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人都读得懂的《易经》
  • 人人都读得懂的《易经》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人人都读得懂的《易经》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2.92 4.8折 68 全新

库存2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祺庸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

ISBN9787513921695

出版时间2023-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31823086

上书时间2023-08-25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刘祺庸,汉族,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哲学系,高级经济师,黑龙江省金融文联副主席、金融作家协会理事,周易学者,曾出版《易道:话说易经谈道德修养》,创立易道辩证哲学体系,系统阐述易道辩证哲学思想,继承传播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被誉为《易经》通俗化、大众化普及第一人。

目录
\"自序
第 一 章 《易经》:富有中华民族独特智慧的变易哲学
第一节 《易经》的诞生与发展…… 003
一、一画开天,伏羲创立先天八卦系统…… 004
二、羑里蒙难,西伯侯创制六十四卦体系…… 006
三、父子同八卦,周公协助进一步推演爻辞…… 011
四、儒道双弘,孔老升华哲学思想…… 014
第二节 “易经”是什么样的学问…… 016
一、何谓“易经”…… 016
二、何谓“三易” …… 019
第三节 《易经》的核心与精髓…… 021
一、用唯物辨证法看问题…… 022
二、高度重视道德修养…… 026
三、以民为本,仁政爱民…… 029
四、讲究诚信,司法公正 …… 030
五、统一思想意志,团结凝聚人心…… 030
六、顺应时势,按规律办事 …… 031
第四节 学习《易经》到底有什么用…… 032

第 二 章 乾卦 ◎ 天道刚健
第一节 仰观天象,看到了什么…… 039
第二节 自强不息,靠谁不如靠自己…… 045
第三节 放眼宇宙,顺其自然乃天道…… 049
第四节 生命成长有其规律,注意人生的六个阶段…… 053
一、时乘六龙:人生成长或事业发展的六个阶段…… 053
二、乾卦六爻如何解读…… 055
三、孔子的《文言传》如何解读乾卦…… 061
第五节 遵循规律,保持稳健科学地发展…… 070
第六节 自强不息,是发展与进步的主导力量…… 072
第七节 民族精神和信仰是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乾天…… 074

第 三 章  坤卦 ◎ 地道柔刚
第一节 俯察地理,看到了什么 …… 079
第二节 地道柔刚,厚德载物广蓄博养 …… 084
一、看地道柔刚…… 085
二、看厚德载物…… 086
三、看培育社会公德…… 087
第三节 为臣之道,要像牝马一样柔顺坚贞…… 089
第四节 恪守中庸之道,广蓄美德…… 092
一、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094
二、胸怀宽广,包容万物…… 095
三、顺承辅助…… 096
四、谨慎行事…… 097
五、甘于奉献,不居功…… 098
六、各居其所,各安其分…… 100
七、发挥美德到极致…… 102
第五节 积善远恶、修养美德才会家和国兴…… 106

第 四 章 屯卦 ◎ 始生之难
第一节 开创基业难中难…… 115
第二节 腹有经纶变简单…… 120
第三节 打好基础再发展…… 126
第四节 远离诱惑,保持初心…… 129
第五节 明白舍弃之道,适当调整目标策略…… 131
第六节 摒除私心,和谐共富…… 134

第 五 章 蒙卦 ◎ 蒙以养正
第一节 在雨雾山中开启蒙昧…… 141
第二节 蒙以养正,端正目的…… 146
第三节 果行育德,追求良好效果…… 149
第四节 因材施教,坚持正确的原则…… 151
第五节 循序渐进,讲究科学的方法…… 158
第六节 花红心美,共升境界筑和谐…… 160

第 六 章  需卦 ◎ 需以待机
第一节 暴雨将至,饮食宴乐…… 165
第二节 坚守中正之道,将顺利到达…… 170
第三节 顺理适时,慎戒稳进…… 172
第四节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坚信一定会有好未来…… 179
第五节 需以待机,稳步求进不妄动…… 181

第 七 章讼卦 ◎ 谋始慎讼
第一节 看天水违行,叹人心私贪…… 187
第二节 探争讼根源,看人性善恶…… 191
第三节 面对利益纷扰,崇尚中正慎争…… 195
第四节 防事态恶化,妥协互让好态度…… 201
第五节 作事谋始,不是你的莫争抢…… 202
第六节 树立正确利益观,天安地宁心气平…… 205

第 八 章  师卦 ◎ 师出正道
第一节 陷泥沼之地,悟容民蓄众…… 209
第二节 容民畜众, 全民皆兵谁不怕…… 214
第三节 兴仁义之师,帅德贞正服广众…… 217
第四节 选帅重德才,小人乱邦怎能重用…… 219
第五节 帅德中正,壮丁训勇纪律严明…… 223
第六节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228
第七节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230

第 九 章  比卦 ◎ 比乐和谐
第一节 地上有水,亲比团结永远吉祥…… 236
第二节 不宁方来,主动被动结果不一样…… 239
第三节 建万国,亲诸侯,先王亲比树立榜样…… 241
第四节 比乐和谐,择善而从切莫偏枉…… 244
第五节 中正博爱,亲密比辅共荣光…… 252
\"

