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为言语智能而教--薛法根与语文组块教学
¥
36
6.9折
¥
52
全新
库存888件
作者薛法根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4185648
出版时间2015-02
版次1
印刷时间2015-02
印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2元
货号9787504185648
上书时间2023-07-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内容简介
语文教学为谁教?该教什么?该怎么教?该教到什么程度?……这些根本性的问题想不透彻,教学实践必然在“思想性与工具性”或者“科学性与人文性”之间左右摇摆。
“为言语智能而教”从儿童智能发展出发,确定语文学科的“独当之任”,由此聚焦教学核心目标,重组语文教学内容,并贴近儿童的学习心理,设计板块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用课堂教学实践来解决“高耗低效”的难题,开辟一条科学化的语文教学新路。
作者简介
薛法根,中学高级教师,语文特级教师,现任江苏省苏州市盛泽实验小学校长。
从教以来,致力于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提出了“以发展儿童言语智能为核心目标”的教学新理念,并初步形成了“清简、睿智、厚实”的教学风格。先后承担并完成5项国家、省、市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成果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发表教学论文200余篇,出版《薛法根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薛法根语文教学艺术》《教育的名字叫智慧》等4部专著(专刊),执教的《卧薪尝胆》《爱如茉莉》等课例在全国获得广泛好评。曾获江苏省名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十杰教师”提名奖等荣誉,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小语年度人物”。
目录
丛书序
组块教学理论
第一章 组块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儿童发展观
二、基于“言语交际功能”的语文课程观
三、基于“大脑功能科学”的课堂教学观
第二章 组块教学的实践模式
一、组块教学的基本概念
二、组块教学的基本模式
三、组块教学的基本特点
第三章 组块教学的操作环节
一、重组教学内容
二、精简教学目标
三、整合教学活动
四、改进阅读方式
第四章 组块教学的清简风格
一、关于清简的三个隐喻
二、语文教学的两个转变
三、教学风格的清简之美
组块教学策略
第一章 基于课标的内容研制策略
一、解析能力的知识背景
二、把握文本的教学价值
三、建构适宜的内容板块
第二章 基于组块的阅读教学策略
一、板块识记
二、形成期待
三、比照联想
四、语境还原
五、陌生文本
六、组块破解
七、迁移运用
第三章 基于儿童的作文教学策略
一、命题激活
二、贴近现场
三、虚实相生
四、指导具体
五、读写结合
六、及时反馈
七、教师下水
八、限时作文
九、抱有希望
第四章 基于文本的读写结合策略
一、语段听记
二、用词写话
三、炼字对句
四、阅读批注
第五章 基于健康阅读的命题策略
一、试题内容指向于阅读能力
二、试题材料取决于阅读目的
三、试题难度建基于课程标准
组块教学课堂
第一章 课堂教学实录
一、《我选我》教学实录
二、《燕子》教学实录
三、《和时间赛跑》教学实录
四、《桂花雨》教学实录
五、《三打白骨精》教学实录
六、《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实录
第二章 课堂教学感悟
一、简约:课堂的别样美丽
二、幽默:教学的应有品质
三、智慧:课堂生成的精彩
四、清晰:聚焦于语言文字
五、意味:用心才能看得见
六、语文:用儿童的方式教
第三章 组块教学例谈
一、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古诗词教学例谈
二、课堂教学的审美化改造——散文教学例谈
三、看别人如何“说理”——议论文教学例谈
四、语文知识的教学转化——说明文教学例谈
五、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教学例谈
后记
后记
我是一个并不聪明的人,如果说在语文教学研究上有些成绩的话,也是因为比别人稍微勤奋一点而已。这得感谢我的母亲,她在我儿时就在我的心里种下了勤奋的种子,也让我懂得,不聪明的脑袋再勤奋也做不了太多的学问,只能专注于一件事,用一生的时间去做,或许还有可能做出一点学问来。
1997年三四月间,沈正元先生帮我梳理语文教学经验,偶然发现了“组块”这个词语,建议我就此做一个语文教学研究课题。没想到我一做就做了18年,从“小学语文组块教学实验研究”,到“智慧解放理念下的小学组块教学研究”,以及正在进行的“关联理论视域中的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一步一个脚印,一个脚印一个台阶。
