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代农业古籍珍本丛刊》 (全60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历代农业古籍珍本丛刊》 (全60册)

35460 7.1折 50000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谢冬荣 主编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ISBN9787501361847

出版时间2022-09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50000元

上书时间2022-09-22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历代农业古籍珍本丛刊》(全六十册)收录国家图书馆所藏历代农业古籍珍稀文献120余种,其中抄本45种,稿本3种,明刻本19种,清刻本45种,所收文献有不少为以往学界难得一见的珍稀善本。如明万历刻本《致富全书》《植品》、明万历二十二年刻本《新刻马书》、明嘉靖三十年张守中刻本《王西楼先生野菜谱一卷》、明嘉靖二十三年王贞吉刻蓝印本《便民图纂十六卷》、清初钱氏述古堂抄本《农书三卷》、清乾隆刻本《教稼书二卷》、清道光二十八年刻彩色套印本《金鱼图谱》等;就内容而言,所选作品基本涵盖了传统农业的各个方面,如种植谷物、农田水利、捕蝗驱虫、种棉植橡、养蚕树桑、养花育草、饲养家畜等。这批珍稀农业文献的出版,必将会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多的文献参考,推动其研究进程。

谢冬荣,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研究馆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清代文献学和藏书史,著有《李慈铭研究》《文津识小录》《文津书话》等。

在我國,農業自古便受到重視,并積纍了相當豐富的生産經驗,這些寶貴的經驗由早先的口耳相傳,逐漸演變爲通過文字書寫,在印刷術發明之後則以各種各樣的書籍形式,流傳於世,并有部分保留至今。
中國農業古籍出現很早,約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諸子百家中就有農家。《漢書·藝文志》列農家著作九種,大多亡佚,只有《神農》《野老》爲後人輯佚隻言片語。現存最早的農業古籍,是《吕氏春秋》中的《上農》《任地》《辯土》《審時》四篇,其成書於秦統一之前,是中國傳統理論農學的發端之作。此外《尚書·禹貢》《管子·地員》中關於農業地理和土壤學方面的論述,亦是這方面的開山之語。

秦漢至南北朝時期重要農業古籍當屬《氾勝之書》和《四民月令》。《氾勝之書》是西漢時期的著作,現僅存一些片斷。東漢時期崔寔著的《四民月令》,也衹有輯佚本流傳。《四民月令》是農家月令書中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反映了黄河流域生産經營的各項活動。魏晋時期賈思勰所撰《齊民要術》,是現存最早最完整的綜合性農書,内容包括穀類、豆類、瓜類、蔬菜、果樹、染料植物、藥材的種植、管理,樹木的栽培,蠶桑、畜禽、水産以及農産品的加工等等,它系統總結了黄河流域農業生産的經驗,對北方旱地精耕細作技術體系作了精闢的理論概括,後人稱之爲“天下第一農書”。

隋唐宋元時期重要農業古籍有:韓鄂《四時纂要》、陳旉《農書》、王禎《農書》等等。《四時纂要》約成書於唐末或五代初,按月詳細記載農村居民的農事與其他活動,是農村日用百科全書,對後世農家曆的編纂很有影響。陳旉《農書》成書於南宋時期,叙述和總結了江南農業生産和經營管理經驗,是南方水田精耕細作技術體系形成的重要標志。成書於元代的王禎《農書》,包括“農桑通訣”“穀譜”和“農器圖譜”三部分,内容包括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的生産技術,占全書過半篇幅的“農器圖譜”載有各種人畜力和水力農具、灌溉器械,兼及各種農田、倉廩、農車以至紡織工具等,均配插圖。此外,元代司農司編的《農桑輯要》和魯明善所撰《農桑衣食撮要》也是重要的綜合性農書。隋唐宋元時期專業性農書增多,代表性的有唐陸龜蒙的《耒耜經》、陸羽的《茶經》和北宋秦觀的《蠶書》與范成大的《菊譜》等。

