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儒学术拾零
  • 清儒学术拾零
  • 清儒学术拾零
  • 清儒学术拾零
  • 清儒学术拾零
  • 清儒学术拾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清儒学术拾零

20 9.8折 20.5 八五品

仅1件

安徽合肥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祖武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06

版次2

装帧平装

货号9一1

上书时间2023-02-23

八斗书屋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祖武
  •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2-06
  • 版次 2
  • ISBN 9787543820913
  • 定价 20.5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66页
  • 字数 293千字
【内容简介】
《清儒学术拾零》是作者研究清代学术史20年来的一个总结性文集。作者注意选取清代学术发展史上关键人物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讨,重在梳理清代学术发展的脉络、从而揭示学术演进的趋势。由于作者在学术史方面长期浸润和潜心研究,能够将宏观把握与微观考证较好地结合起来,得出游刃有余的结论。如《双鹤瑞舞赋》表现了作者考史证事的功力,结论言之成理,确乎可靠。《榕村语录》发微是作者在标点李光地《榕村语录》及《榕村续语录》的基础上作出的研究,认为李光地是康熙一朝大臣中最深通《易》学者,但他为了与康熙的学术好尚全然吻合,经过十余年苦心经营,在晚年完成了学术宗尚的根本改变,以恪守朱子学的面貌出现在朝野,这是一种以帝王好尚、政治得失为转移的学术投机,他从因“冒名道学”被逐出翰林院到以“才学俱优”荣登相位的演变,不仅典型地反映是清廷最高统治者的理学观,也折射出理学僵化、日暮途穷的深刻本质,这些结论均非泛泛而谈,是在潜心研究基础上的心得之言。书中类似之处,不一而足,晚清以前学术史的端倪已现,只是尚未连成一气,题名“拾零”概即为此。

  中国儒学是一个历史范畴, 它如同奔腾入海的黄河、长江一样,伴随着中国历史的演进,也在不断地丰富、充实和发展自己。在中国学术史上,儒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儒学,指的就是先秦时代, 由孔子经子思到孟子的儒家学派及其学说。而广义的儒学,则不仅指先秦的儒家及其学说,而且更包括在其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接受儒家学说影响而争奇斗妍的众多学说和学术流派。我们今天所讨论的儒学,恐怕就是从广义上来着眼的。事实上,倘若儒学仅仅是就先秦的儒家而言,而不是一个随着历史的演进而发展的、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学说,那么或许它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未必能引起今人如此浓厚的研究兴趣了。因此,从广义上说,不惟两汉经学、宋明理学和清代朴学属于儒学, 而且早在儒学形成时期百家争鸣的诸子学说和其后中国化的佛学以及道家学说,乃至晚近风起云涌的学术潮流,亦皆与儒学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从而共同推进儒学的发展。
【目录】
前言

一、蕺山南学与夏峰北学

二、《明儒学案》杂识

三、从《日知录》到《日知录集释》

四、《双鹤瑞舞赋》考证

五、明清更迭与华南知识界

六、从关中、漳南二书院看清初的关学与北学

七、姚际恒与《仪礼通论》

八、清初江南奇儒

九、《榕村语录》发微

十、关于乾隆学派的几点思考

十一、扬州诸儒与乾嘉学派

十二、赵翼与《陔余丛考》

十三、康雍乾时期的儒林与文苑

十四、乾嘉时期的思想界

十五、孔子仁学与阮元的《论语论仁论》

十六、读《清学案小识》劄记

十七、清中叶今文经学的复兴

十八、梁启超对清代学术史研究的贡献

十九、钱宾四先生对清代学术史研究的贡献

二十、《清儒学案》杂考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