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知神经科学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认知神经科学史

138 九品

仅1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P.M.S.海克尔 著;罗跃嘉 编;[澳]M.R.贝内特、李红、周晓林、彭晓哲、王超 译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8-24

孔龙书社A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英]P.M.S.海克尔 著;罗跃嘉 编;[澳]M.R.贝内特、李红、周晓林、彭晓哲、王超 译
  •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12
  • 版次 1
  • ISBN 9787553667904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8页
  • 字数 35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认知神经科学前沿译丛
【内容简介】
  《认知神经科学史/认知神经科学前沿译丛(第一辑)》是“认知神经科学前沿译丛”(共7册)的一个分册。主编是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认知神经科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其列为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八大前沿科学领域之一。
  《认知神经科学史/认知神经科学前沿译丛(第一辑)》主要介绍认知神经科学这一新生交叉学科的历史,对心理学史研究人员具有参考价值。
【目录】

致谢
引言

第1章 知觉、感觉和大脑皮层功能:从亥姆霍兹到辛格
1.1 视错觉和认知科学家对其的解释
1.1.1 认知科学家对视错觉的误读
1.2 视觉的格式塔原则
1.3 割裂脑手术,胼胝体切开术;大脑两半球有可能独立工作
1.3.1 对割裂脑手术结果的误读
1.3.2 对割裂脑手术的解释
1.4 大脑皮层神经元的特异性
1.4.1 主细胞
1.4.2 对于主细胞相关实验的误读
1.5 连接视觉皮层模块的多通道
1.6 心理表象和表征
1.6.1 表象和表征的误解
1.7 对象识别中的“是什么”通路、“在哪里”通路以及“图”
1.8 “图”的误用
1.9 绑定问题和40赫兹振荡
1.9.1 关于绑定问题存在的误解
1.9.2 关于视觉皮层神经元放电同步性的合理解释
1.10 表象和想象
1.10.1 关于表象和想象的误解

第2章 注意、觉察和大脑皮层功能:从亥姆霍兹到雷克利
2.1 注意的概念
2.2 注意的心理物理学
2.3 注意的神经科学
2.3.1 注意和唤醒
2.3.2 选择性注意
2.4 与脑结构相关的注意
2.4.1 上丘
2.4.2 顶叶皮层
2.4.3 视觉皮层
2.4.4 听觉皮层
2.5 结论

第3章 记忆和大脑皮层功能:从米尔纳到坎德尔
3.1 记忆
3.1.1 记忆离不开海马,记忆以两种不同的速率衰退
3.1.2 两种记忆: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
3.1.3 无脊椎动物非陈述性记忆的细胞和分子研究
3.1.4 陈述性记忆和海马
3.1.5 海马中突触传导的长时程增强效应
3.1.6 海马中陈述性记忆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3.1.7 总结
3.2 记忆和知识
3.2.1 记忆
3.2.2 记忆和存储
3.3 神经科学对理解记忆方面的贡献

第4章 语言和大脑皮层功能:从韦尔尼克区到菜维勒模型
4.1 前言:心理语言学和语言的神经解剖基础
4.2 韦尔尼克/利希海姆理论
4.2.1 简介:韦尔尼克
4.2.2 利希海姆的概念中心
4.2.3 概念和表征
4.2.4 结论
4.3 心理词典及其单元:特雷斯曼
4.4 单词识别和朗读的模块化研究:莫顿
4.4.1 模型系统
4.4.2 认知系统
4.4.3 思想单元
4.4.4 计算研究
4.5 言语流畅的模块化研究:莱维勒
4.5.1 模型研究
4.5.2 模型系统的发展
4.6 语言理解的功能神经解剖
4.6.1 语言的视觉与语义的比较
4.6.2 单词的听觉和视觉呈现
4.6.3 句子的语义和句法的比较
4.7 言语功能的神经解剖学
4.7.1 言语
4.7.2 说出动作单词和颜色单词
4.7.3 动物和工具的命名
4.7.4 比较成串单词和单个单词
4.7.5 词语重复
4.8 支撑语言的心理语言学解释的功能性神经解剖

第5章 情绪和大脑皮层-皮层下功能:从达尔文到达马西奥
5.1 导言
5.2 达尔文
5.3 表情的认知理论和前认知理论
5.3.1 情绪反应的生理测量
5.3.2 面孔的情绪反应中杏仁核和眶额皮层的参与
5.4 杏仁核
5.4.1 各种面部表情和杏仁核:PET和fMRI
5.4.2 杏仁核受损后面孔识别的行为研究
5.4.3 恐惧条件反射和杏仁核
5.4.4 认知评估是情绪体验的重要成分?勒杜对杏仁核实验的解释
5.4.5 恐惧不表征情绪
5.5 眶额皮层
5.5.1 眶额皮层受损后对面孔识别的行为学研究
5.5.2 眶额皮层和面孔识别:PET和fMRI
5.5.3 眶额皮层和欲望满足:罗尔斯对眶额皮层实验的解释
5.5.4 对情绪和欲望的误读
5.6 神经网络:杏仁核和眶额皮层在视觉中的作用
5.6.1 杏仁核
5.6.2 眶额皮层
5.7 情绪体验的起源
5.7.1 勒杜的观点
5.7.2 罗尔斯的观点
5.7.3 詹姆斯之后达马西奥的观点
5.7.4 詹姆斯/达马西奥躯体标记假说的误读

第6章 运动行为和大脑皮层-脊髓功能:从盖伦到布洛卡和谢林顿
6.1 心室学说:从盖伦到笛卡尔
6.1.1 盖伦:动作和感觉中心
6.1.2 盖伦:理性灵魂在前脑的功能定位
6.1.3 尼梅修斯:所有心理功能归因于脑室
6.1.4 流传千年的脑室学说
6.1.5 费内尔:神经生理学的起源
6.1.6 笛卡尔
6.2 皮层学说:从威利斯到佩蒂特
6.2.1 托马斯·威利斯:皮层心理功能的起源
6.2.2 威利斯之后100年内皮层的研究
6.3 脊髓灵魂、脊髓感觉中枢和反射
6.3.1 脊髓可以不依赖脑啡肽发挥作用
6.3.2 贝尔和马让迪:感觉和运动脊髓神经的识别
6.3.3 马歇尔·霍尔:在脊髓中从感觉反应分离出感觉
6.3.4 阐述“真正脊髓”的概念
6.3.5 反射概念在皮层功能上的应用
6.4 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
6.4.1 布洛卡区:大脑语言皮层区
6.4.2 弗里奇和希奇格:运动皮层
6.4.3 皮层中的电学现象支持运动皮层的观点
6.5 查尔斯·谢林顿:脊髓和皮层内突触的综合作用
6.5.1 脊髓的综合作用
6.5.2 运动皮层

第7章 认知神经科学的概念预设
7.1 概念解释
7.2 两个范式:亚里士多德和笛卡尔
7.3 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和部分论谬误
7.4 部分论谬误真的是部分论吗
7.5 部分论原则的基本理论
7.5.1 意识
7.5.2 知识
7.5.3 知觉
7.6 心理属性的位置
7.7 语言人类学、自动人类学、隐喻和外延用途
7.8 感受质
7.9 颅中脑
7.10 认知神经科学
参考文献
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