明清時期精耕細作的技術體系繼續推廣和提高,農業古籍的撰述空前繁盛。留傳至今的農業古籍,絶大部分是這個時期成書。全國性綜合農業古籍中最重要的是刊刻於明末崇禎時期徐光啓的《農政全書》,全書内容包括農本、田制、農事、水利、農器、樹藝、蠶桑、種植、牧養、製造、荒政等目,其廣泛吸收了歷代的農事成就,總結了宋元以來的棉花及明代後期甘薯等的栽培經驗,并提出了治蝗的設想。清乾隆時期鄂爾泰奉敕主持編撰的《授時通考》,也是一部大型綜合性農書,體裁嚴整,徵引周詳,插圖豐富。這一時期地方性農業古籍也顯著增多,著名的有浙江的《沈氏農書》和張履祥《補農書》,四川張宗法的《三農記》,山東丁宜曾的《農圃便覽》,陝西楊一臣的《農言著實》等。總結單項生産的農業古籍大量湧現,如明代黄省曾《理生玉鏡稻品》記載水稻品種,清代李彦章《江南催耕課稻編》極力提倡在江南地區推廣雙季稻;傳播較快的食用作物和經濟作物也出現專著,如清代陳琮《煙草譜》、清代陳世元《金薯傳習録》、清代褚華《木棉譜》等。蠶桑方面有清代汪曰楨《湖蠶述》、清代楊屾《豳風廣義》,畜牧獸醫方面有明代喻本元、喻本亨《元亨療馬集》等。其他園藝、花卉、種茶、養魚等方面的農業古籍也不少,以至養蜂、種菌、治蝗、放養柞蠶等都有專書。還有一些着重闡述農業生産技術的原理,如明代馬一龍的《農説》,清代楊屾的《知本提綱》,標志着傳統農學達到新的水準。

清末出版的《農學叢書》,是我國最早引進傳播農業科學知識的最主要的讀物,是當時農業學堂教學上最主要的考參書。《農學叢書》從一八九七年到一九〇五年共出七集,綫裝石印。第一集收九十二種,第二集收四十八種,第三集收十種,第四集收二十五種,第五集收十二種,第六集收二十五種,第七集收二十三種,全書共二百三十五種,内容龐雜,涉及農業原理,作物各論,土壤肥料、氣象、農具、水利、蠶桑、林業、水産、園藝、植保、畜牧獸醫、農經等。

中國農業古籍卷册浩繁,《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農業歷史卷》收録單種農業古籍五百多種,《中國農業古籍目録》收録國内所藏二千七百多種,國外所藏一千多種。中國農業古籍不僅多且豐富多彩,大體可分爲綜合性農書和專業性農書兩大類。綜合性農書從體裁看,有按生産項目編排的知識大全類農書,有按季節編排的農家月令類農書,也有兼具兩者特點的通書類農書;從内容所涉及範圍看,有全國性農書,有地方性農書。專業性農書最早出現在畜牧獸醫和養魚等方面,魏晋以後逐步擴展到花卉、農器、植茶、養蠶、果樹等方面。

目前,各級圖書館、博物館等藏書機構收藏了大量的農業古籍,其中不乏珍貴、罕見的版本。近些年來,國家十分重視古籍的傳承與保護,農業古籍的整理、出版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不過,在農業古籍影印出版方面還有很多工作亟需開展。《歷代農業古籍珍本叢刊》參考《中國農業古籍目録》等目録書,選擇其中存量較少的珍貴農業古籍版本加以影印出版,不僅能够滿足學界的需求,而且也能够進一步加强珍貴文獻的保護,實爲傳承文化之善舉。該書第一輯收録國家圖書館所藏農業珍本古籍一百二十種,不少爲珍貴的稿抄本及明清刻本,内容涵蓋了綜論、農作物、水利營田、園藝、畜牧獸醫、蠶桑、竹木、荒政等類别,可謂品種繁多,林林總總。

