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社会治理:数字信用和数字规则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数字社会治理:数字信用和数字规则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支持开票

48.41 5.5折 88 全新

库存10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唐斯斯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6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文轩9.15

上书时间2024-09-06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唐斯斯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3-06
  • 版次 1
  • ISBN 9787121457609
  • 定价 8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4页
  • 字数 300千字
【内容简介】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需要从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等方面着手。\"数字社会”的研究国内尚不系统。本书拟从\"数字信用”与\"数字规则”两个全新的维度探究数字社会发展与治理。其中,\"数字信用”既是数字社会构建的重要基石也是数字社会治理的\"软规则”,\"数字规则”更多从法律法规层面思考如何加快构建数字社会发展的\"硬约束”,在此基础上探索构建适用于我国发展需要的、有中国特色的数字治理体系,给出数字社会治理的\"中国方案”,提升未来我国在全球数字空间的竞争力。
【作者简介】
唐斯斯,博士,副研究员,国家信息中心学术办主任、科研管理处处长,支撑和配合有关部门参与了国家数字经济、智慧城市、大数据、信息化等相关政策研究、文件起草和重大项目推进工作。近年来,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2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十届中青年干部经济论坛三等奖1次,国家信息中心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4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2次,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优秀研究成果奖二等奖1次,国家信息中心中青年干部经济论坛二等奖2次,2020年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还曾得到“2015年北京市优秀人才资助项目”资助等;出版专著3部,参编图书多部;发表文章30余篇。张延强,男,博士、高级工程师,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战略规划处副处长,国家信息中心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首席工程师,区块链服务网络发展联盟副秘书长。主要从事智慧城市、数字经济、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化相关领域的政策研究、战略咨询、规划设计研究。近年来主持和参与烟台市、吉林市、驻马店市、淄博市、青岛市、潍坊市、沧州市、北京市西城区等30多个城市和地区的智慧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大数据、数字经济规划等。曾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1次,国家信息中心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1次、二等奖5次、三等奖1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参与编写图书2部;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
【目录】
第1章  缘起:“数字化”重塑社会形态001

1.1  数字社会的进化002

1.1.1  从狩猎社会到数字社会002

1.1.2  信息社会的再认识:知识和效率004

1.1.3  数字社会的再进化:数据和计算006

1.1.4  数字社会的内涵:基于知识主义和技术主义维度007

1.2  数字社会治理的逻辑起点009

1.2.1  社会存在数字化010

1.2.2  社会连接畅通化011

1.2.3  智能计算泛在化012

1.2.4  组织结构扁平化014

1.2.5  权力机制重构化015

1.2.6  数字风险复杂化016

1.3  新视角下数字社会构建的基本要素018

1.3.1  数据要素成为数字社会的新生产要素020

1.3.2  数字身份成为数字社会的新逻辑起点025

1.3.3  数字技术成为数字社会的新动力引擎029

1.3.4  数字信用成为数字社会的新构建基石034

1.3.5  数字规则成为数字社会的新治理基准035

?

上篇  数字信用——数字社会构建的新基石与“软规则”

