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蝉鸣
年代不详
类别设色(彩色)
材质纸本
装裱形式镜心
尺寸93 × 33 cm
上书时间2020-04-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刘继武 ,号菊荪、老菊、三友居主、九菊草堂主。
1938年出生于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安徽省萧县。
自幼承家学习书画,后拜萧龙士、刘惠民、刘梦笔、郑正等先生为师。
现为安徽萧县师范副教授、深圳书画艺术学院教授、齐白石艺术研究会理事、萧龙士艺术研究会顾问、安徽省文史馆特约研究员、江苏省徐州市汉文化促进会顾问等职。
长期以来,一直从事中国书画教学、研究和创作。擅草书和花鸟画。其草虫画被国内媒体誉为“江淮一绝”。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太原、合肥、南京、港台及日本东京、美国洛杉矶、旧金山等地举办个展和艺术讲座,赢得盛誉。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获奖,数十幅作品为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所收藏。
出版有《刘继武水墨》、《中国花鸟画家刘继武》、《刘继武书画集》、《刘继武扇画集》、《中国美术家大系刘继武卷》、《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刘继武》等。

逸笔草草 妙得神韵
中国美协第四届理事 著名美术评论家 鲁慕迅
乙酉长夏,酷暑中,画家刘继武先生来访,出示其近作花鸟画精品一批。余读其画,对其人,如淋春风,顿生凉意,鉴赏再三,略记所感如下。
继武画,逸笔草草,妙得神韵,盖出自灵性。逸者,超越成法,自由放逸之谓也。超越是在有法之后的无法、变法;自由是在胸中意象生机勃发之际的放逸。自由放逸,故能遗其形似,得其神韵。黄庭坚有言:“凡书画当观韵。”韵是生命节律在艺术中的表现。节律是普通的生命形式,自然界的一切(包括人自身),都处于有节韵的运动中。故所谓“气韵”或“韵”者,也就是艺术的生命。继武的画之所以动人,就在于他找到了“韵”这一艺术生命的密码。

继武善草书,草书精熟,气畅而力劲,凝重兼飘逸,颇有韵致。继武以其草书融入画中,故能于功力之外别具笔情墨趣;作者复以草书题其画,使一幅画中,书于画浑然无间。从而形成整体之气韵,共同传达出生机活泼的生命信息。在他的画中如《萱草》、《鸢尾》、《秋鹭》等,虽然都只是聊聊数笔,但由于画出了节奏气韵,创造了离行得似,生气远出的艺术形象,故能以少胜多,小中见大,画有尽而意无穷,当是其画中的上乘之作。其他如《紫藤》、《兰》、《菊魂》等也皆为精妙之笔。至于芍药,牡丹,画之皆众,而能脱俗者则不多见。继武以超韵之笔,取其神,写其韵,虽艳而清,不失雅致,可谓难矣。

重写尚意出新机
——齐派第三代传人刘继武大写意花鸟赏读
贾德江
50年前,因我祖父的关系,深居安徽文史馆宿舍大院的大写意花鸟名家萧龙士曾画一幅《荷花图》送我,画中题道:“一花一叶一翠羽,赠给德江大欢喜。”对我厚爱之情,渗透笔里墨间,足使我感动一生。萧老的画苍劲老辣、雄浑朴厚、潇洒大气,一派大家气象。我至今认为,作为白石老人弟子,能得齐派风格精髓者,北有李苦禅,南有萧龙士。只是缘于种种原因,萧老虽红遍江淮之间,却未能得到画界应有的认知和定位,他的艺术价值尚未得到应有的挖掘和评价。我寄望于一些艺术研究机构,对萧老这一代逝去的花鸟大家投以更多关注的目光。因为,他们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特殊时期默默地为推动花鸟画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不可不予以重视。

或许因为与萧老的这段情缘,当我见到萧老门人刘继武教授作品时,不由得有一种亲切之感。我注意到,他的大写意花鸟直接继承了萧龙士、齐白石一脉相承的重写尚意的画风,是真正将齐派大写意花鸟画发扬光大的第三代传人。所谓“重写”,就是用书法意味的笔墨结构与笔墨律动,在状物的同时,纵情抒写画家的感情和个性。所谓“尚意”,就是在不忽视物象生意与审美特征的前提下,表达致广精微的精神意蕴。体现在刘继武大写意花鸟画中,是“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真情显露,是艺术语言的简约洗炼,是造型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是画与诗词、书法的结合、互动和相得益彰,是运作过程的笔随意转、随机偶发、心手相印。由此,刘继武的大写意花鸟画具学养、笔墨、气韵之大境,得传统文人画之神髓。

我总认为,一个优秀的中国画家,首先应是一个传统的守护者。离开了伟大传统,我不知一个画家究竟还能做些什么呢?传统是民族文化之根,如果根柢不在,任何艺术则断然难有所成。自古洎今,无数成功艺术家的经验都证明了这一真言至理。因此,守住传统,对于一个画家来说,不仅是德行和格高的标志,更是一种文化意识的自觉和文人画笔墨精神的坚守。