中國農业古籍世代相傳延綿不絶,不僅引領傳統農業文明,同時在世界農业古籍中占有重要地位。《歷代農業古籍珍本叢刊》承前啓後,身逢其時。出版之際,聊表數言,以致祝賀。是以爲序。

第一册
分門瑣碎録存三卷(宋)温革 撰明抄本一
農書三卷(宋)陳旉 撰清初錢氏述古堂抄本一七五
農書三十六卷(農桑通訣 農器圖譜卷一—二)(元)王禎 撰明刻本二八一
第二册
農書三十六卷(農器圖譜卷三—二十)(元)王禎 撰明刻本一
第三册
農書三十六卷(穀譜)(元)王禎 撰明刻本一
新刊農桑撮要二卷(元)魯明善 撰明刻本一五三
樹藝篇三十三卷(穀部)(元)胡古愚 撰明純白齋抄本三〇九
第四册
樹藝篇三十三卷(蔬部)(元)胡古愚 撰明純白齋抄本一
第五册
樹藝篇三十三卷(草部 草部藥品)(元)胡古愚 撰明純白齋抄本一
第六册
樹藝篇三十三卷(木部 草部 果部第一—四)(元)胡古愚 撰明純白齋抄本一
第七册
樹藝篇三十三卷(果部第五—十)(元)胡古愚 撰明純白齋抄本一
便民圖纂十六卷(卷一—三)佚名 撰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王貞吉刻藍印本三九九
第八册
便民圖纂十六卷(卷四—十六)佚名 撰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王貞吉刻藍印本一
宋氏樹畜部四卷(卷一—二)(明)宋詡 撰(明)宋懋澄 校明刻本三一三
第九册
宋氏樹畜部四卷(卷三—四)(明)宋詡 撰(明)宋懋澄 校明刻本一
墨娥小録十四卷佚名 撰明隆慶五年(1571)吴繼聚好堂刻本七九
第十册
農圃六書六卷(清)周之璵 纂清初刻本一
第十一册
重訂增補陶朱公致富奇書八卷(明)陳繼儒 輯(清)鍾山逸叟 增補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
郁郁堂刻本一
第十二册
農丹一卷(清)張標 撰清焦循抄本一
教稼書二卷(清)孫宅揆 撰(清)盛百二 增訂清乾隆刻本三九
農圃瑣談不分卷(清)龍溥霖 編清光緒六年(1880)長沙龍氏平樂官舍刻本一一三
瓜廬客談十卷(卷一—六)(清)夕陽亭長 撰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藍絲欄抄本二四三
第十三册
瓜廬客談十卷(卷七—十)(清)夕陽亭長 撰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藍絲欄抄本一
彙纂種植養蠶淺説一卷(清)許廷瑞 輯清光緒三十年(1904)刻本二三三
種植彙要不分卷(清)辛垣氏 編輯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刻本二五五
農家言章震福 撰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鉛印本三三五
課民植牧講義稿四卷(卷一)(清)陳憲舜 口述(清)羅明新 手録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
廣東學務公所刻本三七三
第十四册
課民植牧講義稿四卷(卷二—四)(清)陳憲舜 口述(清)羅明新 手録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
廣東學務公所刻本一
養餘月令三十卷存二十九卷(卷一—六)(明)戴羲 輯明崇禎刻本三二五
第十五册
養餘月令三十卷存二十九卷(卷七—二十三、卷二十五—二十七)(明)戴羲 輯明崇禎刻本一
第十六册
養餘月令三十卷存二十九卷(卷二十八—三十)(明)戴羲 輯明崇禎刻本一
田家占候集覽十卷(清)鄒存淦 輯清稿本一一一
第十七册
上虞縣五鄉水利本末(元)陳恬 撰清康熙刻本一
淮南水利考二卷舊題(明)胡應恩 撰清末天尺樓烏絲欄抄本二九七
第十八册
河防述言十二卷(一)(清)張靄生 纂清抄本一
第十九册
河防述言十二卷(二)(清)張靄生 纂清抄本一
