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伯韩国学常识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曹伯韩国学常识

本店经营正版图书 两天左右发货 有着急要货的请不要下单

6.75 2.4折 28 全新

库存25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曹伯韩 著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5-01-02

阅读时代图书城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曹伯韩 著
  •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
  • ISBN 9787206099588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24cm
  • 页数 203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国学常识》是曹伯韩先生介绍国学相关常识的一本著作,共分十三章,涉及小学、古物、经学、史地、诸子、佛学、理学、文学、科学艺术等。内容全面系统,文笔浅显流畅,深入浅出,是一本优秀的国学入门读物。
【作者简介】

曹伯韩(1897~1959),湖南长沙人。著名语言学家。著有六部语言学专著以及20余部历史、地理、国际关系、青年修养等社会科学方面的通俗读物。如《世界历史》《国学常识》《民主浅说》《通俗社会科学二十讲》等文化普及读物,均曾产生过较大影响。



【目录】

编例 
第一章概说 
一所谓国学 
二国学在清代 
三国学的分科 
四国学的 
步的方法与贫乏的内容 
六欧美学术的影响 
七“五四”以后的国故整理 
八国学与世界学术 
九专门研究与基本知识 
一研究的态度及准备工作 
第二章语文 
——研读古籍的阶梯 
一二所谓小学 
一三六书 
一四字形的演变 
一五字义的演变 
一六训诂学 
一七文法学的先驱及其发展 
一八方言学 
一九字音的变迁 
二语言和文字的分离 
二一双声叠韵 
二二反切 
二三四声 
二四声韵学 
二五字母 
二六韵部 
二七古音之推定 
第三章古物 
二八金石之学 
二九殷墟发掘 
三甲骨之学 
三一古物与社会学 
三二无文字的古物 
三三古物与考证学 
三四古物与古书 
第四章书籍 
三五传写本与刻本 
三六版本之学 
三七校雠之学 
三八章句之学 
三九之学 
四图书分类法 
四一辑佚及辨伪 
四二类书及丛书 
四三考证学与读书法 
第五章经学 
四四五经、十三经、四书 
四五《易经》 
四六《书经》 
四七《诗经》 
四八三礼 
四九《春秋》 
五《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五一经之传授 
五二今文经学与谶纬 
五三古今文学派的斗争 
五四汉以后的经学 
五五清代的经学 
五六经学的扬弃 
第六章史地 
五七所谓正史 
五八正史的内容 
五九编年史 
六纪事本末 
六一别史 
六二政书 
六三杂史传记及其他 
学术史 
六五史评 
六六地理 
六七历史哲学 
六八新史学的产生 
六九新史学的业绩 
第七章诸子 
七诸子的学术 
七一儒家 
七二道家 
七三墨家 
七四别墨及名家 
法家 
七六兵家及其他 
七七王充之学 
七八魏晋时代的玄学 
七九子学之兴起与消沉 
第八章佛学 
八初期的佛教 
八一佛教的中国化 
八二流传中国诸宗派 
八三小乘诸宗 
八四传自印度的大乘诸宗 
八五中国的大乘诸宗 
八六佛学与儒学 
八七因明学 
八八唯识论中的心理学 
八九现时佛学的趋势 
第九章理学 

第十章 诗赋词曲 
第十一章 散文和姘文 
第十二章 新被重视的文学 
第十三章 科学及艺术 
索引 
本书参考书目

内容摘要

第一章概

一所谓国学

国学这个名词发生于清末,但不知究竟是谁所创造。有人说,章炳麟(太炎)在日本组织“国学讲习会”,刘师培(申叔)氏也有“国学保存会”的发起,大概他们就是国学两个字的最初使用者。这是不是正确,不得而知。我们知道的是,国学这个名词,是因为欧美学术输入才发生的。它的范围,是把西学输入以前中国原有的全部学术包括进去的。

和国学相当的名词,还有国粹和国故。国粹两个字,似乎有点夸大中国学术乃完全精粹物的意思,又似乎有点选择精粹部分而抛弃其他部分的意思,所以人们觉得不甚妥当,改称国故。国故,就是本国文献的意思。不论精粹不精粹,过去的文献总是可宝贵的史料,都可包括在国故范围里

面去,这样看起来,国故这个名词总算是公平而完备了。但它也有它的缺点,就是只能够代表研究的对象,而不能代表研究这种对象的学问,因此大家又想起用国故学的名称来代替它,最后又简化而称为国学。

可是这个名称还不是十分合理的,因为学术没有国界,当代各国都没有特殊的国学,而我们所谓国学,从内容上看,也就是哲学、文学、史学等等的东西,都是可以作为世界学术的一部分的,而且事实上外国也已经有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的人了,我们为什么不采取世界公用的名称,如中国史、中国文化史、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学史等类的名词呢?而且对于具有种种内容的学术,为什么不加以各别的名称而必须采用笼统的总名称呢?

这都是值得考虑的。

但我们为了依从习惯,并且因为中国各科学术还没有整理清楚,和世界学术融合为一的缘故,只得仍旧采用国学这个名称。

二国学在清代

中国学术,以周秦诸子时代最为发达,当时诸子百家,各有专长,不相剿袭。自汉代表彰六经,儒家定于一尊,诸子之学衰落,而经学成为唯一的学术。两千年来,除解释经书外无学问。但到了清朝,似乎从解经之中有开辟一条新路的趋势。过去汉儒解经,注重字句的解释和制度的考证,但宋儒反对汉儒的方法,主张依经义而修养心性。清初学者黄梨洲、顾亭林、王船山等,因宋明诸儒无补时艰,于是起而批评宋明心性之学的流弊,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然而他们所谓实学,仍然以通经致用为中心,因此便是非常留心当世之务的顾亭林,也不敢稍为懈怠他的经学研究,并由经学而奠立了清代考证学的初基。颜习斋(元)、李恕谷(搂)继起,提倡实践,反对空言,无论性理考据,都在排击之列,但由于他们要实行三代政治,最后也不得不归于考古。其后戴东原(震)出来,一方面以新理学姿态批评宋明思想,一方面继承顾亭林的考证学而加以发展。同时惠定宇(栋)亦标榜汉学。惠、戴以后,继起有人,考证学派于是占了学术界的支配地位。但正统的考证学派继承东汉经师为学而学的精神,埋头研究,不谈现实政治,到道光、咸丰以后,内忧外患交逼而来,不容许土士大夫的脱离现实,于是正统汉学又逐渐衰落了。代之而兴的于是有继承西汉学者经世致用精神的公羊学派。公羊学派中的康(有为)、梁(启超),最后亦不严格地遵守西汉经说,而直接以己意解释孔孟,以作维新运动的根据,清代思想如再进一步,就有解脱孔孟束缚的可能。本来正统派中著......




精彩内容
《国学常识》是曹伯韩先生介绍国学相关常识的一本著作,共分十三章,涉及小学、古物、经学、史地、诸子、佛学、理学、文学、科学艺术等。内容全面系统,文笔浅显流畅,深入浅出,是一本优秀的国学入门读物。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