内容摘要
\"《人人都读得懂的〈易经〉》是一部通俗、系统诠释中国易经文化的著作,继承传播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是《易经》通俗化、大众化普及的优秀作品。
刘祺庸认为,易经主要强调两个字:“道”和“德”。学习《易经》,要尊道崇德。“道”是规律,“德”就是按规律办事,并养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基本要求是,思考问题动机纯正,行事态度端正,品性行为符合规律或原则,不主观妄断,随顺自然,戒慎恐惧。在日常生活中,主要就是加强道德修养。
刘祺庸用直白的语言、熟悉的典故介绍了《易经》这样的国学经典,既能增长国学知识,也能引导读者走出精神危机。\"

精彩内容
\"第一节
《易经》的诞生与发展伏羲一画开天,揭示阴阳,创立先天八卦系统,肇始中华文明。羑里,苦难集中营,《易经》及中华文明孕育发酵的总源头。有其父必有其子,姬昌与其子周公共同推演爻辞,完善六十四卦体系。
儒家泰斗孔子著《易传》,亦称《十翼》,进行哲学阐释,为《易经》插上飞翔的翅膀;道家泰斗老子著《道德经》,开凿辩证哲学金矿,使《易经》绽放光芒。
天,似乎有一种神秘的主宰力量!与生俱来,人总是对天心存敬畏,充满深切期盼,给予无限深情。
遇到大事、难事、烦心事,总期望得到上天的启示或帮助。我们常常会由衷感叹:“我的天呀!”当人弄明白了一件事,或解决了天大的麻烦,又常常情不自禁惊叫:“噢!我的天!”人类与地球上的万物生存,离不开天,也离不开地,天地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外在环境。
古圣先贤,仰观天文,俯察地理,通过对物象的观察与感悟,洞悉天地之变,体悟乾坤阴阳之道,后将其引入社会与生活实践的各种情境之中,给出风险警示与忠告,诞生了富有中华民族独特智慧的变易哲学,经过世代演绎发展,被系统地概括为《易经》。
《易经》由谁创作,为中华乃至人类文明贡献了什么?
《易经》四圣—中华人文始祖伏羲、西周王朝奠基人西伯侯姬昌、儒学先驱周公、儒家鼻祖孔子发挥伟大的“工匠精神”,接力创制人文杰作;道家鼻祖老子弘扬变易哲学思想,使《易经》光芒璀璨。
作为世界文化宝藏、智慧宝库的《易经》,也被称作《周易》。起源于中华最原始、最古老的文化符号。传说是由一万年以前的中华始祖伏羲画出来的:“”为阳爻,“”为阴爻,两者作为基本符号,创立先天八卦系统,肇始中华文明。
据相关史料记载,伏羲风姓,燧人氏之子,也常被称为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等,在《史记》中称伏牺,又称青帝,是五天帝之一。他生于成纪,所处时代大约是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传说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也是古籍中记载的中华民族最早的王。关于伏羲传说比较多,有的说其人首蛇身,有的说他雌雄同体,有的说他与女娲兄妹相婚配,生儿育女,颇具神秘色彩。伏羲对《易经》的贡献是根据天地万物变化,创造了先天八卦;以先天八卦为字根又创造了早期的文字;他结绳为网,用以捕鸟打猎,教授人们渔猎方法;他发明了瑟,创作乐曲,用以尊崇美好的德行。《易经》六十四卦,是颇有规律的符号象征体系。由“阴”()和“阳”()符号构成。那何谓阴阳?
现代易学研究者张善文在《象数与义理》中写道:“远古时代的人们创立这两种符号代表‘阴’‘阳’,其所包含的直感的象征蕴意十分丰富,因此,这两条线所喻示的事物、现象至为众多。在古人的心目中,寒暑、日月、男女、上下、高低、昼夜、内外、表里、正反、黑白、胜负等自然界及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均属于阴阳范畴。事实上,即使是现代科学中的阴电阳电、正极负极、正数负数等物理、数学概念,也皆可纳入这两种符号象征类例中去。可见,‘阴’‘阳’符号的设立,是古人对大自然一切对立而又和谐现象的高度的象征性概括。”朱熹在《朱子语类》中写道:“盈乎天地之间,无非一阴一阳之理。”《说文解字》道:“卦,筮也。”《说卦传》言:“观变于阴阳而立卦。”《易经》中象征意义的符号以阳爻、阴爻相配合,每卦三个爻,组成八卦(见表1-1),象征天地间八种基本事物及其阴阳刚柔诸性。八卦所代表的宇宙间的八种自然现象为:乾为天,坤为地,离为火为日,坎为水为月,震为雷,巽为风,艮为山,兑为泽。
表1-1 八卦卦名与其卦形、象征物和象征意义介绍西伯侯姬昌,需要从周朝祖先后稷说起。
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朝的始祖叫后稷,名弃,喜爱种植庄稼,能根据土地的栽培特性,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加以种植与推广,民众都纷纷仿效他。尧帝听说后,推举选用弃掌管农业,弃教授老百姓遵循农作物规律种植庄稼,老百姓都得到了利益和好处。舜继承帝位之后,深感百姓受惠于弃,便对他说:“弃,百姓当初忍饥挨饿,全靠你教授百姓播种各种谷物,才有粮食吃。”舜根据他的功劳将邰(今陕西省武功县西南)封赏给弃,称后稷,另外册封弃姓氏为姬氏。姬氏祖先以务农为业,姬氏家族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造福百姓,对养育古代民众做出了巨大贡献。历经陶唐、虞、夏几代,姬氏家族美德广为流传。姬氏家族开始生活在今陕西省境内的漆、沮两条河流流域,后来繁衍扩展到渭水河畔,历经十三代,传至西伯侯姬昌的祖父古公亶父。