吴塘水源田册記佚名 撰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刻本一六七
靈璧河渠原委三卷靈璧縣河防録一卷(清)貢震 撰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石磬山房刻本二五七
第二十册
溝洫圖説二卷(清)何濟川 撰清刻本一
下河水利集説不分卷(清)劉台斗 編清抄本八九
廣利渠水利鏡一卷(清)戴寶蓉 編清嘉慶刻本三〇九
開墾水田圖説一卷(清)倪承弼 撰清道光十八年(1838)刻本三七七
莆田水利志十卷(卷一)(清)陳池養 撰清朱絲欄抄本四三三
第二十一册
莆田水利志十卷(卷二—五)(清)陳池養 撰清朱絲欄抄本一
第二十二册
莆田水利志十卷(卷六—十)(清)陳池養 撰清朱絲欄抄本一
第二十三册
溝洫水利輯説八卷(卷一—六)(清)陳仲良 輯清咸豐元年(1851)南雪齋刻本一
第二十四册
溝洫水利輯説八卷(卷七—八)(清)陳仲良 輯清咸豐元年(1851)南雪齋刻本一
農政全書水利摘要補注(清)羅仲玉 撰清道光九年(1829)敬恕堂刻本二三五
農桑器械不分卷姚東升 輯民國抄本三三五
御製耕織圖(清)焦秉貞 繪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刻本三九七
區田編加注(清)帥念祖 撰 (清)許汝濟 注清同治四年(1865)刻本四五一
區田圖説(清)李遇孫 撰清刻本四七五
第二十五册
區種五種五卷附録一卷(清)趙夢齡 輯清光緒四年(1878)蓮花池刻本一
多稼集二卷(清)田道人 撰清道光雙連理齋藍絲欄抄本一五一
選種輯要王齡嵩 輯清宣統三年(1911)鉛印本一九五
新纂香譜四卷存二卷(宋)陳敬 撰瞿氏鐵琴銅劍樓抄本二一七
第二十六册
甘薯録一卷(清)陸燿 編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刻本一
棉書一卷佚名 撰清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一九
植棉纂要(清)饒敦秩 撰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油印本四五
種棉説要佚名 撰抄本八三
鞠小正一卷題(晋)陶潛 撰清抄本一〇五
金漳蘭譜一卷(宋)趙時庚 撰清抄本一三九
植品二卷(明)趙崡 撰明萬曆刻本一八五
致富全書十二卷(卷一—四)(明)周文華 撰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書帶閣刻本二九一
第二十七册
致富全書十二卷(卷五—十二)(明)周文華 撰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書帶閣刻本一
第二十八册
倦還館培花奥訣録不分卷倦還館賞花幽趣録不分卷(明)孫知伯 撰明倦還館刻本一
花木種植法四卷(卷一—二)佚名 撰清抄本三二五
第二十九册
花木種植法四卷(卷三—四)佚名 撰清抄本一
第一香筆記四卷(清)朱克柔 撰清咸豐二年(1852)抄本一三七
興蘭譜略(清)張光照 撰清咸豐二年(1852)抄本二三一
藝菊十要一卷(清)陳坦園 撰清同治四年(1865)抄本三〇三
養蘭説一卷(清)岳樑 撰清光緒十六年(1890)鉛印本三三五
菊譜不分卷題愛菊山人 纂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朱絲欄抄本三五三
藝菊法一卷慕陶居士 撰民國抄本四一七
竹譜詳録七卷存四卷(元)李衎 撰明抄本四二三
第三十册
種樟簡明法十二條(清)饒敦秩 撰清光緒油印本一
茶苑二十卷(卷一—十五)(明)黄履道 輯清抄本七
第三十一册
茶苑二十卷(卷十六—二十)(明)黄履道 輯清抄本一
茶録四卷(明)程用賓 撰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戴鳳儀刻本一六九
蝗蝻例案佚名 撰清抄本二三七
除蝗備考三卷(清)袁青綬 輯清末刻本三四九
