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周史/细讲中国历史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西周史/细讲中国历史丛书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4.85 7.3折 4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爱梅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26282

出版时间2015-0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3066432

上书时间2023-08-25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黄爱梅,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先秦、秦汉史方向的研究。曾发表《西周金文诸侯称王现象辨析》、《西周中晚期君臣体系的变化及其对王权的影响》、《从王官继承现象看西周王权与贵族家族的关系》、《士山盘铭补义》、《战国末期至西汉初年的妇女婚姻家庭生活——以睡虎地秦简和张家山汉简为主要研究对象》、《秦汉江南地区城市发展的阶段与特征》、《先秦秦汉时期“江南”概念的考察》等多篇论文,合著有《趣味历史》、《器之藏——考古学视野下的中华上古文明》、《国学经典导读》等。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目录
序一
序二
导语
第一章  先周历史
  第一节  后稷传说
  第二节  周人迁徙
  第三节  周原创业
第二章  周邦肇始
  第一节  文王之前的殷周关系
  第二节  文王建业
  第三节  武王克商
第三章  “其命维新”
  第一节  平乱与东征
  第二节  周人的天命
第四章  “封邦建国”
  第一节  成康大分封
  第二节  封建的性质和效果
第五章  西周政府的架构
  第一节  中央政府的组成
  第二节  政府的运作与管理
  第三节  刑罚和军队
第六章  周王与贵族
  第一节  贵族家族及其结构
  第二节  君臣关系的建立
  第三节  “世官”与王权
第七章  诸侯与“四方”
  第一节  “畿内”诸侯
  第二节  诸侯与王室的关系
  第三节  王朝与周边的战争
第八章  礼乐制度
  第一节  “五礼”与乐
  第二节  青铜礼器
  第三节  祭祀和信仰
第九章  城市与乡村
  第一节  西周的城市
  第二节  城邑与乡野
  第三节  城乡差别与管理
第十章  西周的社会经济
  第一节  农业的发展
  第二节  手工业和商业
  第三节  科学技术
第十一章  王朝的危机和覆亡
  第一节  西周中晚期的内外危机
  第二节  国人暴动和宣王中兴
  第三节  幽王失国
第十二章  西周的遗产
附录
  附录一  西周大事记
  附录二  西周世系表
  附录三  主要参考书目
  西周时期中心区域图
结束语
后记

内容摘要
 《西周史》由黄爱梅编著。
周武王灭商后建国,定都于镐,史称“西周”。
历十一代、十二王,绵延二百七十五年。青铜铭文有载,夏礼、商礼和周礼一脉相承,而周礼最完备,成为时人崇尚的行为规范。“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在人们心目中,周代的文明礼仪垂范千古。

