 章 智人末日 387 
后记 变成神的这种动物 405 
致谢 407 
历史年表 409 
参考数据 411 
尾注 415

内容摘要
10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6个不同的人类物种,但今天只剩下1个,就是我们智人。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其他人类物种都消失了?我们智人又将会怎样?
以色列著名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开创性地将历史和科学结合起来,讲述了从宇宙大爆炸至今智人历史的完整故事。尤瓦尔·赫拉利教授认为,在智人从一种不起眼的动物到地球主宰者的漫长演化史上,发生了三次关键性的革命: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认知革命让智人拥有了创造想象秩序和虚构故事的能力,彻底超越了其他物种;农业革命让智人从狩猎-采集生活走向定居生活,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科学革命让智人成为神一样的“造物主”,获得整个地球的统治地位。
尤瓦尔·赫拉利教授还提示我们向前看,因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已经开始违背自然选择的法则,而自然选择的法则在过去的40亿年里都一直是生命遵循的法则,今天的我们不仅获得了设计周围世界的能力,也获得了设计我们自己的能力,这将引领我们走向何方,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类?是时候重新定义“人类”了。
《人类简史》是一部全球畅销书,摒弃了旧的解释框架,提出了颠覆性的创见,让我们对自身的存在有了全新的认知。

精彩内容
人类:一种也没什么特别的动物?大约在140亿年前,经过所谓的“大爆炸”(BigBang)之后,宇宙的物质、能量、时间和空间才成了现在的样子。宇宙的这些基本特征,就成了“物理学”。
在这之后过了大约30万年,物质和能量开始形成复杂的结构,称为“原子”,再进一步构成“分子”。至于这些原子和分子的故事以及它们如何互动,就成了“化学”。
大约40亿年前,在这颗叫作“地球”的行星上,有些分子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特别庞大而又精细的结构,称为“有机体”。有机体的故事,就成了“生物学”。
到了大约7万年前,属于“智人”(Homosapiens)这一物种的生物,开始创造出更复杂的架构,称为“文化”。而这些人类文化继续发展,就成了“历史学”。
在历史的路上,有三大重要革命:大约7万年前,“认知革命”(CognitiveRevolution)让历史正式启动。大约12000年前,“农业革命”(AgriculturalRevolution)让历史加速发展。而到了大约不过500年前,“科学革命”(ScientificRevolution)可以说是让历史画下句号而另创新局。这本书,讲述的就是这三大革命如何改变了人类和其他生物。
***人类早在有历史记录之前就已存在。早在250万年前,就已经出现了非常类似现代人类的动物。然而,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他们与栖息于地球的其他生物相比,并没什么特别突出之处。
如果到200万年前的东非逛一逛,你很可能会看到一群很像人类的生物。有些妈妈一边哄着婴儿,一边还得把玩儿疯的小孩抓回来,忙得团团转;有些年轻人对社会上的种种规范气愤不满,而垂垂老矣的老人家只想图个清静;有肌肉猛男捶着自己的胸膛,希望旁边的美女能够垂青,而年长的充满智慧的大家长,对这一切早就习以为常。这些远古时期的人类已懂得爱和玩乐,能够产生亲密的友谊,也会争地位、夺权力,不过,这些人和黑猩猩、狒狒、大象也没什么不同。这些远古人类,和一般动物比起来就是没什么特别。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他们的后代某一天竟能在月球上漫步、分裂原子、了解基因码,还能写写历史书。说到史前人类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他们在当时根本无足轻重,对环境的影响也不见得比大猩猩、萤火虫或水母来得多。
生物学家把所有生物划分成不同的“物种”。而所谓属于同一物种,就是它们会彼此交配,能够产出具有生育能力的下一代。马和驴,虽然有共同的祖先,也有许多类似的身体特征,也能够交配,但它们彼此却缺少性趣,就算刻意让它们交配,产出的下一代会是骡,而骡不具有生育能力。因此,驴的DNA(脱氧核糖核酸)突变就不可能传给马这个物种,马也不会传给驴。于是,我们认定马和驴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有各自的演化路径。相较之下,虽然斗牛犬和西班牙猎犬看来天差地别,却属于同一物种,有一样的DNA库。它们很愿意交配,而且它们的幼崽长大后也能和其他狗交配,生出更多的幼犬。
?从同一个祖先演化而来的不同物种,会属于同一个“属”(genus)。狮子、老虎、豹和美洲豹,虽然是不同物种,但都是“豹属”(Panthera)。生物学家用拉丁文为生物命名,每个名字由两个词组成,第yi个词是属名,第二个词则是种名。例如狮子就称为“Pantheraleo”,指的是豹属(Panthera)的狮种(leo)。而只要没有意外,每一位在读这本书的读者应该都是一个“Homosapiens”:人属(Homo,指“人”)的人种(sapiens,指“明智”)。
许多属还能再归类为同一科(family),例如猫科(狮子、猎豹、家猫)、犬科(狼、狐狸、豺)、象科(大象、长毛象、乳齿象)。同一科的所有成员,都能追溯到某个最早的雄性或雌性祖先。例如所有的猫科动物,不管是家里喵喵叫的小猫还是草原上吼声震天的狮子,都是来自大约2500万年前的某个祖先。
