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漏船载酒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漏船载酒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2.68 7.3折 45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袁晶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75679

出版时间2022-0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5元

货号31379001

上书时间2023-08-25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袁晶,武汉大学文学学士、文艺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美国杜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现为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有中国文化与诗学、文学理论,近几年主要关注汉魏六朝思想史、文艺理论和物质文化史。主持、参与各级科研项目多项,在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言意之辨”的发端:先秦两汉言意观考察
  第一节  孔子的道德观念与对“言”的讨论
  第二节  孟子的“心”“气”之说与言意观
  第三节  苟子的“名实之辨”与“辨说”之论
  第四节  《周易》的象征体系与言意关系
  第五节  《老子》《庄子》的言意观念
  第六节  汉代经学与言意关系
第二章  作为思维方法的“言意之辨”与魏晋哲学思想
  第一节  魏晋玄学与“言意之辨”
  第二节  般若学言意观与“得意忘言”
  第三节  “言意之辨”与“辨名析理”——以汤用彤、冯友兰等人的研究为例
  第四节  “本末有无”与“言意之辨”
  第五节  魏晋人物品评与“言意之辨”
  第六节  汉魏经籍解释与“言意之辨”
第三章  作为思维方法的“言意之辨”与魏晋六朝文艺理论
  第一节  作为文艺理论思维方法的“言意之辨”
  第二节  王弼思想方法与魏晋六朝审美意象建构
  第三节  “言意之辨”与魏晋六朝乐论——以《声无哀乐论》为例
  第四节  “寄言出意”与文学批评诸范畴
参考书目

内容摘要
在魏晋玄学的诸多核心论题中,“有无之辨”讨论的是世界的本源问题,属于本体论范畴。“自然与名教之辨”实质上反映的是儒道二家内在的冲突与调和问题,而其外在表现即是彼时士人人生观和行为规范的选择。“才性之辨”所反映的是人的内在本质与外在社会评判标准之间的关系问题,最终指向的是某种特定人格建构的理想。而“言意之辨”涉及认知与表达问题,由其可窥见魏晋名士在本体论、认识论和人生哲学等方面的一系列矛盾和冲突。其作为魏晋玄学的思维方法,为其它问题的讨论提供了认识和思维上的媒介,贯穿整个魏晋六朝思想学术发展的始终。
本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作为思维方法和哲学命题的“言意之辨”,及其与魏晋六朝哲学与文艺理论的关系。取名为“漏船载酒”,意义有二。其一,言能够表意,却难以尽意,而人类的思维和表达离不开言,又断不可止于言;故而借用鲁迅先生之诗,以漏船载酒喻指言对意的承载,言虽不能尽意,但在表情达意时却无法弃之不用。其二,本研究所涉及的内容广博而深邃,凭一书之研究,只能窥见一斑,照其隅隙。写作者如漏船,而学问似烟海,虽知艰难险阻,但须激流勇进。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