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有机化学:结构与原理/高等学校教材(全新正版)
¥
18
4.9折
¥
37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席婵娟、邓耿 著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0-1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席婵娟、邓耿 著
-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2
-
版次
1
-
ISBN
9787040470307
-
定价
37.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6页
-
字数
44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高等学校教材
- 【内容简介】
-
《物理有机化学:结构与原理/高等学校教材》以结构和原理为主线,首先从有机分子结构出发,按不同层次分析其电子结构(第一章)、立体结构(第二章)和超分子结构(第三章),然后引入基本的有机反应原理(第四章),绺而讨论有机反应中间体(第五章)、有机反应的溶剂环境(第六章)和酸碱条件(第七章),之后再深入论述有机反应中的电子行为(第八章),最后介绍研究有机反应的实验方法(第九章)。每一章后还配有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读者可以通过练习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书后配有彩色插图帮助读者直观立体地理解分子轨道等内容。
《物理有机化学:结构与原理/高等学校教材》可以作为综合性大学化学类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材,亦可作为其他院校相关专业教材或参考书。
- 【目录】
-
第一章 有机分子的电子结构
1.1 概述
1.2 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键
1.2.1 共价键
1.2.2 氢键
1.2.3 分子间相互作用
1.3 经典结构理论
1.3.1 Lewis-结构和共振论
1.3.2 VSEPR模型
1.4 基于量子力学的结构理论
1.4.1 价键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
1.4.2 分子轨道理论
1.4.3 Huckel分子轨道理论
1.4.4 自洽场理论和密度泛函
理论简介
参考文献
习题
第二章 分子构型与构象
2.1 概述
2.2 基本概念
2.3 顺反异构
2.3.1 双键的顺反异构
2.3.2 环状化合物的顺反异构
2.4 对映异构
2.4.1 手性分子的结构形式
2.4.2 手性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2.4.3 手性化合物的光学性质
2.4.4 前手性
2.5 其他立体异构
2.6 分子能量与稳定性
2.7 简单分子的构象分析
2.7.1 链状分子的构象分析
2.7.2 环状分子的构象分析
2.8 分子力学
参考文献
习题
第三章 分子识别与超分子
3.1 概述
3.2 分子识别的模式
3.3 结合体系的热力学
3.4 超分子结构和高级功能
参考文献
习题
第四章 有机反应理论
4.1 概述
4.2 唯象理论
4.2.1 动力学方程
4.2.2 复杂反应的唯象研究
4.2.3 温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4.3 势能面和反应坐标
4.4 过渡态理论
4.4.1 基本理论
4.4.2 活化参数
4.4.3 对过渡态理论的讨论
4.4.4 过渡态的结构——Hammond假设
4.4.5 Marcus的速率理论
4.5 复杂反应
4.5.1 动力学和热力学控制
4.5.2 Curtin-Hammett关系
4.5.3 催化
4.6 分子结构与反应性
4.6.1 取代基的电子效应
4.6.2 线性自由能关系的基本原理
4.6.3 }tammett关系
4.6.4 Hammett关系的扩展
4.6.5 其他线性自由能关系
参考文献
习题
第五章 有机反应中间体
5.l 概述
5.2 碳正离子
5.2.1 经典碳正离子
5.2 .2 非经典碳正离子
5.3 碳负离子及相关中间体
5.3.1 碳负离子
5.3.2 叶立德
5.4 自由基
5.4.1 自由基的结构
5.4.2 自由基的产生
5.4.3 自由基的稳定性
5.5 卡宾及相关中间体
5.5.1 卡宾
5.5.2 卡宾的稳定性
5.5.3 乃春和卡拜
5.6 芳炔
参考文献
习题
第六章 有机化学中的溶剂效应
6.1 概述
6.2 溶剂化及溶剂效应
6.3 溶剂分类及溶剂极性参数
6.3.1 溶剂分类
6.3.2 溶剂极性参数
6.4 溶剂化模型
6.4.1 基本原理
6.4.2 连续溶剂模型
6.4.3 精确溶剂化模型
6.5 溶剂效应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6.5.1 Hughes-Ingold溶剂效应理论
6.5.2 溶剂效应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6.5.3 溶剂效应对反应选择性的影响
6.5.4 溶剂效应对竞争反应机理的影响
参考文献
习题
第七章 有机酸碱理论
7.1 概述
7.2 Bronsted酸碱
7.2.1 Bronsted酸碱概念
7.2.2 酸和碱的强度
7.2.3 溶剂的拉平效应
7.3 Hammett酸度函数
7.3.1 高浓度溶液的酸度尺度
7.3.2 超强酸
7.3.3 函数一一弱碳氢酸强度的测定
7.4 碳氢酸酸度的测定方法
7.4.1 热力学平衡法
7.4.2 动力学酸度
7.4.3 电化学方法
7.5 Lewis酸碱
7.6 硬软酸碱理论
7.6.1 硬软酸碱理论
7.6.2 硬软酸碱理论的理论基础
7.6.3 硬软酸碱作用原理在有机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7.7 酸碱强度的影响因素
7.7.1 分子结构对酸碱强度的影响
7.7.2 介质对酸碱强度的影响
7.8 酸碱催化
7.8.1 特殊和一般的酸(碱)催化作用
7.8.2 Bronsted催化方程
参考文献
习题
第八章 有机反应中的电子
8.1 概述
8.2 电子分布与电子推动
8.2.1 分子中的电子分布
8.2.2 电子推动法
8.3 分子轨道与反应性
8.3.1 分子能量与反应势能面
8.3.2 前线轨道及其相互作用
8.3.3 前线轨道理论的应用
参考文献
习题
第九章 研究反应机理的实验方法
9.1 概述
9.2 机理实验的一般方法
9.2.1 产物和中间体的研究
9.2.2 同位素标记
9.2.3 ,立体化学的研究
9.2.4 化学动力学的研究
9.3 动力学同位素效应
9.3.1 一般原理
9.3.2 一级动力学同位素效应
9.3.3 二级动力学同位素效应
9.4 中间体的检测
9.4.1 碳正离子和碳负离子的检测
9.4.2 自由基的检测
参考文献
习题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l 物理常数和能量换算因子
附录2 部分习题答案与提示
中英文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