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早期文化意识的嬗变:先秦散文发展线索探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早期文化意识的嬗变:先秦散文发展线索探寻

8 1.7折 47 八五品

仅1件

湖北宜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程水金 著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1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2-09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程水金 著
  •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3-11
  • 版次 1
  • ISBN 9787307039568
  • 定价 47.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565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武汉大学学术丛书
【内容简介】
该书从文化学的视野入手,根据文化发展的线索来清理散文发展的线索,将先秦散文分为巫卜散文、史官散文、士人散文三个发展阶段,探讨了三个阶段散文的审美取向和写作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嬗变关系。先秦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源头。
【目录】
导论中国早期文化意识的嬗变与先秦散文的发展
引言
文化:社会历史的投影
两个文学母题的递嬗
三种思维模式的转换
结末语

第一编巫卜文化语巫卜散文
第一章巫卜散文的远背景考察
第一节巫术及巫的产生
第二节卜的起源及由卜到筮的演变
第三节卜辞的产生——散文的萌芽
本章结语

第二章由惶惑而认同的心理流程
第一节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殷墟卜辞的情感意向
第二节世事无常,匪夷所思——《周易》筮辞的情感意向
第三节宇宙自然语人类社会异质同构——《易》之传文的情感意向
第四节太卜三易语《易》命三释——秦简《归藏》的成书年代及其学术价值
本章结语

第三章巫卜文化的思维模式及其衍变
第一节列维·布留尔的工作假说与卜筮的思维特点
第二节巫卜散文的思维模式辨析
第三节比兴:原始思维的艺术性转换
第四节天人感应:原始思维的逻辑延伸
本章结语

第二编史官文化与史官散文
第四章史官文化之发生及其演变的路径
第一节巫史同源与史的分化
第二节记事之史的产生与史官文化的崛起
本章结语

第五章彝器与彝铭:从神坛走向世俗
第一节形下之器与形上之道——殷周彝器的文化分期
第二节走出蛮荒,体认自我——殷周彝铭的文化意蕴
本章结语

第六章搜缀以往,寻觅古鉴
第一节鉴古思潮翻开了尘封的历史档案——《尚书》的流传背景及其思想内蕴
第二节从援例性的鉴古到历史经验的条理化——《逸周书》的纂辑与理鉴
第三节鉴古思潮的高峰与殿后——《国语》的编纂目的与先贤遗训
本章结语

第七章反思历史,探亲公理(上)
第一节经乎,史乎;作乎,修乎——《春秋》的作者及其文化定位
第二节属辞比事以道名分——《春秋》的历史叙述与文化理想
本章结语

第八章反思历史,探求公理(中)
第一节依《经》作《传》的文化使命——《左传》的作者及其时代
第二节历史现象及宇宙法则——社会机制:《左传》的文化反思之一
第三节睿智的理性与狡黠的良知——天人关系:《左传》的文化反思之二
第四节性的善恶与人的蕃衍——两性伦理:《左传》的文化反思之三
本章结语

第九章反思历史,探求公理(下)
第一节从“末世口说”到“著之竹帛”——《公》《榖》的时代及其成书过程
第二节大一统的历史蜕变——《公羊传》的历史褒贬与文化渐进
第三节个体行为与历史运作——《榖梁传》的历史处理与文化兴趣
本章结语

第十章时间-因果与理性精神——史官文化之思维模式辨析之一
第一节追本溯源与求实疾虚
第二节理性的误导与小说的发生
本章结语

第十一章时间-因果与叙述方式——史官文化之思维模式辨析之二
第一节述言叙事,文心有别
第二节《春秋》三传之叙事模式
第三节史书体例之滥觞
第四节史传文学之发轫
本章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编末缀语
续编末缀语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