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秘信息战
  • 揭秘信息战
  • 揭秘信息战
  • 揭秘信息战
  • 揭秘信息战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揭秘信息战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3.44 3.9折 59.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焦维新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5101916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9.8元

货号31333505

上书时间2023-08-26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焦维新,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以及央视网等新闻媒体太空节目访谈专家,每年为中小学作近百场科普讲座。所著《青少年太空探索科普丛书》(第 1 辑)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2015 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目录
前 言 001
第 1 章 信息与信息获取
002   日常生活中的信息
005   军事信息
 第 2 章 什么是信息战?
014   海湾战争中的信息战元素
023   信息战的内涵
029   C 4 ISR 系统
第 3 章 信息战的五大系统
038   电子战
076   网络战
103   网络心理战
106   军事欺骗战
109   信息保密战
第 4 章 网电一体战
114   网络电磁空间
117   网电一体战
122   “舒特”系统
137   发人深省的思考

内容摘要
古代兵法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现代战争而言,则是兵马未动,信息战先行——从计算机、手机到网络,从地面到太空,信息战无处不在。《揭秘信息战》系统地介绍了信息技术如何改变作战方式,深入探讨了信息战的内涵、构成元素、任务、应对方法等。本书能够帮助青少年从不同角度了解科技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主编推荐
《青少年太空探索科普丛书》(第2辑)由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焦维新教授亲自撰写。《揭秘信息战》一书为本丛书中专门介绍信息战的一部科普著作。该书知识丰富,内容精彩,插图也很好形象,是一部引领孩子多方面了解信息战争的很好科普读物。

精彩内容
美军认为军事欺骗是成功实施信息作战的基础,是整体作战中的一个有力手段。美军特别重视这一古老战法在信息战中的应用。在诺曼底登陆作战中,盟军电子欺骗行动用“右勾拳”,而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又打出一记“左勾拳”。
海湾战争中美军的“左勾拳”,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很少有人知道,“左勾拳”的成功依赖于美军中央总部总司令弗兰克斯亲自策划的“4月愚人计划”。这次成功的战略欺骗,通过大量发送无线电信号,造成部队仍在原地的假象。实际上,20多万地面部队已经向西机动了近400千米,从左翼穿过伊拉克沙漠,直插伊军。
沙特阿拉伯东部,漫天的黄沙中坐落着一座仅有30万人口的小城—哈费尔巴廷。如果不是因为海湾战争,恐怕世界上没有几个人会知道它的存在。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却在海湾战争中见证了美陆军王牌第7军的“左勾拳”行动。
海湾战争中,美第7军于1990年11月初陆续从欧洲和美国本土进入沙特,并不断得到加强,最终下辖包含英军第1装甲师在内的7个师级单位,总兵力近20万,坦克1300辆。1991年2月上旬,第7军各部分别进至哈费尔巴廷以北的战术集结地域。而此时的萨达姆仍然蒙在鼓里,认为美军不可能从哈费尔巴廷附近发起进攻—哈费尔巴廷正面是广袤、荒无人烟的希加拉沙漠。
然而,战争的艺术就是化不可能为可能。在地面攻势发起的前一天,美军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就对第7军说:“科威特就像一个小小的庭院。我就是要把萨达姆的那些师包围在科威特庭院内,然后吃掉他们。”而补给问题—空中补给及工兵在沙漠快速修路后的陆路补给完全可以满足美军的需要。在经过充分准备后,2月24日下午3时,第7军跨越“伊拉克防线”,随后对伊军打出了一记“左勾拳”—先向北涌向伊拉克腹地,后向东发起进攻,出其不意地出现在驻科威特伊军的后方,从而彻底切断其后勤补给线。在萨达姆见大势已去,下令伊军全线撤退后,第7军如风卷残云般对伊军发起猛攻,给伊军造成沉重打击。
哈费尔巴廷见证了一场悬殊的战争。第7军在持续近90个小时的作战行动中,歼灭伊军10余个师,俘虏伊军2.2万人,击毁坦克1300余辆、装甲车1200余辆。自己仅亡47人,伤192人,损失的坦克、装甲车都在个位数。
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一个重要举措是连续发布虚假战况,企图在伊军内部制造思想混乱。
非常典型的例子是,首轮打击后,西方媒体立即宣传说,有确切迹象表明,萨达姆与伊拉克的高级领导人正在一个被美国F-117隐形轰炸机投下的两枚炸弹击中过的建筑物中召开会议,其中包括一名军队指挥官和萨达姆的两个儿子乌代和库赛,其中萨达姆的长子乌代已经被击毙。紧接着,美国广播公司3月21日又宣称,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可能已经在美国对伊拉克第一晚的空袭中受重伤,有目击者看到萨达姆从被导弹击中的建筑物中抬出,脸上还带着氧气面罩被送入医院。3月22日,美国广播公司又报道说,3名伊拉克重要官员在对伊战争首轮“斩首行动”中被击毙。他们是拉马丹、伊布拉希姆杜里和被称为“化学阿里”的马吉德。这些报道随着伊拉克副总统拉马丹等人一一露面而不攻自破。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可以从美国控制媒体的战争报道中看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伊拉克的乌姆盖斯尔失陷了数次,法奥半岛被攻占了多次,战俘数目在戏剧化变化,伊军第51师投降了几次,萨达姆也死了好几次,伊拉克南部的什叶派也不断地暴动,尽管后来很多报道相继被证实是虚假的,但这些假情报、假消息极大地迷惑了世界舆论,对不明真相的伊拉克人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反复进行这样的宣传确实会影响伊拉克民众的信心。
美军的另一个举措是采用离间战术分裂巴格达政权,针对不同对象采用手段不同的劝降战术。
对敌人实行离间与劝降,是当今实施心理战的惯用策略。其目的是尽量制造、扩大和强化敌人的内在矛盾,使敌人发生内耗,同时通过劝降逐步削弱敌人,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战争爆发第一天,美军用导弹袭击了巴格达,试图消灭萨达姆本人。令人惊奇的是,美国主流媒体第二天就全程详细地报道了这一决策的全过程,让人觉得确实有人向美国情报机构透露了萨达姆的行踪。难怪英国媒体直言不讳地说“这其实才是美国人的离间计”。另外,潜入伊拉克的特工不断挑动伊拉克南北的反对派制造混乱或者武装暴动,试图分裂巴格达政权。
在离间分裂伊拉克政权的同时,美军还实施了劝降战术。不过,对不同的对象使用了不同的手段。对于高级官员的劝降由美国特种兵和特工亲自出马,美军的情报部队搞到伊高官或高级军官的手机号码,并摸清了他们使用手机的规律,直接给这些人打电话或发手机短信,这些会说流利阿拉伯语,甚至能跟这些伊军将领攀谈家庭琐事的美国特种兵希望伊军高级将领能考虑一下推翻萨达姆的做法。对于普通士兵,在使用强大的火力以战逼降的同时,依靠撒传单劝诱伊拉克士兵投降。承诺伊军在缴出武器后仍可回自己的营房居住,不会被送到战俘营;同时告诫伊军只要老老实实待在营房,就不会遭到打击。此外,美军还利用向伊军官兵和民众发送电子邮件,怂恿他们揭露伊军藏匿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或生化武器的地点,并且许以重奖。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