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战争:世界政治中的美国与苏联 (1941-1991)
正版新书原塑封
¥
118
全新
仅1件
作者理查德·克罗卡特(Richard Crockatt)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85-2
上书时间2024-07-2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理查德·克罗卡特(Richard Crockatt) 著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10
-
版次
1
-
ISBN
9787509778463
-
定价
9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08页
-
字数
44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参考系列·76
- 【内容简介】
-
《五十年战争》是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美国史和国际政治教授理查德·克罗卡特的重要作品,对1941~1991年间世界政治中的美苏关系及其在世界地缘政治变化中的作用做了详尽、专业的研究,他引人入胜地描述了这五十年来美苏对抗的起因、发展及演变,既对所有重大国际事件进行了详略得当的介绍,又对两国决策层在这些事件中的博弈过程进行了洞幽察微的理论剖释,有助于思考当今国际政治力量的消长和重组,以及预测和面对未来国际格局的风云变北。
- 【作者简介】
-
(英)理查德·克罗卡特(RichardCrockatt),是英国知名学者,在东英吉利大学教授美国史和国际政治。他同时还是旧金山州立大学、密苏里大学和宾夕法尼亚迪金森学院的客座教授。。王振西,男,1934年生,陕西省高陵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1949年5月参军,195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西北军政大学四大队、俄文队学员,西南军政大学俄文团学员,西南军区炮兵顾问翻译,西南军区司令部秘书、翻译,石家庄第二高级步兵学校学员,军事科学院外军研究部翻译、研究员。后任驻外大使馆武官。回国后,任国防大学高级指挥班学员,后在军事科学研究院作领导工作,正军职。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钱俊德,男,军事科学院原外国军事研究部研究员,大校军衔,专业技术4级,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中国军事学会会员,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从事外国军事学术研究41年来,在军事科学研究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
王振西,男,1934年生,陕西省高陵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1949年5月参军,195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西北军政大学四大队、俄文队学员,西南军政大学俄文团学员,西南军区炮兵顾问翻译,西南军区司令部秘书、翻译,石家庄第二高级步兵学校学员,军事科学院外军研究部翻译、研究员。后任驻外大使馆武官。回国后,任国防大学高级指挥班学员,后在军事科学研究院作领导工作,正军职。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 【目录】
-
前言与致谢/1
第一部分 视角
第一章 导言:五十年战争/3
比例尺问题/4
冷战与国际政治/8
第二章 美国与苏联的外交政策传统/19
美国/19
俄罗斯与苏联/30
第二部分 两极世界的出现(1941~1953)
导 言/45
第三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为和平而斗争(1941~1946)/48
全球主义与力量对比的变化/48
大同盟与欧洲战争/52
战时联盟的解体/57
联合国/59
世界经济的重建/61
波兰问题/63
德国问题/66
原子弹/66
1946年:国内形势与国际冲突/71
第四章 “两种生活方式”:欧洲的冷战(1947~1953)/78
冷战根源剖析/78
东欧/81
苏联的动机/82
美国的动机/85
遏制政策与杜鲁门主义/88
马歇尔计划、德国,以及欧洲的分裂(1947~1949)/93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决议及遏制的军事化/98
斯大林主义与国内外的冷战(1947~1953)/103
结论/107
第五章 冷战:远东(1945~1953)/109
亚洲与欧洲相比/109
超级大国在亚洲的利益/112
麦卡锡主义与美国远东政策的变化/115
中国与亚洲的动乱(1945~1950)/118
美国对日本的占领/122
朝鲜战争/124
结论/132
第三部分 全球主义与两极格局的局限性(1953~1964)
导 言/137
第六章 和平共处与不可调和的冲突(1953~1964)/141
超级大国的经济状况/141
非斯大林化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953~1964)/145
艾森豪威尔政府与苏联新领导/153
走向日内瓦级会议/155
日内瓦级会议/158
危机及其意义(1956~1961)/160
肯尼迪与赫鲁晓夫/163
第七章 核军备竞赛(1945~1963)/171
引言/171
美国的核战略/174
苏联的核战略/184
裁军还是控制军备?/189
古巴导弹危机/196
第八章 美国、苏联与第三世界(1953~1963)/207
依赖模式与独立模式/207
超级大国与第三世界:基本估计/215
中东:伊朗、苏伊士和黎巴嫩/218
东南亚/227
拉丁美洲:危地马拉与古巴/234
非洲:刚果/244
结论/247
第四部分 缓和及其局限性(1965~1981)
导 言/251
第九章 缓和的形成(1965~1973)/255
国际环境/255
缓和的国内因素/266
缓和的理论/270
缓和的实践/276
欧洲的缓和/284
结论/288
第十章 越南战争与超级大国的三角斗争/289
引言/289
越南与美国的国家利益/291
北越与中苏冲突/300
美国向中国开放/302
中国的动机/303
找到退出越南战争的方法/304
尼克松:个人因素/305
越南:胜利的代价/307
第十一章 压力下的缓和(1973~1981)/310
引言/310
美国:一个领袖受制约的国家?/312
苏联:一个领袖不受制约的国家?/315
军备控制与战略核论战(1974~1981)/319
欧洲进退维谷:西方与东方/328
控制不住的冲突:第三世界/341
安哥拉/343
非洲之角/346
阿富汗/350
伊朗革命/353
阿以冲突/355
古巴危机与尼加拉瓜危机/361
结论/364
第五部分 冷战与国际政治:结局(1981~1991)
导 言/369
第十二章 里根主义与共产主义幽灵/373
权力的过渡/373
超级大国的经济形势回顾/380
武器与人/386
烦恼不堪的西方盟国/397
超级大国、中东和中美洲/405
结论/412
第十三章 戈尔巴乔夫与世界新的动乱(1985~1991)/414
引言/414
苏联与共产主义的崩溃/417
东欧的革命/429
美国、苏联与冷战的终结/436
冷战终结与大千世界/448
第十四章 结束语/451
稳定问题/451
塑造未来/454
参考文献/463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