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板(科学和常识所揭示的人性奥秘)(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白板(科学和常识所揭示的人性奥秘)(精)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84.87 6.1折 139.9 全新

库存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史蒂芬·平克|译者:袁冬华

出版社浙江人民

ISBN9787213076367

出版时间2016-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39.9元

货号3729401

上书时间2023-08-25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当代伟大思想家、TED演讲人、世界著名语言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经典重现;《白板(科学和常识所揭示的人性奥秘)(精)》是史蒂芬·平克“语言与人性”四部曲之四,继《语言本能》《思想本质》《心智探奇》后又一力作;观点独到精辟,立论严谨周密,论证新颖犀利,例证丰富新鲜,行文汪洋恣肆;湛庐文化出品。

作者简介
史蒂芬·平克,出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1976年取得麦吉尔大学心理学学士学位,1979年取得哈佛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学位。
1982年—2003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脑与认知科学系任教,并专心研究儿童的语言学习模式,并最终成为麻省理工学院认知神经学中心的掌门人。1994年,他的《语言本能》一经出版,就成为轰动一时的畅销书,并入选《美国科学家》(AmericanScientist)评出的20世纪100本最佳科学书籍。
2003年,被聘为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2008年—2013年,被授予哈佛学院荣誉教授头衔。
2004年,当选《时代》杂志全球100位最有影响力人物。2010年—2011年,两度被《外交政策》杂志评为全球顶尖思想家。在2013年《前景》杂志“最伟大思想家”的评选中,平克名列第3。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白板说的兴起与挑战
  01 三种流行的人性论
  02 人性理论的前世今生
  03 连接生物学与文化的四座桥梁
  04 文化是有助于人类生存的一种独特设计
  05 最后的抵抗
第二部分 科学视角VS政治视角
  06 两本著作引发的论战
  07 三位一体
第三部分 我们为什么不必为人性而担忧
  08 不平等之忧
  09 不完美之忧
  10 决定主义之忧
  11 虚无主义之忧
第四部分 认识自我
  12 触摸现实
  13 人类认知能力的局限性
  14 人类苦难的诸多根源
  15 不可避免的道德错觉
第五部分 敏感话题
  16 政治
  17 暴力
  18 性别
  19 儿童
  20 艺术
结语 人性,存在于艺术家的文字里
后记
译者后记

内容摘要
 《白板(科学和常识所揭示的人性奥秘)(精)》是史蒂芬·平克“语言与人性”四部曲之最后一部。
讲述关于主流人性论的颠覆性反叛,破而后立,进而建立起新的意义和道德观念,重塑对人性的信心。
阐明人性的本源、内涵及局限,追溯人类诸多苦难的根源,拨开道德错觉的迷雾,直达现实的彼岸。
直面人性科学研究领域的诸多热点话题:政治、
暴力、性别、儿童及艺术,发现诸多现实冲突背后的分岔路口及共享的普世价值观念。
一场探索人类本性的奇幻之旅。

