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探究的艺术:迈向艺术、科学与技术的新合作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作为探究的艺术:迈向艺术、科学与技术的新合作

正版书籍如有疑问请咨询客服支持开票书友放心购买

66 5.0折 132 全新

库存20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荷]马尔哈·毕吉特 著;张钟萄、方伟 译

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文轩6.22

上书时间2024-06-23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荷]马尔哈·毕吉特 著;张钟萄、方伟 译
  • 出版社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2-01
  • 版次 1
  • ISBN 9787550327337
  • 定价 13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9页
【内容简介】
  《作为探究的艺术:迈向艺术、科学与技术的新合作》提出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艺术、技术与环境中的艺术的另一种艺术史方法。
  《作为探究的艺术:迈向艺术、科学与技术的新合作》着重寻找一种新的艺术概念,探索艺术家的不同角色,它们从跨学科生产与合作的新模式出发,讨论公共空间艺术与新媒介艺术的发展。此外,马尔哈・毕吉特认为,讨论这些艺术作品的探究性质需要一种关涉“领域”的表述,需要将艺术视为语境下的一系列关系。她认为,这场“运动”可能最终为视觉艺术的新范式埋下了种子。
  《作为探究的艺术:迈向艺术、科学与技术的新合作》以详实的材料与直观描述呈现的艺术家包括:杰克・伯纳姆、“艺术与技术项目”、克菜斯・劳森伯格、汉斯・哈克、罗伯特・史密森、詹姆斯・特瑞尔、罗伯特・欧文、艾伦・桑菲斯特、哈里森夫妇、白南准、比尔・维奥拉、保罗・瑞安,以及瓦苏尔卡夫妇等。
  “边界计划”是由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在2020年启动的研创计划,它深信艺术不仅能够,也必须在突破与划定边界之间不断追问和演绎。其研究出版的一个方向围绕雕塑与公共艺术,传递与艺术作为一个“形象”的文化与社会意义相关联的普遍性问题。“边界计划”提倡一种“阅读”的过程,并与来者共筑一个无界却有形的生态。
【作者简介】
  马尔哈・毕吉特(Marga Bijvoet),1948年出生于荷兰奥尔登扎尔(Oldenzaal)。她在格罗宁根大学(University of Groningen)学习艺术史,在鹿特丹伊拉斯谟大学(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以研究1965至1995年间美国艺术中艺术、科学和技术间的跨学科关系获得博士学位。她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长滩艺术博物馆任策展人,在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担任客座策展人,并在多所大学和艺术学院巡回演讲。其研究领域包括:(当代)公共空间中的艺术、环境艺术形式与自然,以及(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雕塑。除为艺术杂志撰稿外,其他还著有包括《艺术的绿化》和《在天地之间》。现以独立作家身份居住在德国科隆附近。

  张钟萄,从哲学系获得博士学位,后于中国美术学院从事艺术哲学与当代艺术研究,并在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教授相关课程。研究方向还包括伦理学与数字文化。近期策划出版《接连不断:特定场域艺术与地方身份》《装置艺术:一部批评史》《作为探究的艺术:迈向艺术、科学与技术的新合作》,以及《公共艺术词典》等。他同时也撰写艺术评论。

  方伟,独立译者,从事艺术译介与国际法研究。曾学习航海技术。
【目录】
致“边界”

边界计划・雕塑与公共艺术
中文版序
致谢

第一部分
导论
第一章 艺术与技术运动
第二章 几个跨学科合作的项目
第三章 艺术乃是一组关系

第二部分
第四章 汉斯・哈克:系统艺术家
第五章 罗伯特・史密森:为雕塑空间寻找一种新范式
第六章 阔步走进环境
第七章 罗伯特・欧文:作为探究的艺术
第八章 身为生态学家的艺术家
第九章 迈向公共空间中的艺术

第三部分
第十章 白南准:媒介愿景
第十一章 比尔・维奥拉:再度近观现实
第十二章 保罗・瑞安:从电视游击战到生态频道
第十三章 录像现象学:瓦苏卡尔夫妇

结论
注释
译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