簡明捕蝗法(清)顧彦 輯清咸豐六年(1856)刻本三八一
捕蝗除種告諭一卷(清)張煦 輯清咸豐六年(1856)刻本四一一
捕蝗撲蝻掘子章程(清)楊儒 輯清光緒十八年(1892)刻本四二五
第三十二册
司牧安驥集八卷佚名 撰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張世則刻本一
新刻馬書十四卷存九卷(卷一—三)(明)楊時喬 撰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刻本三五三
第三十三册
新刻馬書十四卷存九卷(卷四—九)(明)楊時喬 撰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刻本一
新刻繡像療牛馬經五卷附駝經(卷一—三) (明)喻仁 (明) 喻杰 撰清乾隆三十年(1765)
寶旭齋刻本二四三
第三十四册
新刻繡像療牛馬經五卷附駝經(卷四—五)(明)喻仁  (明)喻杰 撰清乾隆三十年(1765)
寶旭齋刻本一
馬經十卷存四卷(明)俞彦 撰明天啓刻本後印本一六七
相牛心鏡要覽一卷(清)江夏氏 選清道光二年(1822)善成堂刻本二八三
馬經良方附内外科等經方佚名 撰清抄本三四五
猪經大全佚名 撰清刻本四一一
蠶桑指要二卷(清)朱斌 撰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師橋氏鴻逵抄本四六三
第三十五册
蠶事統紀二十卷附録一卷(卷一—十七)(清)崔應榴 纂(清)錢馥 補輯清抄本一
第三十六册
蠶事統紀二十卷附録一卷(卷十八—二十 附録)(清)崔應榴 纂(清)錢馥 補輯清抄本一
蠶桑輯要二卷(清)高銓 輯清道光十一年(1831)遵義王青蓮刻本一五一
橡繭詩(清)程恩澤 撰清道光四年(1824)刻本三一七
種桑詩説(清)周凱 撰清道光五年(1825)刻本三四一
山左蠶桑考十二卷(清)陸獻 撰清道光刻本三八九
蠶桑説(清)沈練 撰清道光二十年(1840)績溪興桑會刻本四七一
第三十七册
試行蠶桑説一卷(清)高其垣 纂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高其垣刻本一
放養山蠶法一卷(清)常恩 輯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刻本九七
五畝居桑蠶清課四卷(清)曹笙南 輯清同治十一年(1872)青陽曹氏刻光緒間印本一三七
湖蠶述四卷(清)汪日楨 撰清抄本二三五
種橡養蠶説不分卷(清)凌泰交 撰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刻本四五五
第三十八册
蠶桑説略一卷(清)李應珏 撰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刻本一
蠶桑簡法二卷(清)吕吉甫等 輯清宣統三年(1911)安徽蠶業講習所鉛印本二七
蠶桑輯要一卷(清)鄭文同 撰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刻本七五
飼蠶法一卷種桑法一卷種藍法一卷種茶法一卷種竹法一卷(清)江志伊 輯清光緒鉛印本一一九
桑政邇言不分卷(清)徐樹銘 撰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刻本三三一
野蠶録四卷(卷一—二)(清)王元綎 輯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上海商務印書館鉛印本三四五
第三十九册
野蠶録四卷(卷三—四)(清)王元綎 輯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上海商務印書館鉛印本一
推廣種橡樹育山蠶説一卷(清)曹廣權 輯清光緒三十年(1904)刻本一一三
蠶桑芻言一卷(清)王景松 撰清光緒三十年(1904)河南商務農工總局刻本一四三