精彩内容
 第三节 王朝与周边的战争西周前期,周王通过主动分封宗亲的方式,建立起了一个有效统治广袤地区的“王室一诸侯”体系,形成具有西周国家特色的宏观地缘政治结构。总体而言,这个政治结构的实际效果还是不错的。尽管如此,在周王朝统治区域的周边,仍然活动着许多不同部族的人群,与周王室的关系并不稳定。他们时服时叛,许多时候与周人兵戎相见。这些周边人群,周人称之为“戎夷蛮狄”。泛泛来分,北方为戎,南方为蛮,东方为夷,西方称狄。
周人的西北和北部,生活着一些游牧性质的人群,比如羌、犬戎、混夷、昆夷、畎戎、鬼方与猃狁。有学者认为,除了羌,其他的名称其实指的都是同一族类,不过有时间、地点、音译、诬称以及个别支派的不同罢了。
从考古发现来看,在今陕西和山西交界的黄河两岸和内蒙古中东部,分布着
以山西石楼和陕西绥德为中心的青铜文化,其青铜武器、工具和装饰品具有非常鲜明的北方地区文化特色,包括带銎的戈、钺、斧,兽首刀、环首刀、铃首剑、蛇形匕,带铃车饰、靴形器、梳等。此外还有用黄金制作的弓形器、耳饰等。位置更北方的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朱开沟遗址,出土了包括礼器、兵器、工具和装饰品
在内的不同器类青铜器,其代表性器物是装饰有羊首、马首、鹿首的短剑、短刀
和装饰有动物纹样的牌饰、装饰品,将原以为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的“鄂尔多斯青铜器”的时代上限推进到了商代早期。北部的这两支青铜文化,都显示出半农半牧的经济形态特征,而且随着气候的变化,都大体发生了从定居农业转向畜牧业的历史过程。
在西北的甘肃、青海地区,商周时期的青铜文化有辛店文化、卡约文化和寺洼
文化。辛店文化分布在青海东部和甘肃中部地区;卡约文化分布于青海湟水流域,东至甘青交界,西达青海湖至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北到祁连山南麓,南至果洛玛沁黄河沿岸;寺洼文化分布于甘肃洮河流域,西与辛店文化相邻。此外还有腾格
里沙漠南缘、分布在今甘肃西部偏北地区的沙井文化,等等。这些青铜文化反映出:这些地区的经济生活中畜牧业所占;比重都很大,埋葬习俗方面也具有一些一
致性,有学者认为这或许与氐羌古族的遗存有关。
还在周人早期的历史里,无论是不窋失官、
“自窜于夷狄”,还是古公“虽在夷狄之间”却仍然坚持农业生产、“复修社稷之业”,这些故事都反映了早期周人与戎狄割不断的复杂关系。不过,从这些故事的叙述中,也能大致反映出周人族群意识兴起的过程。商朝末期周人首领王季与姬昌壮大周人的势力,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与这些戎狄进行战争和融合来实现的。
西周时期,这些戎狄向东南推进的步伐并没有停止,因此与周王室之间的战斗也在持续。周康王二十五年(亦有认为是昭王时期
),周人与鬼方发生了一场大战役,周人大获全胜,俘获敌方酋长三人,战俘近一
万四千人,杀戮五千余人,还缴获数量超过一百的马匹和战车,三百五十五头牛、
二十八只羊。西周一方的军队,是由一位叫“盂”的将领率领的。取得如此规模的胜利,周王在宗周的周庙举行了盛大的献俘礼,隆重地祭祀文、武、成王,并对盂大加赏赐。这件事对盂
而言是大大的荣耀,他专门铸了一只向祖先祭祀的鼎。小盂鼎的铭文详细记载了献俘礼的过程。
这场战役,鬼方惨败,自此之后很长时间,西北方面一直比较太平。穆王也
曾对犬戎用兵,但战果不大。直到西周晚期,猃狁又成为周王室的心腹之患。宣王时候,猃狁势力甚至逼近周都宗周,而周幽王就是在犬戎、申侯和缯侯的联合攻击下,身死国亡。
在与西北戎狄交战的过程中,文化也在潜移默化地交流和融合。比如,西周早期的小盂鼎和西周中期的师同鼎铭文中,都提到了北方戎人用车的细节。1963年在内蒙古宁城南山根夏家店上层墓葬出土一件西周晚期的骨牌,上面刻有用车猎鹿的场景,车的形制与中原战车相似,说明西周的北方游牧民族也使用马车。另外,在前苏联、蒙古、中亚各地的远古岩画中,也陆续发现了与商周甲骨文、金文“车”字形式非常一致的马车图案。而且在中亚西部的亚美尼亚赛万湖南岸的恰申古墓中,出土了两辆保存完整的马车,基本结构与商代的马车无异,而年代上却比中国中原地区最早的马车出现的时间还要略早些。
这些情况显示,商周马车的起源,并不是中原地区的孤立现象,恐怕与广阔的亚欧大陆还存在某些共通之处。
那么,处在中原和中亚西部之间的这些戎狄,很可能就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
西周早期,周人在东方的主要敌人,是居住在今山东及河南东部、江苏北部的东夷。今山东半岛的古代文化渊源深远,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大汶口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发展水平都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夏商时期分布于这一地区的岳石文化,被公认为是东夷古族的遗存,此时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这一区域的人群,从夏、商时期开始,就是中原
劲敌。中原王朝用兵不断,最终夏桀、商纣都因征伐东夷而大伤元气,从而给予了商汤、周武以灭国的可乘之机。周初时,管叔、蔡叔联合商纣之子武庚叛乱,东夷的奄、薄姑也趁机而动,周人经历了三年的艰苦东征,才重新稳定局势。所以,周公东征胜利后,就把齐、
鲁这样重要的诸侯分封在奄及薄姑旧地。驻守在东部的王朝军队成周八师,最主要的战略目的之一就是征讨东夷。有一件小臣谴簋,铭文就记载了“伯懋父以殷八师征东夷”的事情。
继东夷之后,在东南方给周人造成极大困扰的是淮夷,又称南淮夷。主要分布在淮水流域,包括徐国、鄂国在内的若干国家或部族人群。原来在今安徽江淮地区分布着一支斗鸡台文化,时代约与中原
地区的夏代相当。西周初期,由于周人东征
的打击,部分东夷南下,更壮大了准夷的势力。在淮北地区,有一批偃姓小国,诸如群舒(舒庸、舒鸠、舒龙、舒蓼、舒鲍)、英、
六、蓼、宗、巢、桐等。传说,偃姓的始祖是生于曲阜的皋陶,这样说来,这批小国也很可能最早就是东夷的一支。
P102-10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