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

555 九品

仅1件

山东青岛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远婴 编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21557

上书时间2024-07-31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杨远婴 编
  • 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1
  • 版次 1
  • ISBN 9787106023348
  • 定价 7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611页
  • 字数 710千字
【内容简介】
《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文化卷》为中国电影百年华诞而作,旨在借用庆典契机梳理本土电影的历史脉络。
《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文化卷》以百年为时间框架,力求于发展的过程中寻找民族影像叙事的贯穿性问题。
《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文化卷》以主题研究定向,试图探讨电影内(诸如题材、类型、作者等)外(诸如市场、产业、政治等)的复杂错综关系。《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文化卷》供相关的研究者阅读或参考。
《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文化卷》力图避免简单褒贬而尝试分析电影创制的过程之中,进而以历史归纳方式展开探讨与检视。
电影创制的繁复因素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诸如电影作者、电影作品、电影修辞、电影产业等都是不断发展且言说不尽的话题。基于这一事实,我们将不断努力——努力让中国电影得到理论上的多元呈现与阐释。
【作者简介】
杨远婴,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电影研究所副所长。
主要学术成果:《电影的自觉——新时期电影论》(1986)、《从符号学到精神分析学》(1989)、《苏联电影的三次革命》(1989)、《女性主义与中国女性电影》(1990)、《爱森斯坦及其蒙太奇学说》(1991)、《在电视符号的背后》(1995)、《外国电影理论文选》(1995)、《她们的声音》(1996)、《阅读香港电影》(1997)、《中国电影中的乡土想象》(1998)、《现代性、文化批评与中国电影理论》(1999)、《华语电影十导演》(2000)、《九十年代的第五代》(2000)、《百年六代影像中国》(2001)、《WT0与中国电影》(2002)《中影作者与文化再现——中国电影导演谱系研究》(2005)。
【目录】
总序
编者导语
第一部分作者研究
第一章中国电影导演的代群结构
第一代:生存与策略
第二代:认同与抉择
第三代:历史与叙事
第四代:被时间放逐
第五代:拆构与建构
第六代:边缘与主流
结语:代群的消失

第二章百年中国电影与明星
银幕幻觉中的“明星”雏形(1896—1920)
商业潮流中的“明星”起源(1921—1931)
转型社会中的类型分化(1931—1937)
乱世图景中的多元符号(1937—1945)
矛盾彷徨的城市平民(1945—1949)
明星与主流意识形态塑造(1949—1966)
概念化的政治符号(1966—1976)
世俗化浪潮中的多元角色(1976—1989)
民族文化的传播载体(1989—2004)

第二部分题材研究
第三章中国早期电影的都市形象
近代化的都市背景
作为乡村对立面的都市意象
社会观念与阶级意识中的都市批判

第四章当代中国城市电影研究
被压抑的城市
反城市化的两种视点
两种新的趋向:矛盾的城市

第五章电影中的“上海”
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影像上海
想像与重构:“老上海”影像
全球化的上海世俗景象
结语

第六章以农民的名义
田园幻像(1926—1949)
农村乌托邦(1949—1976)
历史批判(1977—1989)
现实质询(1990—1997)
城乡之间(1998—2000)
结语

第七章战争片叙事模式及其演变
重大片种
革命史前史
成长的途径
解放的伟力
游戏化的战争
国际语境下的新叙事
结语

第三部分类型研究
第八章武舞神话——中国武侠电影纵横
兴起(1921—1931)
演变(1932—1949)
分流(1950—1980)
复兴(1981—1989)
繁荣(1990---1999)
汇聚(2000—2003)

第九章当代中国电影的类型观念
当代中国电影体制的特征
电影类型形态与神话功能
电影类型的叙事系统
结语

第四部分意识形态修辞研究
第十章爱情的意识形态:民族电影与文化
原初形态:爱情的缺损与民族电影的萌芽
爱情选择下的意义呈现
“十七”年主流电影下的情感话语
性别、身份与爱情的民族化、区域性表达
全球化语境下的爱情意向
结语

第十一章样板戏电影的叙事与修辞
样板戏电影的编码形成过程
样板戏电影的构成与修辞
结语

第十二章意识形态转型:从新中国电影
到中国新电影
新中国的红色政治电影模式
新时期电影的多元化思潮
向市场化的中国新电影转型
中国电影产业模式的建构

第五部分性别研究
第十三章百年银幕女性和女性电影
传统的嬗变
史前史:中国电影中最早的女性形象
20世纪20年代“妇女题材”的产生”
20世纪30年代:女性题材传统的繁荣
20世纪40年代:女性电影的早期经典
20世纪50年代:女性解放的电影神话
20世纪60年代前期:女性文化性别的消失
“文革”时期:大陆的停滞与港台女导演的崛起
变革时期:女性电影的新热潮
20世纪90年代:欲望目光中的女性
三地关于女导演和女性电影的讨论
女性电影的全方位探索

第六部分外来影响研究
第十四章1897—19S0年:好莱坞在中国
历史回顾
好莱坞在中国:一个量化的考察
冲突与矛盾
好莱坞帝国在中国的历史终结

第十五章1949—1976年:
对上海译制片的一种考察
关于译制片的一般论述.
几组图标及评注
几点补充结论

第十六章1977—2004年:
外来影响的三次浪潮
西方电影:一道久违的风景
进口大片:挡不住的诱惑
盗版:作为一种电影事实
全方位学习(1905—1929年)
仿美效苏(1930=1949年)
全面苏化(1950—1978年)
多元化影响(1979—2004年)

第七部分西方的华语电影研究
第十八章审视中国:20世纪中国电影研究
在西方的发展
漫长的认可之路:1980年前的出版物
电影节出版物与电影史,1980—1987
研究领域的扩展:论文集和其他出版物,
1985—1991
中国电影:西方通俗剧与传统中国美学
当代中国电影研究
中国新电影:从大陆到台湾和香港
民俗学、视觉性与中国电影
跨国的华语电影:身份、民族性、国家性
香港电影:政治、历史和艺术
早期电影、城市文化与文化史
尚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