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教学课例分析
  • 历史教学课例分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历史教学课例分析

10 4.6折 21.6 九品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石蔷 编;齐渝华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1

上书时间2024-01-10

家伟书店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石蔷 编;齐渝华
  •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3-11
  • 版次 1
  • ISBN 9787040123746
  • 定价 21.6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99页
  • 字数 290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配合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新课程的实施,立足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结合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实例,以新的视角阐述历史教学的理念和实践问题。内容包括:知识的教学设计(知识与理解)、能力的教学设计(技能与方法)、情感的教学设计(情感与态度)、活动的教学设计(活动与体验)、批判反思的教学设计(批判与反思)、创新发展的教学设计(研究性学习)等。

  本书可供历史教师新课程培训使用,也可作为各类师范院校历史教育专业本专科教材。
【作者简介】
齐渝华,生于1955年。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分校历史系。现任北京市西城教研中心副主任、中学教研室主任。1998年被北京市政府授予特级教师称号。现为《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北京市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园丁工程中小学骨干教师*
【目录】
序论 历史教育要给国民自信力

第1章 知识与理解:历史教学设计的支点

  引语

  课例一:化解历史教学中的难点——思想的活跃和百家争鸣(节选)

  课例二:史实、史论、史法的交融——繁盛一时的隋朝

  课例三:理解最有价值的“历史”——近代文化(自然科学革命) 

  课例四:揭开历史现象的“面纱”——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节选) 

  课例五:为发展历史认知提供坚实的支撑——美国的霸权政策

  课例六:运用英语资料,丰富历史学习——美国的独立战争

第2章 技能与方法:历史教学设计的改善准则

  引语

  课例一:正确认识与评价历史人物的引导——三国鼎立

  课例二:问题探究式的教学设计——新文化运动

  课例三:历史资料分析时的设问——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

  课例四:引导学生挖掘各类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北洋军阀的统治

  课例五:历史推理判断能力的渗透——雅典民主(节选)

  课例六:在历史比较中寻找异同与联系——唐代中日文化交流(节选)

  课例七:认识事物本质,掌握辩证的分析方法——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欧洲革命

  课例八:分析历史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工业革命(节选)

  课例九:着眼于迁移能力的培养——洋务运动(节选)

第3章 情感与态度:历史教学设计的人本追求

  引语

  课例一:奠定激发情感的认知基础——甲午中日战争

  课例二:创设情感体验的历史情境——唐都长安(节选)

  课例三:提供审美体验的空间——中国青铜器探秘

  课例四:利用多种资源,引发爱国情感——五四爱国运动

  课例五:强化积极、健康的社会态度和生活态度——鸦片战争(节选)

  课例六:直视并化解正确情感形成中的疑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节选) 

第4章 活动与体验:历史教学设计的行动指南

  引语

  课例一:社会调查——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

  课例二:编撰历史专刊——我眼中的隋唐文化

  课例三:知识竞赛——“勿忘国耻”知识竞赛

  课例四:史迹探访——青龙桥之行

  课例五:课外阅读——戊戌变法失败

  课例六:模拟社会活动——模拟北海公园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系列活动

  课例七:模型仿制——都江堰水利工程模型仿制

第5章 批判与反思:历史教学设计的理性思辨

  引语

  课例一:营造进行批判性思维活动的民主氛围——关于中国近代历史中的“洋教问题” 

  课例二:提供矫正认知、克服偏见的材料依据——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

  课例三:以“疑问”开拓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戊戌变法

  课例四:以情感触摸学生心灵,以理性辨析历史是非——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第6章 研究性学习:历史教学设计的新视点

  引语

  课例一:在创作历史课本剧中学会寻找历史依据——太平天国运动(历史课本剧研究部分)

  课例二:教师对于历史问题发现与探究的指导——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

  课例三:体验研究的过程,展示研究的成果——义和团运动

  课例四:“置身”国际冲突“形成、发展、解决”之中的学习——巴以问题历史探源及思考

附录 历史教育研究应该从这里突破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