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店经营正版图书 两天左右发货 如有着急发货的请不要下单
¥ 46.28 5.2折 ¥ 89 全新
库存9件
作者[美]布鲁斯 R.马克西姆(Bruee R.Maxim) 著;[美]罗杰 S.普莱斯曼(Roger S. Pressman)、王林章、崔展齐、潘敏学、王海青、贲可荣 译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0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2-11
本书自第1版出版至今,近40年来在软件工程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第9版继承了之前版本的风格与优势,全面系统地讲解软件过程、建模、质量与安全、软件项目管理等知识,涵盖相关的概念、原则、方法和工具,并且提供了丰富的扩展阅读资源和网络资源。同时,本书调整了篇章结构,使内容更加简洁,更适于教学。本书是面向本科生的版本,保留了完整版中的基础内容,压缩或删除了一些高级内容,更加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软件工程及相关专业的软件工程课程教材。< br> < br>
罗杰·S. 普莱斯曼(Roger S. Pressman)< br /> 软件工程界国际知名的顾问和作家,作为工程师、经理人、教授、演讲家和企业家奋战在这一领域近50年。他现任一家咨询公司的总裁,致力于协助企业建立有效的软件工程实践;还是一家汽车零部件公司的创始人,专注于为特斯拉汽车设计和生产配件产品。< br /> 布鲁斯·R. 马克西姆(Bruce R. Maxim) < br /> 作为软件工程师、项目经理、教授、作家和咨询师,拥有超过30年的从业经验,研究兴趣涉及软件工程、用户体验设计、游戏开发和工程教育等领域。他曾任某游戏开发公司的首席技术官,现任密歇根大学迪尔伯恩分校教授,为该校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建立了游戏实验室。
改编者序< br/> 译者序< br/> 前言< br/> 作者简介< br/> 第1章 软件与软件工程 1< br/> 1.1 软件的本质 3< br/> 1.1.1 定义软件 4< br/> 1.1.2 软件应用领域 5< br/> 1.1.3 遗留软件 6< br/> 1.2 定义软件工程学科 6< br/> 1.3 软件过程 7< br/> 1.3.1 过程框架 7< br/> 1.3.2 普适性活动 8< br/> 1.3.3 过程的适应性调整 9< br/> 1.4 软件工程实践 9< br/> 1.4.1 实践的精髓 9< br/> 1.4.2 通用原则 10< br/> 1.5 这一切是如何开始的 12< br/> 1.6 小结 13< br/> 习题与思考题 13< br/> 第一部分 软件过程< br/> 第2章 过程模型 16< br/> 2.1 通用过程模型 16< br/> 2.2 定义框架活动 18< br/> 2.3 明确任务集 19< br/> 2.4 惯用过程模型 19< br/> 2.4.1 瀑布模型 20< br/> 2.4.2 原型开发过程模型 21< br/> 2.4.3 演化过程模型 22< br/> 2.4.4 统一过程模型 24< br/> 2.5 产品和过程 26< br/> 2.6 小结 27< br/> 习题与思考题 27< br/> 第3章 敏捷和敏捷过程 29< br/> 3.1 什么是敏捷 30< br/> 3.2 敏捷及变更成本 30< br/> 3.3 什么是敏捷过程 31< br/> 3.3.1 敏捷原则 31< br/> 3.3.2 敏捷开发战略 32< br/> 3.4 Scrum 32< br/> 3.4.1 Scrum团队和制品 34< br/> 3.4.2 冲刺规划会议 34< br/> 3.4.3 每日Scrum会议 34< br/> 3.4.4 冲刺评审会议 35< br/> 3.4.5 冲刺回顾 35< br/> 3.5 其他敏捷框架 35< br/> 3.5.1 XP框架 36< br/> 3.5.2 看板法 37< br/> 3.5.3 DevOps 38< br/> 3.6 小结 39< br/> 习题与思考题 40< br/> 第4章 推荐的过程模型 41< br/> 4.1 需求定义 44< br/> 4.2 初步体系结构设计 44< br/> 4.3 资源估算 45< br/> 