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钧 北京美协副主席
¥
5000
八五品
仅1件
题名孙志钧
年代建国后 (1949至今)
类别设色(彩色)
材质纸本
装裱形式横幅
尺寸88 × 65 cm
上书时间2016-11-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有撕破印子
- 商品描述
-
百度百科
17图
孙志钧
孙志钧,男,1951年11月生于北京,1987年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中文名
孙志钧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951年11月
个人简介 听语音
1978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艺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长,北京市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第七届全国文代会代表,北京高等院校高级职称美术评审委员,中国文联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家”。作品曾入展第六、八、十届全国美展,第一、二、三、四、五届中国工笔画学会大展,全国首届中国画人物画展,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中韩美术交流展,中日友好画作品交流展等。曾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中国当代工笔画展三等奖等,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展或联展。中韩美术交流展,中日友好画作品交流展等。曾获中国当代工笔画展三等奖等,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展或联展。
孙志钧
艺术之巅孙志钧:苍茫廖廓中的生命感怀(徐恩存)
一、生命记忆
孙志钧
以草原风情为主题的绘画创作,是孙志钧工笔画的重要特色,经过了生活体验、情感融入、艺术锤炼与创作实践的漫长历程后,孙志钧的艺术进入了成熟的佳境,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化的形式、手法与风格,他的作品因而传达出一种特殊的意蕴与气息。
孙志钧在作画
这是因为,在画家的生命中有一段难以忘怀的草原生活经历,因此成为他生命中极其重要的记忆。精神分析学认为,一个人的童年与青少年时期的生命经历对其今后的成长、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甚至决定着它一生的生命态度和精神取向。孙志钧的创作尤其表明了这一点。青少年时期的草原生活,对孙志钧来说,已是往事,只能在追忆中去回味。作为一段生命的历程,既是刻骨铭心的,又是一种精神的历练,这一段往事已经成为他生命中的重要内容,所以,他不能不以生命追忆的方式创作自己的作品,显然“追忆”已成为他常画常新、魅力不衰的创作主题。以工笔画的形式、手法去表现生命的记忆因此成为孙志钧的艺术特点。
所以,在孙志钧的作品中,总是洋溢着太多、太浓、太深重的情感气息;正是这种生命的记忆,使他的作品尽管选择了具象,然而却不是再现性的描绘,画家以诗性的情怀,对曾经的生活和记忆片断、给予了剪裁、取舍、提炼,加工并凝聚为“记忆”性的诗意画面,并使之成为心灵的向往、眷恋、怀念、情思与意绪的表达。在曾经的草原生活中,提出若干记忆,给以删繁就简,使生活中的人与物、情景与氛围被提纯为诗意符号——晨雾、月色、草原、牛群、马群、蒙古包以及饱经沧桑的牧人等,在诗意的色彩、氛围、节奏、韵律的共同作用下,编织成内心的感受和情思的吟咏。当然,这样的作品已经不是生活本身的“摹仿”和照搬了,它经过了画家心灵的过滤、精神的纯化,在简洁与单纯中结构画面;关键在于,孙志钧的这些作品,坚决抛弃了少数民族题材创作中的猎奇、矫情与表面化的弊病,而是在从容平淡、日常生活中透出深长意味与象征意义。我们看到,孙志钧的作品因为注入了生命记忆而意蕴深邃与耐人寻味,在舒缓悠长中让人在追忆和怀念中获得心灵的启迪和充实。
孙志钧作品
二、生命风景
草原主题的工笔画创作,被孙志钧的诗性的情怀、苍茫的心境和娴熟的技法,表现为一道迷人的生命风景。
孙志钧
解读作品,不难看到,在极简的背景中,人与物多呈现为空间中的物与物的关系,而且,草原与天空的空间关系以几条舒徐缓慢的弧线在交叉中完成分割,使空间呈现为平面化或二维半的效果;在苍茫寥廓中的人与牛、人与马运动在时空之,或缓慢行进,或迅疾奔驰,在平静的草原中,融进了生命的激情与活力,使画面产生了动静互动的结构,使基本由水平展开的地平线和蜿蜒伸展的道路呈现为一种空间迭加的图景——即时间因素被相对消解了,画面中展示的是空间的苍茫和寥廓;在这里,生命与自然对话,人与命运对话,都在工笔画营造的境界中不露声色的进行着,我们看到,一切都在色彩、情调、氛围与境界中展开。
点击加载更多
词条目录
百科名片
个人简介
个人作品
— 没有更多了 —
有撕破印子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