至于智人,也是属于某个科。虽然这件事看来再平凡不过,却曾经是整个历史上zui大的秘密。智人长期以来一直认为自己和其他动物不同,仿佛整个科就只有自己的存在,没有家庭,没有远近亲戚,而且最重要的是:没有父母。但可惜这绝非事实。不论你是否接受,我们所属的人科不仅成员众多,而且还特别吵闹,那就是一堆巨猿。与我们最近的亲戚,就是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其中,黑猩猩与我们最为接近。不过就在600万年前,有一只母猿产下两个女儿,一个成了所有黑猩猩的祖先,另一个则成了所有人类的祖奶奶。
家族秘史智人还有另一个更见不得光的秘密。我们有许多堂、表兄弟姐妹,而且没什么文明,但这还小事一桩;我们其实曾经还有很多更近的兄弟姐妹。人类(human)习惯于认为自己是唯yi的“人”,是因为在过去1万年间,“人种”确实只剩下智人一种。然而,“human”一词真正的意思是“属于人属的动物”,而在过去,这可不仅仅有“智人”。?此外,我们在最后一章也会提到,不久之后,很可能我们又得再和一些不属“智人”的人类开始竞争。为避免混淆,以下讲到“智人”,讲的就是“Homosapiens”这个物种的成员,而讲到“人类”,讲的则是“Homo”(人属)的所有成员。
最早的人类是从大约250万年前的东非开始演化,其祖先是一种更早的猿属“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大约200万年前,这些远古人类有一部分离开了家园而踏上旅程,足迹遍及北非、欧洲和亚洲的广阔地带。北欧的森林白雪皑皑,印度尼西亚的热带丛林湿气蒸腾,想活命显然需要不同的特征,因此人类也开始朝着不同方向进化。于是人类发展出几个不同的物种,而科学家也为每一种都取了华丽的拉丁名称。
在欧洲和西亚的人类成了“Homoneanderthalensis”,意为“来自尼安德谷(NeanderValley)的人”,一般简称为“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s)。比起我们这种“智人”,尼安德特人更为魁梧,肌肉也更发达,非常适应西方的欧亚大陆在冰期的寒冷气候。至于在东方的亚洲,住的则是“直立人”(Homoerectus),一共存续了将近200万年,是目前所知存续最久的人类物种,而我们智人看来也很难打破这项纪录。光是1000年后还会不会有智人存在,现在看来都令人十分怀疑,所以和200万年比起来,我们真的是小巫见大巫。
至于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则住着“梭罗人”(Homosoloensis,拉丁文意为“来自梭罗谷的人”),这种人很能适应热带的生活环境。同样在印度尼西亚,还有另一个小岛弗洛里斯(Flores),这里住的远古人类则是经历了一场侏儒化的过程。曾有一段时间,因为海水水位格外低,于是人类初次抵达了弗洛里斯,而且当时和大陆的交通往来十分便利。但后来海水再次上涨,于是有些人就被困在岛上,物资十分缺乏。那些长得高大的人,需要的食物也多,于是最早在岛上饿死。长得矮小反而成了生存优势。经过几代之后,在弗洛里斯的人?都成了小矮人。科学家把这种独特的人种称为“弗洛里斯人”(Homofloresiensis),身高zui高不过1米,体重最重也不过25公斤。然而,他们仍然懂得如何制造石器,甚至偶尔还能在岛上猎象。不过倒也公平,在这岛上的象也是一种矮生种。
2010年,科学家在西伯利亚的丹尼索瓦(Denisova)洞穴中发现了一块已经变成化石的手指骨,为人类的大家族又添一成员。手指骨的基因分析证实这个人种过去并不为人所知,现在则命名为“丹尼索瓦人”(Homodenisova)。全球还有太多洞穴、岛屿、气候带,谁晓得还有多少我们失落的亲戚,正等着我们去发现。
这几个人种在欧洲和亚洲不断演化的同时,其他在东非的人种演化也没有停止,人类的摇篮继续养育着许多新品种,例如“鲁道夫人”(Homorudolfensis,“来自鲁道夫湖的人”)、“匠人”(Homoergaster,“工作的人”),最后还有我们自己的这种人种,而我们也颇为厚颜地把自己命名为“智人”(Homosapiens,“明智的人”)。
在这些人种当中,有些高大,有些矮小;有些会凶残地猎捕,有些只是温和地采集着食物;有些只住在某个小岛上,而大多是在整个大陆上迁徙移动。但不论如何,他们都是“人属”,也都是人类。
有一种常见的错误,是认为这些人种呈线性发展,从“匠人”变成“直立人”,“直立人”再变成“尼安德特人”,而尼安德特人最终变成我们。这种线性模型误以为地球在某个时间点上只会有单一人种,而其他更早的人种不过就是我们的祖先。但事实是,从大约200万年前到大约1万年前,整个世界其实同时存在多个不同人种。这其实也十分合理。就像今天,地球上还是有许多种熊—棕熊、黑熊、灰熊、北极熊,而地球上至少曾存在过6个人类物种。从整个历史来看,过去多种人种共存其实是常态,现在地球上只有“一种人”,这才是异常。而下面很快就会提到,对于我们智人来说,我们不愿想起这些过去的手足亲情,背后其来有自。
“思考”的代价虽然人种之间有诸多不同,但还是有几项共同的人类特征。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类的大脑明显大于其他动物。对于60公斤的哺乳类来说,平均脑容量是200立方厘米,但早在250万年前最早的男男女女,脑容量就已有600立方厘米。至于现代的智人,平均脑容量更高达1200~1400立方厘米。至于尼安德特人,其实脑容量更大。
这样看来似乎再清楚不过,物竞天择就该让脑越来越大才是。人类深深迷恋着我们自己的高智能,于是一心认为智力当然是越高越好。但如果真是如此,猫科动物也经过演化,为什么没有会微积分的猫?究竟为什么,在整个动物界,只有人属演化出了比例如此庞大的思考器官?