刘继武无疑是一个怀有强烈传统情结的画家,这使他能够立定精神,对传统绘画做到了以最大的力量打进去。他出生于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安徽萧县,与萧龙士同乡。自少年始,他就跟随萧老练字习画,有幸得到名师的亲授,由此入门,更多的是师学前人。就绘画史上对他构成强力影响的画家而言,主要是齐白石、吴昌硕、八大山人和徐渭。在数十年的笔墨探索中,他没有只停留在“技术”的层面上,而是由“技”进“道”,从他所师学的诸家理法中摆脱出来,融诸法为我法,法随我变。他深刻地领悟到,古代写意传统,发端于文人花鸟画,强调的是表达作者的精神遐想,讲求的是书法式的任情挥洒,注重的是手法洗炼概括、笔精墨妙,时有夸张变形,大多省略环境,也少渲染氛围。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这种半具象半抽象的语言,积累了融笔墨造型为一的图式与法则。这一传统的优点在于拉开了艺术与自然的距离,使艺术更加贴近心灵,但因为偏重主体精神的表现,如果缺乏对生活现实的观察感受,不具备训练有素的基本功,只知临摹古人作品却不能对其中蕴含的笔墨造型法则得心应手,就极易被成法所局限,难以摆脱摹古之风的诟病。

基于这种理念,刘继武是怀着对生活热爱、对传统出新的心态,投入了大自然的怀抱,观察草虫禽鸟的千姿百态,领略四季花卉的无限生机,获得了丰富的亲身感受,积蓄了创作必需的源头活水。他在骄阳似火的夏季,进入碧波万倾的荷塘,画出了映日荷花《无尘》的满目风光;他在金风萧瑟的秋天,静坐在黄花飘香的山野,写出了《傲霜图》中秋菊与老来红的相映成趣; 他在和风吹拂的春天,置身于郊外的农家小院,绘出了柳叶青青、知了声声《静依南风》的春光明媚; 他在万物凋零的深冬,漫步于俏不争春的梅林,表现了《乾坤清气》的寒香四溢。他画牡丹的《春晖烂漫》,他画千年结实之桃的《多寿》,他画凌霄的《丹霞瘦蛟》,他画《忘忧》草的潇洒,他画玉簪花的《冰清玉洁》,他画竹的《虚心自持》,他画兰的《倚风无语》……显然,刘继武花鸟画的灵感绝大部分来自于亲身的体验,造型、笔墨源自对客观物象的观察与体悟,在对形而下者研究的基础上作形而上的追求,紧紧抓住了文人画中以畅神为依归,以净化心灵和提升精神境界为目标的努力方向,始终坚持在传统中上下求索,在面向大自然中反复锤炼,逐步形成了他的总体风格——雄强豪放的阳刚大势、平正求奇的构成、拙厚沉稳的笔墨、随缘成迹的书写与不似之似的意象塑造。
他的画给我第一印象是:阔笔纵横,神情飞动,率意而为,积健为雄,不为形拘,不为法囿。其笔墨取吴昌硕之苍,得徐青藤之肆,蕴齐白石之情,含八大山人之逸,骨力雄劲,含苍带润,笔墨饱满,意足韵丰,以气魄、力度取胜,呈现出凝重、朴拙、粗犷、鲜活的笔墨个性,属齐白石自创的“红花墨叶”一派。
他在造型上不走极端,没有乖张怪戾的变形,而以笔墨的丰富性和表现对象的灵动性见长,但求简括,存其大象。在他看来,大野长天、强悍瑰伟的大自然是最鲜活、最本源、最能感动人的地方,是引发他创作审美新的冲动和激情的策源地。他善于把真情实感凝聚起来,经过升华,诉诸高度概括的形象,赋予花与鸟以尽可能丰富的思想内涵,表现为对生命力的礼赞和呼唤。

从笔墨表现上看,刘继武的花鸟以对书法的体味和经验入画,以笔形、笔性、笔感与墨色、墨层、墨韵乃至干湿浓淡的变化进行意象重组,改造了古代文人花鸟画图式。虽粗笔大墨,激情挥洒,却笔中有物,纯化有据,较多地顾及到物形物态与笔墨之间的联系,同时注入了个人的气质、性情与学养,给人以“质沿古意而文变今情”之感。
他把写生当作通向创作源头的桥梁,使他避开了文人画的套路,即使表现类于“梅、兰、竹、菊”的传统题材,也给人以尚势、尚趣、尚气、尚力、尚韵的艺术感染力。如果说古代文人画趋向于阴柔之美,那么,刘继武使之发生了向阳刚之美的转化,始终以一种积极、热烈、乐观、向上的情绪,灌注到作品里并洋溢在花卉的形态、鸟虫的动势以及画面的布局和墨色中,让大写意花鸟在现代语境下重现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致力于大写意花鸟的刘继武与齐白石一样同样精审于工笔草虫。换句话说,刘继武的工笔草虫为他的大写意花鸟画注入了新机。造型严谨细腻、生动传神的草虫,不仅形成了他的大写意花鸟粗放中有精微的工写合一的审美特色,也提升了作品的意境和情趣,观赏点也大大加强,妙在“悦目”更在于“赏心”。
概言之,读刘继武这些年来创作的大量的写意花鸟画作品,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一个艺术家超越传统回归自然,超越自然回归精神,超越形式回归本体的心路历程。任天机、天趣自然流露,重心灵之表现; 崇神韵、尚笔情墨趣,重个性之阐发,尊人品之寄托; 极尽洒脱,又非无度的率意和轻狂,横涂竖抹,又谨防游戏笔墨的空疏; 书写点染、松散怀抱,在近乎抽象的视觉符号中传达出中国传统笔墨丰富的文化蕴含,这一切的艺术追求,从根本上说,乃是他的审美理想、个性气质、理论识见、学问修养的总体表现,也是时代的、民族的、精神的产物。如今,已逾古稀之年的刘继武依然精神矍铄、充满活力,我们也完全可以感受到,刘继武艺术人生的辉煌期、黄金段已经到来。
2012年8月18日于北京王府花园
责任编辑:李孟展
关于大公网 法律声明 广告服务 联络我们
Copyright © 2018 Takungpao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