4.4 首次原型构建 46< br/> 4.5 原型评价 48< br/> 4.6 继续与否的决策 49< br/> 4.7 原型演化 50< br/> 4.7.1 新原型范围 51< br/> 4.7.2 构建新原型 51< br/> 4.7.3 测试新原型 51< br/> 4.8 原型发布 52< br/> 4.9 维护发布软件 52< br/> 4.10 小结 54< br/> 习题与思考题 55< br/> 第5章 软件工程的人员方面 56< br/> 5.1 软件工程师的特质 56< br/> 5.2 软件工程心理学 57< br/> 5.3 软件团队 58< br/> 5.4 团队结构 59< br/> 5.5 社交媒体的影响 60< br/> 5.6 全球化团队 60< br/> 5.7 小结 61< br/> 习题与思考题 61< br/> 第二部分 建模< br/> 第6章 理解需求 64< br/> 6.1 需求工程 65< br/> 6.1.1 起始 65< br/> 6.1.2 获取 65< br/> 6.1.3 细化 66< br/> 6.1.4 协商 66< br/> 6.1.5 规格说明 66< br/> 6.1.6 确认 67< br/> 6.1.7 需求管理 67< br/> 6.2 建立根基 68< br/> 6.2.1 确认利益相关者 68< br/> 6.2.2 识别多重观点 68< br/> 6.2.3 协作 68< br/> 6.2.4 首次提问 69< br/> 6.2.5 非功能需求 70< br/> 6.2.6 可追溯性 70< br/> 6.3 获取需求 70< br/> 6.3.1 协作收集需求 70< br/> 6.3.2 使用场景 73< br/> 6.3.3 获取工作产品 74< br/> 6.4 开发用例 74< br/> 6.5 构建分析模型 77< br/> 6.5.1 分析模型的元素 78< br/> 6.5.2 分析模式 79< br/> 6.6 协商需求 80< br/> 6.7 需求监控 81< br/> 6.8 确认需求 81< br/> 6.9 小结 81< br/> 习题与思考题 82< br/> 第7章 需求建模――?一种推荐的方法 83< br/> 7.1 需求分析 84< br/> 7.1.1 总体目标和原理 84< br/> 7.1.2 分析的经验原则 85< br/> 7.1.3 需求建模原则 85< br/> 7.2 基于场景建模 86< br/> 7.2.1 参与者和用户概要文件 86< br/> 7.2.2 创建用例 86< br/> 7.2.3 编写用例 89< br/> 7.3 基于类建模 91< br/> 7.3.1 识别分析类 91< br/> 7.3.2 定义属性和操作 93< br/> 7.3.3 UML类模型 94< br/> 7.3.4 类C职责C协作者建模 96< br/> 7.4 功能建模 98< br/> 7.4.1 过程视图 98< br/> 7.4.2 UML顺序图 99< br/> 7.5 行为建模 100< br/> 7.5.1 识别用例事件 100< br/> 7.5.2 UML状态图 101< br/> 7.5.3 UML活动图 102< br/> 7.6 小结 104< br/> 习题与思考题 105< br/> 第8章 设计概念 106< br/> 8.1 软件工程中的设计 107< br/> 8.2 设计过程 109< br/> 8.2.1 软件质量指导原则和属性 109< br/> 8.2.2 软件设计的演化 110< br/> 8.3 设计概念 111< br/> 8.3.1 抽象 111< br/> 8.3.2 体系结构 112< br/> 8.3.3 模式 112< br/> 8.3.4 关注点分离 113< br/> 8.3.5 模块化 113< br/> 8.3.6 信息隐蔽 114< br/> 8.3.7 功能独立 114< br/> 8.3.8 逐步求精 115< br/> 8.3.9 重构 115< br/> 8.3.10 设计类 116< br/> 8.4 设计模型 118< br/> 8.4.1 设计建模原则 119< br/> 8.4.2 数据设计元素 120< br/> 8.4.3 体系结构设计元素 120< br/> 8.4.4 接口设计元素 120< br/> 8.4.5 构件级设计元素 122< br/> 8.4.6 部署级设计元素 122< br/> 8.5 小结 123< br/> 习题与思考题 124< br/>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