精彩内容
 第一部分“白板说”的兴起与挑战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人性论,以便对他人的行为做出预期。约翰·洛克的“白板说”在当今知识界占据着重要地位,卢梭的“高贵的野蛮人”和笛卡尔的“机器中的幽灵”也颇受追捧。今天,很多学者向这些昔日的流行理论发起了挑战。
每个人都持有自己的一套人性论,据此对他人的行为做出预测,也就是说,我们都需要一种理论来解释“是什么原因激发人们做出某类行为”。认为思想和情感会引发行动,这是一种被默认的人性论,它深深影响着我们看待人性的方式。我们内观自己的心理活动,并假定周围人与自己相似,同时还对人们的外在行为进行观察并加以概括,通过此类方式来补充我们的人性论。我们还会采纳来自知识分子的洞见,如
权威专家的看法和一些传统智慧。
我们所持的人性论是我们生活的重要源泉。在准备对他人进行劝说或者威胁时,或是决定告知其真相还是欺瞒时,我们都会从人性论的角度加以考虑。我们所持的人性论还引导我们如何经营婚姻、养育子女以及调整自己的行为。人性论中关于学习的假设影响着教育政策的制定,关于动机的假设影响着经济、法律以及犯罪等问题的政策制定。人性论界定了什么是人们轻而易举就能够获得的,什么是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或艰难的努力才能获得的,甚至什么是人们根本不可能企及的,因此,人性论从根本上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作为个体或社会而言,什么是值得为之奋斗的。在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不同的政治体制中,相互对立的人性论往往交织在一起,这也正是历史进程中许多冲突的根源所在。
数千年来,关于人性的诸多理论多源于宗教。例如,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教义中,提供了许多关于人性问题的解释(这些问题在今天仍然是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如人类是依照上帝的形象创造的,与动物之间没有任何关联;女性是由男性衍生而来的,注定要受到男性的统治;心灵属于一种非物质实体:它所具有的力量并不仅限于生理结构中;即使肉体死亡,灵魂依然能够继续存在。心灵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道德感,爱的能力,辨认某种行为是否遵循真善美原则的判断力,选择行为方式的决策能力;这种决策能力不受因果规律的约束,因此它具有选择罪恶的内在倾向性;我们的认知和感知能力之所以能够精确地发挥作用,是因为上帝在其中植入了一些观念,使得它们与现实相对应,同时他(上帝)也协调着人的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与外部世界的运作;心理健康就源自能够识别上帝的意图,弃恶扬善,爱上帝,并以上帝之名去爱我们每一个人类同伴。
犹太教和基督教理论主要基于《圣经》中所描述的事件。我们知道,人类心理与动物心理之间并没有多少共同之处,这是因为《圣经》中讲到,人类是由上帝单独创造出来的。接下来《圣经》提到,夏娃是由亚当的一根肋骨造出来的,因此女人是按照男人的设计而被制造出来的。我们可能会猜测,人类的决策并不一定是由某种原因导致的,因为上帝坚持让亚当和夏娃为他们偷吃智慧树上的苹果而付出代价,这说明他们本可以做出其他的选择。作为对夏娃逆反行为的惩罚,女人就应该被男人支配。亚当和夏娃的原罪就由男人和女人们继承下去。
犹太教和基督教的观念仍然是当今美国最为流行的人性论。根据最近的民意调查显示,76%的美国人相信上帝造物说,79%的人相信《圣经》中描述的那些奇迹曾经真实发生过,76%的人相信天使、魔鬼以及其他非实体的灵魂的存在,67%的人相信他们死后将会以某种形式继续存在,只有15%的人认为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Darwin)的进化论是对地球上人类生命起源的最好解答。右翼政治家们明确表示拥护宗教理论,而没有一个主流的政治家敢公然与之对抗。然而,宇宙论、地质学、生物学和考古学等现代科学使得具备科学文化素养的人不再相信《圣经》中关于上帝造人的故事是真实的。因此,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人性论不可能再被大多数学者、新闻记者、社会问题分析专家以及其他知识分子公然拥护。每个社会都必须围绕一种人性论来运作,而知识主流则致力于另外一种理论。
这种理论很少被清楚地阐述出来或者被其他人公然接受,但它却能够在诸多宗教信仰和政策中居于核心地位。伯特兰·罗素(BertrandRussell)曾写道:“一个人,无论他走到哪里,都会被一大堆安抚性的信念包围着,就好像夏天到处都会有蚊子在耳边嗡嗡叫一样。”对当今的知识分子来说,很多这样的信念都与心理学以及社会关系相关。我将那些理论归类为“白板说”,“白板说”认为,人的大脑并不存在固有的结构,而是可以由社会或者人类自身随意塑造。
上述这种人性论,即本书的标题,认为几乎不存在什么先天的人性。由于各种宗教都有其各自的一套人性论,因此各种人性论也承担了宗教的部分功能,“白板说”也成了当代知识分子的世俗信仰。“白板说”被视作价值观的来源,因此,即便该理论是建立在“复杂的心灵源自虚无”这一奇迹之上的,它的地位也没能被撼动。对“白板说”的挑战来自一些无神论者和科学家,这让不少信奉该学说的人陷入了信仰危机,也使得其他一些信仰者对这些挑战进行了猛烈的攻击,而这种攻击通常是指向异教徒和异端论者的。正如许多宗教传统最终会将自身与来自科学的外在威胁进行调和一样(比如,由哥白尼的“日心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引发的科学革命),我认为,我们的价值观也将会在“白板说”的废墟上继续存在着。
本书第一部分主要讲述“白板说”在当今知识界占据的优越地位,以及向其发起挑战的有关人性的新观点及文化。在接下来的部分,我们将见证由这一挑战引发的忧虑(第二部分),以及如何缓解这一忧虑(第三部分)。然后,我将阐明一套更加翔实的人性观可以如何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看待语言、思维、社会生活和道德等问题(第四部分),以及如何澄清关于政治、暴力、性别、养育子女和艺术的争议(第五部分)。最后,我将证明,为何“白板说”的消逝并不会像其乍看起来那样让人感到忧虑,而且也不会在某些方面引发革命性的剧变(结语部分)。
P2-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