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书籍村镇社区微气候评价与优化设计研究彭昌海 等9787561873397新华仓库多仓直发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
69
6.6折
¥
105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彭昌海 等
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873397
出版时间2022-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05元
货号1202857632
上书时间2024-09-2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上篇 村镇空间形态对其微气候环境的影响与优化研究——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6个村镇为例
第一章 上篇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村镇室外热环境测量与热舒适度感受评价
2.1 村镇室外热环境测量
2.2 室外热舒适度指标概述
2.3 村镇主观人体热感觉实验方案
2.4 人体主观热感觉与舒适度指标评价值的关系
2.5 室外热舒适度指标的适用性评价
2.6 对适用性评价结果的讨论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典型气象日的选取方法与舒适度评价
3.1 概述
3.2 典型气象日的选取方法——以西望村为例
3.3 典型气象日的热环境模拟模型设置与验证——以西望村为例
3.4 典型气象日数据应用下的热舒适度模拟结果与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主成分提取—聚类的村镇气候类型研究
4.1 研究对象与分析时段的选取
4.2 长江中下游地区村镇冬、夏季气候类型划分研究
4.3 村镇冬、夏季气候类型划分下的对比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西望村空间形态因子对室外热舒适度影响的机理研究
5.1 村镇空间形态因子的选取与计算
5.2 单一空间形态因子对室外热舒适度的影响
5.3 村镇空间形态因子与室外热舒适度的耦合关系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室外舒适度提升的村镇空间优化
6.1 村镇室外空间舒适度提升的策略
6.2 村镇室外空间舒适度快速评价算法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内容总结
7.2 科学意义和创新价值
7.3 村镇微气候研究的独特性讨论
7.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符号列表
附录B 调研村镇测试区域与测点环境
附录C 村镇室外主观热感觉调查问卷
附录D 各舒适度指标热感觉判定指数与实际热感觉投票的交叉表
附录E 西望村冬、夏季气象日聚类分析的结果检验
附录F 长江中下游地区6个村镇冬、夏季的气候记录情况
附录G 村镇空间形态因子的自动提取计算方法
附录H 长江中下游地区6个村镇冬、夏季气象日聚类分析的结果检验
下篇 基于微气候环境的村镇社区空间形态量化研究——以苏南地区为例
第八章 下篇绪论
8.1 研究缘起
8.2 研究目的与意义
8.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8.4 研究内容与方法
8.5 研究框架
第九章 基础数据采集与分析
9.1 苏南地区气候特征
9.2 村镇社区空间形态分析
9.3 村镇热环境实测分析
9.4 本章小结
第十章 村镇社区空间形态对热环境影响研究
10.1 研究对象选取与描述
10.2 村镇社区热环境模拟计算方法
10.3 风速与村镇社区空间形态参数的量化关系
10.4 空气温度与村镇社区空间形态参数的量化关系
10.5 热舒适度指标与村镇社区空间形态参数的量化关系
10.6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总结与展望
11.1 研究总结
11.2 创新与不足
11.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各基准模型空间布局示意图
附录B 各基准模型空间形态参数汇总
附录C 气象数据文件处理方法
内容摘要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人们对村镇的室外微气候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村镇室外空间形态与微气候环境的关系机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村镇的建筑布局、环境特点、气候特征均与城市有较大差异,城市的形态与微气候环境的关联机制对村镇而言并不一定适用。本书分上篇和下篇两个部分,层层深入研究村镇社区微气候与其空间形态的量化关系、微气候评价方法、优化设计策略。其中,上篇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6个村镇为例,研究村镇空间形态对其微气候环境的影响与优化,提出一种基于提升舒适度的村镇空间评价、识别和优化的方法,以指导该区域村镇的气候适应性规划设计,并特别探索了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西望村空间形态因子对室外热舒适度影响的机理;下篇将研究范围从西望村扩大到苏南地区,根据该地区常见的空间形态布局方式,建立了48个基准模型,分96种冬、夏季工况,进一步深入研究基于微气候环境的村镇社区空间形态量化关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