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书籍四川盆地耕地氮磷损失及防控技术林超文 著9787030788559新华仓库多仓直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书籍四川盆地耕地氮磷损失及防控技术林超文 著9787030788559新华仓库多仓直发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79.76 8.1折 98 全新

库存25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林超文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788559

出版时间2024-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1203354688

上书时间2024-10-02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四川盆地耕地现状 1
1.1.1 四川省人增地减矛盾突出 1
1.1.2 四川省坡耕地问题突出 1
1.1.3 四川省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2
1.1.4 农业生产技术的新要求 4
1.1.5 四川省耕地作为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4
1.2 耕地研究进展 5
1.2.1 坡耕地流域水土、养分流失源 5
1.2.2 坡耕地田块养分流失机理 5
1.2.3 坡耕地田块水土流失机理 6
1.2.4 坡耕地水土、养分流失防治技术 6
1.2.5 氨挥发研究 7
1.2.6 面源污染研究 7
第2章 四川省种植业生产基本情况 9
2.1 四川省土地利用情况 9
2.1.1 四川省土地利用现状 9
2.1.2 四川省农用地在各市(州)的分布 9
2.1.3 四川省耕地在各市(州)的分布 11
2.1.4 四川省旱地及水田在各市(州)的分布 13
2.1.5 四川省园地在各市(州)的分布 15
2.1.6 四川省保护地在各市(州)的分布 16
2.2 四川省农用地类型概况 18
2.2.1 四川省各市(州)土地类型的分布 18
2.2.2 坡地中梯田改造与种植情况 20
2.2.3 坡地中梯田与非梯田利用情况 21
第3章 四川省化肥施用情况 25
3.1 四川省分种植模式肥料施用情况 25
3.1.1 四川省分种植模式磷肥施用情况 25
3.1.2 四川省分种植模式氮肥施用情况 27
3.2 各市(州)种植业肥料施用量 29
3.2.1 各市(州)种植业磷肥的施用量 29
3.2.2 各市(州)种植业氮肥的施用量 31
3.2.3 各市(州)种植业钾肥的施用量 32
第4章 坡耕地流域水土、养分流失源研究 35
4.1 小流域输沙特征 35
4.1.1 小流域悬推比及输沙来源 35
4.1.2 小流域输移比 36
4.1.3 小流域土壤侵蚀模数的评价 36
4.2 小流域径流和土壤侵蚀的时空分布 38
4.2.1 小流域径流和土壤侵蚀的时间分布 38
4.2.2 小流域径流和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 40
4.3 小流域养分流失的时空变化 42
4.3.1 小流域各形态营养元素浓度的动态变化 42
4.3.2 小流域各形态营养元素流失量的时间变化 44
4.3.3 小流域各形态营养元素流失源分析 46
第5章 坡耕地田块水土养分流失途径、通量及影响因素 49
5.1 坡耕地田块养分流失量和途径 49
5.1.1 雨强对田块养分流失量和途径的影响 49
5.1.2 耕作和覆盖方式对田块养分流失量和途径的影响 51
5.1.3 平衡施肥对田块养分流失量和途径的影响 54
5.1.4 施肥方式对坡耕地水肥流失量和途径的影响 57
5.2 坡耕地雨水蓄积量及影响因子 60
5.2.1 雨强及耕作方式对地表径流、壤中流总深的影响 60
5.2.2 雨强及耕作方式对雨水蓄积量的影响 61
5.2.3 不同雨强条件下平衡施肥对径流深和雨水土壤蓄积率的影响 61
5.2.4 土层厚度对地表径流和壤中流的影响 62
5.2.5 覆盖方式对雨水蓄积量的影响 63
第6章 坡耕地水土、养分流失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64
6.1 平作秸秆覆盖技术研究与应用 64
6.1.1 平作秸秆覆盖技术对径流深的影响 64
6.1.2 平作秸秆覆盖技术对土壤侵蚀量和雨水土壤蓄积量的影响 65
6.1.3 平作秸秆覆盖技术对养分流失量的影响 65
6.1.4 平作秸秆覆盖技术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67
6.1.5 平作秸秆覆盖技术的应用 67
6.2 分带间耕技术研究与应用 68
6.2.1 分带间耕技术对径流深和土壤侵蚀量的影响 68
6.2.2 分带间耕技术对养分流失量的影响 69
6.2.3 分带间耕技术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70
6.2.4 分带间耕技术的应用 70
6.3 粮草套种技术研究与应用 71
6.3.1 粮草套种技术对水土流失控制效应 71
