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文正版少量八品精装】《 列宁格勒会战 1941—1944·典藏版》
不仅对列宁格勒战斗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更扩大了世界对伟大卫国战争的广泛认识。通过大量前未公开的苏德双方资料,对历史观点做出了重大纠正,并将成为隽永的主题和成就。
¥
64.95
¥
259.8
八品
仅1件
作者[美] 戴维·M. 格兰茨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18121
出版时间2018-05
版次1
印刷时间2018-05
印次1
印数1千册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752页
字数740千字
定价259.8元
货号1389-1
上书时间2024-04-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实物有轻微瑕疵和污渍,介意请慎拍
- 商品描述
-
内容简介
二战期间,列宁格勒格勒保卫战堪称一场史诗般的战役,在现代战争史上异常惨烈悲壮。列宁格勒是第三帝国“闪电战”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是俄国革命的发源地,希特勒妄图通过迅速占领该地来瓦解苏联军民的抵抗意志,但苏军顽强的抵抗使之成为泡影。两个巨人交战三年,在恶劣的天气、地形条件和令人震惊的阵亡数字面前,进攻和反攻如此无情。
本书广泛记叙了诸多战斗的谋划、实施和结果,包括在封锁期间发生的“被遗忘的战斗”。如1941年6月和7月的边界战斗;解放南列宁格勒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战争,包括卢加、纳尔瓦、普斯科夫和奥斯特罗夫的战斗;解放北列宁格勒的战斗,包括维堡行动,以及企图入侵芬兰的失败。并分析了这些战斗如何影响了列宁格勒的斗争,又如何影响东线的其他战区,迫使德国人进入长期的溃退。
编辑推荐
不仅对列宁格勒战斗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更扩大了世界对伟大卫国战争的广泛认识。通过大量前未公开的苏德双方资料,对历史观点做出了重大纠正,并将成为隽永的主题和成就。——约翰·埃里克森《斯大林格勒之路》作者
二战的东线战场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马尔科姆·麦金托什《苏联武装力量史》作者二战伟大的运动之一。——詹姆斯·科卢姆《闪电战根基》《空军》的作者
作者简介
戴维·M. 格兰茨(DAVID M. GLANTZ),1942年1月11日生于美*纽约州,美*陆军退役上校,毕业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美*陆军指挥和总参学院以及国防语言学院等。曾作为野战炮兵军官在越南服役,后从事苏联陆军研究工作。1993年以美*陆军外国军事研究办公室主任身份退役,并继续担任《斯拉夫军事研究杂志》的编辑和俄罗斯联邦自然科学院成员。他笔耕不辍,慧眼所及,不仅涉及苏联的军事理论和战术,而且特别关注了苏德战争中历来不被重视的部分,即“被遗忘的战斗”,独立编著与合作作品包括《二战中的苏联军事欺骗》《从顿河到第聂伯河:1942年12月-1943年8月的苏军攻势》《苏联的军事战略》《巴巴罗萨行动:1941年希特勒入侵苏联》《列宁格勒会战:1941-1944》《哈尔科夫1942》《朱可夫的*大失败:1942年的火星战役》《库尔斯克会战》,两卷本《八月风暴》、三卷本《斯大林格勒会战》、四卷本《1941年斯摩棱斯克之战》和即将出版的《白俄罗斯之战:1943年10月至1944年4月间红军被遗忘的战斗》等。由于利用了苏德双方一手档案材料和二手作战总结,其作品难能可贵地既公正地高度评价了苏联人民和军队的巨大功绩和军事艺术,又揭露了很多不为人知的败绩,其著作不仅在缺乏苏联资料的西方,甚至在俄罗斯国内都产生了巨大反响。2015年,他被俄联邦国防部长绍伊古大将授予“加强军事合作”奖章。
小小冰人,专业军事历史译者。从事二战史的研究与翻译十几年,翻译战史类作品近五十部。如:《雪白*红:一名德军士兵的东线回忆录》《亡命排:阿富汗战争中的英雄、叛徒、异见者和手足情》《东进:苏德战争(1941-1943)》《焦土:苏德战争(1943-1944)》《空中英豪:美*第八航空队对纳粹德国的空中之战》《致命打击:一个德国士兵的苏德战争回忆录》《普鲁士之战:1944-1945》《诺曼底的六支军队:从D日到巴黎解放(1944年6月6日-8月25日)》三卷本《斯大林格勒会战》等多部书。
目录
前言
书中主要人物
第一部 巴巴罗萨
第一章 彼得和列宁之城
第二章 目标,列宁格勒
第三章 列宁格勒的防御
第四章 包围战