研究伊始,组块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着眼于“怎么教”,将零散的语文学习活动围绕一个核心的教学目标整合成一个教学板块,实现一个板块活动达成多个教学目标,以此改善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随着研究的深入,组块教学由教学方法转向了教学内容的研究,将散落在文本中的语文教学内容围绕一个核心的语文知识(读写方法)整合成一个内容板块,实现了语文教学内容的开发与重组,试图从根本上解决“教什么”的难题。但语文教学内容的建构毕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而所确定的语文教学内容是否科学、适宜,尚待学理的考证。组块教学从教学视阈拓宽到课程视野,需要理论的阐释和整体的建构。于是,组块教学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确立了“为言语智能而教”的教学主张,厘清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等一系列问题,初步形成了大体上可以自圆其说的组块教学框架,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本书正是这一研究历程的粗浅总结,其中关于组块教学的理论思考部分,因水平所限,显得有些单薄,难免会贻笑大方。期待师友们给予指点,以便我更好地进行后续研究与实践。
组块教学这个名字并不那么可爱,似乎还带着点泥土的气息,一如我的名字。但是,我始终坚信,只要用深刻的思想与鲜活的实践不断地滋养它,终有一天,这个不起眼的名字会随着其学术的魅力,映入你的眼帘。
研究的历程是艰辛而又快乐的。其间,成尚荣先生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和切实的指导,每次见面,都询问我的研究进展,让我备受感动;杨九俊先生、彭钢先生对我的研究课题进行了前瞻性的引领,使我的研究迈上了新台阶;我的师兄王一军先生和他的博士团队,就组块教学的理论建构多次进行专题研究,给了我莫大的帮助;沈正元先生一如既往地关心我的研究进展,并在吴江给我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研究空间,我甚感幸运。此外,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老领导姚荣荣先生、钟金泉先生,以及我的导师庄杏珍老师,是他们给我铺设了语文教学研究的第一个台阶;我也不会忘记朱永新先生、顾月华女士等众多师友、领导在我成长道路上给予我的鼓励和期待。
我知道,一个人的成长往往离不开在他背后默默支持的那一群可爱的人。
薛法根
2014年3月写于舜湖
【书摘】
幽默:教学的应有品质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后感
一般来说,幽默的老师广受学生喜爱,在幽默风趣的语文课堂上学习语文简直是一种享受,而在一本正经的语文课堂上往往看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灵气。事实上,宽松而富有情趣的语文课堂能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打开心扉、活跃思维、伸展想象的特定时空,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充满身心的愉悦感,让学生的表情变得丰富和生动起来,不再是令人恐怖的“一脸死相”。这,正是我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状态,而幽默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幽默是建立在三根支柱上的,那就是:
1.善良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也没有幽默。幽默的课堂是建立在“爱”的基石上的。语文教师,乃至所有的教师,都必须心地善良、纯真,言行才能自然而然地保持一种本真的道德之美。课堂上,学生层出不穷的错误,甚至屡教难改的错误,会渐渐消磨我们的耐性,使我们的心灵钝化,直至麻木,柔软的心肠不知不觉中就会变硬。于是,课堂的情趣和幽默就再也生长不出来了。而保有那颗善良的心,却可以让我们的心变得柔软起来,话语变得更加富有人情味。
比如,在给学生听写三组词语的时候,很多学生一时没有集中注意力,写了前面的两个词语,后面的忘记了,或者某个生字一时写不出来了。我说:“默不出可以偷看,只能偷偷地看一眼自己的书,不能看别人的,小心别人的也有错误哦!”学生会心一笑,一扫那种默不出时的紧张和不安,快速地“偷看”起来,而且看得特别仔细,记得也就特别牢固。你想,好不容易“偷看”来的,怎么能不珍惜呢?由此,学生也知道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以后再有这样的听写练习,自然就有准备了。教学,不就是要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吗?给学生一个及时补救的机会,既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自己。你若以此教训学生,则学生没了学习的兴趣,你也败了自己的兴致;而如果让学生“偷看”一下,不就是给学生当场学习的机会吗?“偷看”,幽默的背后是对学生的无限怜爱!