養蠶新論一卷邱中馨 編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刻本一六七
放蠶俚歌一卷許鵬翊 撰清宣統元年(1909)吉林官書刷印局鉛印本二六一
柞蠶簡法補遺一卷(清)徐瀾 編輯清宣統二年(1910)安徽勸業道署鉛印本二七三
蠶桑淺要一卷(清)林志恂 撰清末新化縣財政公産處刻本三一一
中西蠶桑略述(清)陳祖善 輯清光緒、宣統間石印本四〇五
第四十册
蠶種芻論不分卷姚鋈 學民國七年(1918)朱格稿本一
蟹略四卷(宋)高似孫 撰清抄本一九三
异魚圖贊四卷(明)楊慎 撰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范允臨刻本三一七
漁書十三卷存十二卷(卷二—十一)佚名 輯明刻本三七七
第四十一册
漁書十三卷存十二卷(卷十二—十三)佚名 輯明刻本一
异魚圖贊補三卷閏集一卷(清)胡世安 撰清刻本七一
金魚圖譜不分卷(清)句曲山農 撰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刻彩色套印本二〇七
頤堂先生糖霜譜一卷(宋)王灼 撰明抄本三四一
雙溪物産疏十五卷(卷一—二)(清)陳經 撰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稚春堂刻本三六一
第四十二册
雙溪物産疏十五卷(卷三—十三)(清)陳經 撰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稚春堂刻本一
第四十三册
雙溪物産疏十五卷(卷十四—十五)(清)陳經 撰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稚春堂刻本一
智字型大小魚鱗册不分卷佚名 撰清稿本九一
明休寧縣魚鱗册佚名 撰明抄本一五一
萬曆九年魚鱗册(一)佚名 撰明萬曆抄本二一一
第四十四册
萬曆九年魚鱗册(二)佚名 撰明萬曆抄本一
第四十五册
明丈量魚鱗册(一)佚名 撰明抄本一
第四十六册
明丈量魚鱗册(二)佚名 撰明抄本一
第四十七册
明丈量魚鱗册(三)佚名 撰明抄本一
第四十八册
明丈量魚鱗册(四)佚名 撰明抄本一
第四十九册
明丈量魚鱗册(五)佚名 撰明抄本一
第五十册
明徽州府績溪縣弘濟廉惠田册佚名 撰明刻本一
第五十一册
黟縣新大魚鱗圖册佚名 撰清順治十三年(1656)刻暨抄本一
第五十二册
清歙縣魚鱗册(一)佚名 撰清抄本一
第五十三册
清歙縣魚鱗册(二)佚名 撰清抄本一
第五十四册
清魚鱗册佚名 撰清抄本一
救荒本草二卷(卷上)(明)朱橚 撰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陸柬刻本二五三
第五十五册
救荒本草二卷(卷下)(明)朱橚 撰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陸柬刻本一
王西樓先生野菜譜一卷(明)王磐 撰明嘉靖三十年(1551)張守中刻本一二五
野菜博録三卷(卷上—中)(明)鮑山 撰清抄本一八九
第五十六册
野菜博録三卷(卷下)(明)鮑山 撰清抄本一
動植小志六卷存五卷(卷二—三)(清)周廣業 纂輯清稿本一四三
第五十七册
動植小志六卷存五卷(卷四—六)(清)周廣業 纂輯清稿本一
本草品彙精要四十二卷存十一卷(卷一)(明)劉文泰 (明)徐鎮等 撰明抄彩繪本五〇九
第五十八册
本草品彙精要四十二卷存十一卷(卷二—六)(明)劉文泰 (明)徐鎮等 撰明抄彩繪本一
第五十九册
本草品彙精要四十二卷存十一卷(卷七—十 十二)(明)劉文泰 (明)徐鎮等 撰明抄彩繪本一
本草集要八卷(卷一)(明)王綸 輯明嘉靖八年(1529)朱廷立刻本四八七
第六十册
本草集要八卷(卷二—八)(明)王綸 輯明嘉靖八年(1529)朱廷立刻本一
本草圖譜(明)周榮起等 撰明抄彩繪本四六五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