6.3.2 粮草套种技术对作物的产出效应 72
6.3.3 粮草套种技术的应用 74
6.4 饲草缓冲带技术研究与应用 75
6.4.1 饲草缓冲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75
6.4.2 饲草缓冲带对坡耕地微地形的影响 76
6.4.3 饲草缓冲带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77
6.4.4 饲草缓冲带技术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85
6.4.5 饲草缓冲带技术的应用 85
第7章 四川省农田氮、磷流失概况 87
7.1 四川省农田氮、磷流失总体概况 87
7.1.1 四川省农田氮、磷、钾肥料施用量 87
7.1.2 种植业源氮、磷的流失总量 88
7.2 四川省各市(州)氮、磷流失概况 88
7.2.1 各市(州)种植业源农田磷的流失量 88
7.2.2 各市(州)种植业源农田氮流失量 90
7.2.3 各市(州)种植业源农田铵态氮流失量 92
7.2.4 各市(州)种植业源总氮流失量构成 94
7.3 四川省分种植模式氮、磷流失概况 96
7.3.1 四川省分种植模式磷流失量 96
7.3.2 四川省分种植模式铵态氮流失量 98
7.3.3 四川省分种植模式总氮流失量 99
7.4 沱江流域典型农业小流域氮和磷排放特征 101
7.4.1 降雨量及径流量变化特征 101
7.4.2 氮污染物排放量及排放特征 102
7.4.3 磷污染物排放量及排放特征 104
7.5 施肥和秸秆覆盖对成都平原区农田氮素和磷素流失的影响 106
7.5.1 降雨量及氮、磷沉降变化特征 106
7.5.2 农田地表径流深及氮素流失量 108
7.5.3 农田地表径流磷素流失量 111
7.6 持续性秸秆还田与减施化肥对水稻产量和氮磷径流流失的影响 113
7.6.1 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与养分累积量的影响 113
7.6.2 农田径流量及径流氮磷的质量浓度变化 114
7.6.3 不同施肥方式对农田氮磷流失量及流失形态特征的影响 117
7.6.4 农田土壤养分及pH变化 118
第8章 稻田氨挥发特征及防控技术研究 119
8.1 四川盆地稻田氨挥发通量及影响因素 119
8.1.1 施氮量对氨挥发量的影响 119
8.1.2 田面水温度和pH 对氨挥发通量的影响 120
8.1.3 四川盆地稻田氨挥发通量日变化 121
8.2 施氮量和田面水含氮量对紫色土丘陵区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122
8.2.1 NH3挥发通量 122
8.2.2 NH3挥发总量 123
8.2.3 稻田田面水含氮量 124
8.2.4 田面水含氮量对稻田NH3挥发的影响 126
8.3 不同施氮量对紫色土大白菜季产量和氨挥发的影响 127
8.3.1 不同施氮水平对大白菜产量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127
8.3.2 不同施氮水平下氨挥发损失速率的动态变化 128
8.3.3 不同施氮水平对氨挥发的影响 129
8.3.4 土壤温度与氨挥发量的关系 131
8.4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川中紫色土丘陵区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131
8.4.1 不同有机肥替代处理的田间NH3 挥发通量 131
8.4.2 不同有机肥替代处理的田间NH3 挥发总量 132
8.4.3 不同有机肥替代处理的田面水含氮量 133
8.4.4 稻田NH3挥发与田面水氮形态的相关性 134
8.4.5 不同有机肥替代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135
8.5 抑制剂NBPT对紫色土稻油轮作体系氨挥发和产量的影响 136
8.5.1 不同脲酶抑制剂处理的田间氨挥发监测 136
8.5.2 稻油轮作模式体系下田间氮沉降 137
8.5.3 作物产量及氮肥利用率 139
8.6 水稻秸秆和脲酶抑制剂联合使用对油菜地氨挥发、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139
8.6.1 油菜地氨挥发速率 139
8.6.2 油菜地累积氨挥发量 141
8.6.3 油菜产量、吸氮量及氮肥利用率 142
第9章 社会、生态效益及应用前景 145
9.1 社会效益 145
9.2 环境生态效益 146
9.3 应用前景 146
参考文献 147

内容摘要
本书通过对四川耕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阐明四川省不同耕地类型的分布情况及不同种植模式的面积分布情况;通过对四川省不同地区和不同种植模式的化肥施用情况的分析,阐明四川省不同地区及不同种植模式下肥料施用量、氮/磷流失风险等,根据坡耕地养分流失特征、不同种植模式养分流失特征和不同地区养分流失特征等,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宜的氮、磷损失防控技术。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