2.深刻
如果幽默不能和语文学习联系起来,充其量只能是“噱头”。语文课堂的幽默要能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获得语文知识和能力。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有深刻的理解,对语文教材和教学有本质的把握,能提炼出核心的语文知识内容,并进行艺术化的设计,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枯燥为情趣。没有这种深入研究的功夫,又怎么能在课堂教学中左右逢源、随机应变、妙趣横生呢?一切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精彩,几乎都源自教师教学预设的深刻、完美。比如,我和学生围绕《祖父的园子》的语言进行了两段对话。
(1)如果我在课堂上,想唱歌“就唱歌”(生接),想说话“就说话”(生接),想打瞌睡“就打瞌睡”(生接),想不听“就不听”(生接),想走出去“就走出去”(生接)。自由吗?生接“自由”。可能吗?生接“不可能”。倭瓜、黄瓜它们可能吗?生接“可能”。这,就叫“自由”!这种自由是通过“愿意……就……”的句式描述出来的,一起读一读吧。
(2)课文中说“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做什么呢?课文中是这样写的: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就戴一顶小草帽”(生接);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生接);祖父下种“我就下种”(生接);祖父铲地“我也铲地”(生接);祖父浇菜“我也浇菜”(生接);祖父坐下来休息一会儿“我也坐下来休息一会儿”(生接);祖父喝口水“我也喝口水”(生接);祖父抽袋烟“我也……”这个不能抽!作者这样写,让你有什么感觉?
这两段教学为什么能做到妙趣横生而又自然妥帖?原因在于师生对话的是课文语言中的精彩之处、特别之处,一般的教学往往将作者这两段独具匠心的语言遗漏,很容易从上面滑过去。而我却将“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两个极富个性的言语方式通过饶有情趣的幽默对话夸大了,再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如此幽默的对话中,真切地感受到了语言样式的特别之处,笑过之后便能自觉关注类似这样的语言样式,且过“嘴”不忘。语文教学如果脱离课文的语言学习,仅仅摆弄一些所谓的“噱头”,就容易使语文课堂陷入低俗化的尴尬境地,学生的语文学习品质就难以保证。将幽默建立在深入研读教材和深刻理解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才能保证语文课堂的品质。
3.生活化
幽默来自于活生生的现实,来自于师生生活。凡是幽默,都是现场即兴造就的,而不是刻意设计的;是自然生成的,而不是有意为之的。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目光要始终落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仔细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表情的细微差异,及时地评判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幽默风趣的话语消除学生心头的疑虑、不安、紧张等消极因素,调整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时,似乎学生在学习中没有什么困难,课堂教学显得很顺畅。其实,顺畅的背后是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生活状态的准确把握,是对教学节奏、教学语言的及时调整,是用睿智而风趣的导语消除了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比如,学生在描述“我和祖父”的关系时,总是说“好”字,这是学生思维惰性和惯性使然。他们在生活中常常说“好”、“很好”、“非常好”之类的话语,而不能自觉地用更加准确的词语来加以描述、界定。要提高学生的语言品质,就要“堵”住学生的语言惯性之口,该怎么办呢?我使用“故错法”,将几个“好”字集中起来说话,造成一种“笑料”:
这个词比刚才那个词好多了。今后我们用词不要总是用“好”,好不好?(学生大笑)现在不只用“好”了,那就好了。(学生又大笑)
学生在这种原生态的生活化的语言中,切实感受到语言单调重复的可笑,幽默的笑声过后学生就再也没有出现类似的问题。可见,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问题还是得用生活化的办法解决,而幽默则是其中比较受欢迎的手段而已。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