古公亶父重新恢复后稷等祖先发展农业生产的旧业,积德行义,民众都拥戴他。
当时,戎狄的薰育族来侵扰他,想要得到财物,他就把财物给他们。过了一阵他们又来攻打古公亶父,还想得到土地和人民。人民群情激愤,人人都想迎战。古公亶父说:“人民立君长,是求对他们有利。现在戎狄部族之所以来攻打,是为了得到土地和人民。人民由我统率与由他们统率,有什么不同呢?人民是为了拥护我的缘故才去打仗,但靠牺牲别人的父亲和孩子来统治,我不忍心这样做。”因而他同亲近左右离开了原来的封地,渡过漆、沮两条河流,翻过梁山,定居在岐山脚下,现岐山县因此山得名。岐山县位于陕西省西部,宝鸡市境内东北部。北接麟游县,南连太白县,东与扶风、眉县接壤,西同凤翔、陈仓区毗邻。而当时居住在豳地(古地名,在今中国陕西省彬县、旬邑县西南一带)的人民扶老携幼,也全部来到岐山脚下,回到古公亶父身边。周围国家的人民听说古公亶父仁慈,也多来投奔他。从此古公亶父建造城郭和房屋,分成邑落居住,设立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五种官职。司徒负责管理民众、土地及教化等事情,职位相当于宰相;司马掌管军事大权,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司空掌水利、营建之事,相当于现在的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等职务;司士掌管群臣的名册,辨别贵族等级,排定朝仪席位,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部长;司寇负责稳定国家秩序保障社会治安,相当于现在的公安部部长。将社会公众事务分条块管理,构建起良好的社会秩序。
古公亶父正妃太姜,生了三个孩子,长子叫太伯,次子叫虞仲,小儿子是季历。季历娶太任为妻。太姜、太任都是贤惠的妻子。太任生子姬昌,有圣明之兆头。古公亶父说:“我的后代中应当有能够成就大事的人,大概就是昌吧?”长子太伯和虞仲知道古公想立季历为继承人,以便将来能传位于姬昌,所以两人便逃亡到荆棘丛生的蛮地(大致是现今湖北一带),按当地风俗身刺花纹,剪短头发,让位给季历。
古公亶父死了,季历即位,即公季。公季遵循古公亶父留下的原则,笃行仁义,诸侯都顺从他。
公季死后其子姬昌继承了西伯侯爵之位。历史上称作西伯侯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由于他能礼遇贤能,对人才笃诚相待,为了接待士人,每天到中午还顾不上吃早饭,士人纷纷投奔他。伯夷、叔齐在现在河北省东部的墨氏封地孤竹国(约涵盖今天太行山以东、内外蒙古及东北和朝鲜地区),听说西伯侯姬昌善于敬养老人,一起投奔了他。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等人也去投奔了他。后来辅佐姬昌建立西周王朝的股肱之臣相继聚集麾下。
姬昌先后在位五十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他在位时期,“克明德慎罚”,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公元前1056年,姬昌驾崩,葬于今陕西咸阳、西安附近渭水南北岸的毕原。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剿灭商朝,追尊他为周文王。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制时,自称为周文王后代,追尊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
旧传《周易》为周文王所演。他对《易经》的贡献是—将八卦演绎成六十四卦,撰写卦辞与象辞。除此之外,创周礼,为后世儒家所推崇。孔子更是称文王为“三代之英”。
张善文在《象数与义理》中认为:《易经》各卦“均以六画卦的象征符号,反映作者对自然界、人类社会的种种认识,预示各种事物、现象特定的发展程序、哲学义理。六十四卦的出现,形成了《易经》以阴阳线条为核心、以八卦物象为基础的完整的符号象征体系。”《易经》每卦中的象辞为揭示本卦核心启示的画龙点睛之笔,直接强调加强道德修养的相关卦核心启示。《系辞下》说:“象也者,像此者也”。其采取的方式是,取象比类,使用比喻修辞方法,通过观察自然景物的象,发现和掌握一定的规律或道理,对治理社会管理民众事务的君子提出风险警示与道德修身的忠告。六十四卦每一卦最核心、最精髓的、发自肺腑的启示是象辞所开示的内容。象辞乃取象比类开示易理之辞,既是风险警示的忠告,也是道德修养的法则,是每一卦中最有价值的核心理念,是学习《易经》时必须牢牢把握的核心和关键,如果疏忽或偏离了它,就会偏离大旨与要义。此处的象,为卦象。爻辞中出现的象,为爻象。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