答案在于:庞大的大脑也是个庞大的负担。大脑结构脆弱,原本就不利于活动,更别说还得用个巨大的头骨把它装着。而且大脑消耗的能量惊人。对智人来说,大脑只占身体总重的2%~3%,但在身体休息而不活动时,大脑的能量消耗却占了25%。相比之下,其他猿?类的大脑在休息时的能量消耗大约只占8%。因为大脑较大,远古人类付出的代价有两种:首先是得花更多时间寻找食物,其次是肌肉退化萎缩。这就像是zhengfu把国防预算转拨给了教育,人类也把肱二头肌所需的能量拨给了大脑里的神经元。对于在非洲草原上这究竟是不是个好策略,只能说无人知晓。虽然黑猩猩要讲道理绝对讲不赢智人,但它却能直接把智人像个布娃娃一样扯个稀烂。
时至今日,人类大脑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我们能制造出汽车和枪炮,让我们的移动速度远高于黑猩猩,而且从远方就能将黑猩猩一枪毙命,而无须和它摔跤硬拼。只不过,汽车和枪炮是最近才有的事。在超过200万年间,虽然人类的神经网络不断增长,但除了能用燧石做出一些刀具,能把树枝削尖变成武器,人类的大脑实在没什么特殊表现。那么,究竟是什么驱使人类的大脑在这200万年间不断这样演化?坦白说,我们也不知道。
人类另一项独有的特点,在于我们用两条腿直立行走。能够站起来,就更容易扫视整片草原,看看哪里有猎物或敌人,而且既然手不需负责移动身体,就能发挥其他用途,像丢石块或发送信号。手能做的事情越多,可以说人就变得越厉害;于是人的演化也就越来越着重神经发展,也不断地对手掌和手指的肌肉做修正。于是,人类的手开始能够处理非常精细的任务,特别是能够生产、使用复杂的工具。最早有证据证明人类开始制作工具,大约可追溯到250万年前,而且工具的制作和使用也正是考古学家对远古人类的一种判断标准。
然而,直立行走也有不利的一面。原本,人类的远古祖先历经数百万年,才发展出以四肢行走、头部相对较小的骨架。要将这种骨架调整成直立,可说是一大挑战,而且还得撑住一个超大的头盖骨,更是难上加难。于是,为了能望远、能有灵活的双手,现在人类只得面对背痛、颈脖僵硬的苦恼代价。
这点对女性来说造成的负担更大。直立的步行方式需要让臀部变?窄,于是产道宽度受限,而且别忘了胎儿的头还越来越大。于是,分娩死亡成了女性的一大风险。而如果早点儿生产,胎儿的大脑和头部都还比较小,也比较柔软,这样母亲就更有机会渡过难关,未来也可能生下更多孩子。于是,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又译“天择”或“自然淘汰”)就让生产开始提前。与其他动物相较,人类可说都是早产儿,许多重要器官的发育都还不够完善。看看小马,出生没多久就能小跑;小猫出生不过几周,也能离开母亲自行觅食。相较之下,人类的婴儿只能说没用得很,许多年都得当个啃老族来被抚养、保护和教育。
人类会有突出的社交技巧,以及人类独有的社会问题,一大原因也正出自此。独自一人的母亲,如果还得拖着孩子,就很难为自己和小孩获取足够的食物。所以,想养孩子,就需要其他家族成员和邻居持续提供协助。要养活一个小孩,得靠全部落共同的努力。于是,演化也就偏好能够形成强大社会关系的种族。此外,由于人类出生的时候尚未发育完全,比起其他动物,也就更能够用教育和社会化的方式加以改变。大多数哺乳动物脱离子宫的时候,就像是已经上釉的陶器出了窑,如果还想再做什么调整,不是刮伤,就是碎裂。然而,人类脱离子宫的时候,却像是从炉里拿出了一团刚熔化的玻璃,可以旋转、拉长,可塑性高到令人惊叹。正因如此,才会有人是基督徒或佛教徒,有人是资本主义者或社会主义者,又或有人好战,有人爱好和平。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