第2章  认知:什么是数字信用?038

2.1  信任是维系人类文明社会的基因040

2.1.1  信任理论——数字信用的理论基础040

2.1.2  人类文明形态发展下的信任关系演变041

2.1.3  数字信任关系的形成047

2.1.4  从数字信任到数字信用055

2.2  数字信用的形成动因057

2.2.1  根本动因:数字社会形态下传统信任关系失灵与新信任

关系缺位叠加058

2.2.2  直接动因:数字社会形态下新信任机制构建需求迫切060

2.3  数字信用的本质内涵062

2.3.1  数字信用的界定062

2.3.2  数字信用的主要特性064

2.4  数字信用的构建逻辑 (以数建信、以数增信、以数治信)068

2.4.1  数字信用演进过程068

2.4.2  数字信用构建“三部曲”072

第3章  基石:基于数字信用的典型应用场景084

3.1  中国语境下的现代社会信用体系085

3.1.1  社会信用体系的内涵与内容构成085

3.1.2  充分认识社会信用体系的治理属性086

3.1.3  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088

3.1.4  建立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089

3.2  数字信用精准描绘信用画像090

3.2.1  自然人(个人)信用画像090

3.2.2  市场主体(企业)信用画像094

3.2.3  政府部门信用画像096

3.3  数字信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099

3.3.1  数字信用是社会化的金融基础设施099

3.3.2  数字信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102

3.3.3  数字信用经济风险抵御能力增强104

3.4  数字信用促进数字经济升级109

3.4.1  以数字信用构建数字交易诚信环境109

3.4.2  以数字信用加速数据要素交易流通112

3.4.3  数字信用为数字经济稳定发展保驾护航113

3.5  数字信用赋能城市治理创新115

3.5.1  以数字信用优化城市公共产品供给115

3.5.2  以数字信用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创新117

3.5.3  以数字信用提升城市风险防范能力119

第4章  治理:基于数字信用的社会治理新探索123

4.1  新型数字信任架构助推社会善治125

4.1.1  数字信任推动社会治理主体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125

4.1.2  数字信任推动社会治理理念由刚性管制向柔性服务转变126

4.1.3  数字信任推动社会治理空间由平面化向网络化转变127

4.2  数字信用赋予数字资产新范式128

4.2.1  数字货币的信用传承129

4.2.2  数字资产的基础设施——区块链131

4.2.3  数字资产交易的原理134

4.2.4  数字收藏品的兴起135

4.3  数字信用增强政府数字化治理效能137

4.3.1  以数字信用平台提升政府规制能力137

4.3.2  数字信任提升政府数字治理合法化138

4.3.3  以数字信用驱动政府业务模式创新138

4.3.4  以数字信用机制加速政府数字化转型139

4.4  以数字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140

4.4.1  基于数字信用的全链条监管140

4.4.2  基于数字信用的分级分类监管141

4.4.3  基于数字信用的精准监管142

4.4.4  基于数字信用的联合监管144

下篇  数字规则——数字社会治理的新基准与“硬约束”

第5章  变革:数字规则体系构建过程中面临的问题147

5.1  什么是数字规则148

5.1.1  数字规则的概念148

5.1.2  数字规则的特征149

5.1.3  数字规则的形式150

5.2  新发展需要与旧规则体系的冲突151

5.2.1  社会数字化与个人利益的冲突151

5.2.2  数字价值化与社会公正的冲突153

5.2.3  数据流动化与数字安全的冲突154

5.3  新规则体系构建需要直面的问题156

5.3.1  个人信息保护难问题156

5.3.2  数据交易难问题158

5.3.3  数字市场失灵问题158

5.3.4  政务数据共享难159

5.4  数字规则体系的建构逻辑160

5.4.1  数字“三权”:数字规则体系构建的基石162

5.4.2  良好数字生态:数字规则体系构建的目标165

5.4.3  数字行为规范:数字规则体系构建的内核169

第6章  探路:全球数字规则体系构建初探170

6.1  各国围绕数字治理加快建章立制171

6.1.1  从法律层面加快推进数据开放共享171

6.1.2  数据流通交易监管尚处于探索阶段179

6.1.3  致力于构建与本国产业战略相应的数据跨境政策183

6.1.4  加快重塑数字竞争秩序189

6.1.5  全球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与执法实践不断丰富193

6.2  我国数字法律框架体系初步形成202

6.2.1  数据保护正当其时205

6.2.2  数据共享纵深推进207

6.2.3  数据交易积极探索209

6.2.4  数据跨境治理逐步推进214

6.2.5  数字市场竞争同步规制216

6.3  现有数字规则体系构建中的困境218

6.3.1  国外:大国数字规则博弈日趋激烈218

6.3.2  国内:数字规则制度体系有待完善221

第7章  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数字社会治理规则体系224

7.1  数字安全保护规则226

7.1.1  基于政府、企业、公民多元主体的“利益平衡”权力体系226

7.1.2  基于数据生命周期与信息敏感度的安全保护框架体系229

7.1.3  基于多样化约束手段的全方位数据保护规则体系234

7.2  数字开放共享规则242

7.2.1  数字开放共享的权利基础:公共数据权242

7.2.2  数据开放共享的框架体系:以数据开放全过程和

数据质量管理为主线244

7.2.3  数据开放规则体系:立法先行、标准保障249

7.3  数字资产交易规则254

7.3.1  数据产权的讨论与界定254

7.3.2  数字交易流通框架258

7.3.3  数字交易流通规则体系的构建:权属明确、高效融通、

全程可控264

7.4  数据跨境流动规则269

7.4.1  构建数据跨境流动规则的四大考量因素269

7.4.2  数据跨境流动规则的框架体系272

7.4.3  数据跨境流动的规则构建276

7.5  数字竞争秩序规则281

7.5.1  坚持依法科学包容审慎监管原则281

7.5.2  构建多视角监管框架285

7.5.3  完善数字市场竞争规则体系292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