第*部 封锁
第五章 围困中的冬季
第六章 虚幻的希望
第七章 落空的希望
第八章 持续的围困
第九章 打破封锁
第十章 僵持
第三部 胜利
第十一章 解放
第十二章 冲向纳尔瓦、卢加和“豹”防线
第十三章 列宁格勒州北部地区的解放
第十四章 总结
附录
附录A 德国绝密策划文件
附录B 苏联策划文件
附录C 红军作战序列
附录D 德军作战序列
附录E 红军与德军的粗略对比
附录F 苏联的军事伤亡
附录G 列宁格勒围困期间的平民损失数(估计)
序言
二战期间,苏联与纳粹德国漫长而又残酷的斗争中,没有哪一章节比庞大、历时三年的列宁格勒会战更充满戏剧性、牺牲和纯粹的人类苦难。列宁格勒诞生在战争中,是一座不朽的革命熔炉,对沙皇和共产党人而言,她也是俄国位于西部的门户,但在其敌人看来,这座沙皇彼得之城一直是俄罗斯帝国以及后来的布尔什维克苏联一个巨大、通常有些不祥的**象征,甚至是某种潜在的威胁。因此,阿道夫·希特勒将苏联定为德国攫夺生存空间的主要目标后,这座彼得和列宁之城成为他无情野心的重点之一,这不难理解。这座城市重要的象征性、战略性和意识形态意义无可替代。
俄罗斯和西方历史学家及记者们撰写的数千部著作,记录下列宁格勒战时磨难的戏剧性过程。其中大多描绘并纪念列宁格勒居民在围困期间遭受的巨大苦难。对人类之痛苦和与围困相关之苦难生动而又深刻的描述,使一些著作成为真正的经典之作,例如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的《列宁格勒被困九百天》和德米特里·巴甫洛夫的《列宁格勒1941:封锁》。数千名遭受苦难的平民撰写的个人回忆录,有些较为真实,有些则不足为信,为封锁期间可怕的生活全景添枝加叶。虽然城内居民的丧生人数仍存有争议,但对于列宁格勒居民在近三年严峻考验期间经历的痛苦或饱受折磨的生活,其性质和规模无可置疑。
然而,到目前为止,即便那些*出色的著作也只为人类的痛苦和忍耐这个庞大的故事提供了部分背景。与红军在整个战争期间的军事行动一样,列宁格勒保卫战军事方面的问题依然晦暗不明,这一点令人难以置信。虽然数百位苏联军事历史学家撰写了关于这场战役的大量著作,但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束缚迫使这些作者故意混淆或干脆忽略了实际发生在该地区的诸多战斗。出于****利益、维护政治和军事声誉的考虑,以及避免政治或军事尴尬的简单想法,导致历史记录中出现了巨大的缺口。这些历史空白包括长期围困期间一些*殊死、*激烈的战斗。
与整个战争期间一样,红军庞大军事斗争的人为影响范畴同样晦涩不清。与前线其他地段一样,围困期间在列宁格勒及周边参加红军军事行动的数十位将领、政治委员、*级指挥员,在回忆录或回忆文章中描述了他们的经历。虽然从大体而言较为准确,但这些回忆录和回忆文章,几乎都在写作期间受到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束缚,因而存在严重缺陷。1991年苏联解体后,这些受到严格审查的回忆录流出了几个未删节版,但同样带有审查员的标记,而其作者早已故去,无法重新加以修订。
就历史记录而言不幸的是,与其德国对手不同,记录下自己战时经历的红军士兵寥寥**,仅仅是因为相关条令禁止他们这样做。战争期间不允许书写日记,战后又害怕受到责难,加之缺乏出版渠道,导致普通红军士兵难以透露他们的亲身经历。1991年苏联解体后,一些老兵终于克服恐惧和相关禁令,推出了一些简短的回忆录。但是,这些著作少得可怜,而且,奋笔疾书的老兵们缺乏相关档案,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风烛残年。
以德方视角撰写的历史记录也不足以填补大量历史空白。德方参与者和历史学家们沉醉于一场场壮观、貌似战无不胜的庞大战役,这些规模**的会战构成了他们眼中东线战事的特点,他们既没有兴趣,也没有时间和能力发现并注意到红军军事行动的复杂性。这一点尤其适用于红军失败的战役,战争期间被遗忘的战斗,缺失的40%中的大部分隶属于该范畴。
近期公开的俄罗斯档案终于使我们得以着手纠正列宁格勒会战和整个战争中的相关作战记录①。我们将德国诸集团军群、集团军和辖内各部队长期存在的大批档案资料与俄罗斯新近公开的文件加以对比,从而开始填补历史记录的空白,这是有史以来的*次。
遗憾的是,由于缺乏士兵们的个人回忆录,本书主要是一部军事作战史。书中并未重复已出版之杰作对围困期间前所**的人类苦难所做的描述,而是力图对军事行动加以更全面、更准确的叙述,这些军事行动为列宁格勒发生的**提供了*要的背景。另外,列宁格勒居民在炮火下经历了900天史*前例的考验,对于其间发生的事情,重建公众的观点无疑是个漫长的过程,而本书代表了一个*普通的开始。谨以此书献给丧生于战斗和围困期间的160~200万军民、伤残的240万士兵、在疏散或围困中得以生还的160万平民,以及因列宁格勒之战留下心灵创伤的无数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