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通江县名人,老红军,著名军旅诗人张云晓《一把手的交谈》手稿 6页
  • 四川通江县名人,老红军,著名军旅诗人张云晓《一把手的交谈》手稿 6页
  • 四川通江县名人,老红军,著名军旅诗人张云晓《一把手的交谈》手稿 6页
  • 四川通江县名人,老红军,著名军旅诗人张云晓《一把手的交谈》手稿 6页
  • 四川通江县名人,老红军,著名军旅诗人张云晓《一把手的交谈》手稿 6页
  • 四川通江县名人,老红军,著名军旅诗人张云晓《一把手的交谈》手稿 6页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四川通江县名人,老红军,著名军旅诗人张云晓《一把手的交谈》手稿 6页

300 八五品

仅1件

浙江金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云晓

年代改革开放 (1977-1989)

页数6页

货号2024090321

上书时间2024-09-06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品相如图
商品描述
红军诗人——张云晓
news.online.sh.cn

在军旅中活跃着老中青三代诗人,他们手捧着自己创作的诗册,站成一个方阵,接受首长和战友们的检阅。站在方队前面的当数革命老前辈、红军诗人张云晓,他是长征的亲历者和歌颂者。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将军晚年创作颇丰,20多年来先后出版发行了《一个红军战士的诗》、《红宝石之歌》、《朝阳与浪花》、《红色旋律》、《永远的长征》等7部诗集,著名作家和诗人魏巍、钱光培、胡世宗等给张云晓的诗集写了序。他的诗集出版发行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赞扬,称赞他创作的一部部诗集是他长征历程的感情记录,又是为社会奉献的一份有价值的精神财富,每首诗的字里行间洋溢着红军诗人的豪情。

张云晓1921年1月出生在四川通江县朱元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2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当时他只有11岁,被称为“红小鬼”,不久踏上了两万五千里长征之路。他靠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爬雪山过草地,克服了种种困难,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拽着马尾巴走出了草地,胜利地到达了延安。如果说,长征是一部庄严的史诗,那么张云晓就是这部史诗的见证者和亲历者。

张云晓是笔者的老领导,上个世纪50年代我认识了他,后来我同他住在大连黑石礁一栋小别墅里。那时他是三兵团宣传部部长,我在他部下当干事。以后,张云晓又担任了外长山要塞区政治部副主任、沈阳军区文化部部长、旅大警备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88年我任旅大警备区干部部部长期间,去看望张云晓,他赠送给我一部他刚刚出版的处女作《一个红军战士的诗》,我手捧诗集兴奋不已,这是老红军用生命书写的一部长征史诗,又是一部用新诗来表现长征的诗,读后我受到了震撼,没有想到老红军创作出如此高品位、高质量的诗集。

熟知张云晓的人都知道,他写诗实属不易,遇到重重困难。首先他文化低,“诗路”很窄,尤其是对新诗缺乏研究。他阅读了许多有关新诗的资料,经常向“小字辈”诗人请教。《一个红军战士的诗》出版前,他带着厚厚的诗稿从大连跑到沈阳向诗人胡世宗请教。当年张云晓在沈阳军区当文化部部长时,胡世宗刚调到军区文化部创作室,他看完诗稿给予很高的评价,也同老部长就新诗创作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张云晓回到大连后对诗稿进行认真细致的修改,出版发行后,立即引起诗坛同行的关注。一名大诗人读了他的诗集后在《文艺报》上载文说:“作为一个时代的史诗和画卷都是由它的亲历者创造出来的。最能真切地感受它的,应该是那些亲历者们。可惜,在张云晓之前,从长征过来的人们,还没有为中国新诗坛留下长篇史诗作品。作为一位曾经致力于中国新诗历史研究的读书人,我要深深感谢您为中国新诗留下珍贵的力作,弥补了中国新诗史的一大缺项。”

张云晓在创作中遇到的又一个困难是疾病缠身,他在长征时留下了病根,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成了他创作中的“拦路虎”。先是患心脑血管疾病,后又罹患肺癌。这位在长征中多次与“死神”打过交道的老红军没有被病魔压倒,反倒激发了创作的激情,他说:“我要只争朝夕地创作,生命不息,创作不止。”为了争分夺秒,他有时一边化疗,一边打腹稿,有时打完针,拔下针头立即伏案创作。一个年轻的护士被他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感动,说:“这个老红军似乎对自己的生命看得并不重要,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他的诗。”张云晓在漫长的创作路上,以长征的精神征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相继出版了多部诗集,一些读者看后总是爱不释手。

随着岁月的流失,许多长征亲历者都把自己在这场伟大壮举中的切身感受带到另一个世界去了,亲历者在长征中的鲜活感受留下的太少太少了。张云晓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讴歌了红军和长征,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因此他的诗集受到了名家的赞赏。钱光培是我国新诗史学家,他对张云晓的诗评价很有权威性,他在《文艺报》上撰文称赞红军诗人创作的诗“是历史的创造者写出的创造历史的史篇”,认为“这样的诗集在‘五四’以来的新诗中,还是第一本”。魏巍同志在给张云晓诗集作的序中说:“现在确实有人把长征精神看得没有多少用了,在这样的时候,大概特别需要这样的红诗。”

《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文艺报》、《解放军文艺》等16家报刊发表了20多篇文艺评论,高度评价张云晓的“将红色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是的,老红军张云晓对长征的重要意义有着独特的理解,他在一首诗中写道:“长征是胜利,长征是精神。长征是艰苦,长征是光荣。若没有长征,便没有如今。”

1983年,张云晓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在他的倡议下,组建了大连老兵报告团,他担任了团长。近30年来他们给部队和地方院校作报告数万场,听众700多万人次。他在报告中用长征精神滋润了人们的心田,他的足迹遍及21个省市,受到了李长春、刘云山、徐才厚等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和赞扬。

2005年秋天,我去看望张云晓时,惊喜地得知由于老人对红诗作出的贡献,他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成为唯一的红军会员,可是他谦虚地说:“我是作协的一个新兵,是永远毕不了业的小学生。”年逾九秩高寿的张云晓至今不服老,他决心用有限的生命创作更多的作品奉献给人民。我深信中国新诗不会忘记他——一位用生命写了长征史诗的老红军!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品相如图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