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梦》人物的体语传播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红楼梦》人物的体语传播

8 2.7折 30 九五品

库存2件

北京石景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月华、徐锦玲 著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12-07

御香园书房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月华、徐锦玲 著
  • 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01
  • 版次 1
  • ISBN 9787106026189
  • 定价 3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红楼梦》作者被公认为是与十三四世纪的但丁、十六七世纪的莎士比亚、十八九世纪的普希金齐名的世界级语言大师,那么,对于《红楼梦》人物的体态语,作者是如何处理的呢?这种处理对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具有怎样的作用?在有声语言运用方面代表着中国古代小说最高成就的《红楼梦》,在人物体态语处理方面呈现出哪些特点?其中是否有规律可寻?本书试图通过对《红楼梦》主要人物体态语的解读与分析,探析《红楼梦》在人物体态语描写方面的特点,透视体态语之于人物性格的重要意义,揭示人物典型体态语与人物性格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掘《红楼梦》在人物体态语描写方面的艺术成就。同时,从体语传播及印象管理的视角,对主要人物在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表现进行比较与分析,从这一以往不被研究者留意的视角把握四位主要人物性格前后的变化,进而探析后四十回作者对人物体态语处理方面体现出的特点。揭示《红楼梦》作者尚不被人留意的在体态语运用方面的独到与精微,对作品的还原性解读提供一些参照,为演员把握、塑造红楼人物提供些参考。


【目录】

导论

一、体态语界说

(一)体态语的含义

(二)广义的体态语和狭义的体态影

(三)体态语的“能指”和“所指”

(四)下意识的体态语、控制下的体态语、自然流露的体态语

(五)体态语与性格

二、身心关系问题的哲学溯源

(一)关于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

(二)塞尔对二元论的反驳

三、社会学“戏剧论”对本课题研究的借鉴意义

(一)社会学“戏剧论”的研究视角

(二)社会学“戏剧论”对本课题研究的借鉴意义

第一章 王熙凤的体语传播解读

一、王熙凤的标志性体态语

(一)王熙凤之触摸传播

(二)王熙凤之笑

二、王熙凤之印象管理

(一)八面玲珑不留“错缝儿”

(二)“杀伐决断”不失从容

第二章 贾宝玉的体语传播解读

一、贾宝玉的标志性体态语

(一)贾宝玉之“呆”

(二)贾宝玉之触摸传播

二、贾宝玉之印象管理

三、贾宝玉与他人体态语之比较

(一)贾宝玉与王熙凤体态语之比较

(二)贾宝玉与众人体态语之比较

第三章 林黛玉的体语传播解读

一、林黛玉的标志性体态语

(一)“气噎喉堵”的林式之哭

(二)自我传播与林氏之闷

二、林黛玉之印象管理

三、林黛玉与他人体态语之比较

(一)林黛玉与王熙凤体态语之比较

(二)林黛玉与袭人体态语之比较

(三)林黛玉与史湘云体态语之比较

第四章 薛宝钗的体语传播解读

一、“不写写之”的“留白”

二、薛宝钗之印象管理

(一)朴素的外包装与低调的体态语

(二)以笑代言装聋作哑

(三)言少眼勤动心不动口

三、薛宝钗与他人之比较

(一)薛宝钗与王熙凤印象管理之比较

(二)薛宝钗与林黛玉体态语之比较

第五章 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体态语之比较

一、自知地改变人物标志性体态语

(一)王熙风触摸传播之消失

(二)林黛玉之由哭转笑

二、自知地改变人物印象管理风格

三、自觉保留人物原来的风貌相

(一)自觉保留贾宝玉发呆类标志性体态语

(二)自觉保留贾宝玉的触摸传播

(三)自觉保持薛宝钗的“留白”状态

第六章 《红楼梦》体态语的艺术成就

一、《红楼梦》体态语的丰富性

(一)各类各色人物体态语汇聚

(二)标志性体态语与一般性体态语并呈

(三)近观、中观、宏观体态语多景别展

二、《红楼梦》体态语运用手法的丰富性

(一)“润物细无声”的写作笔触

(二)概写与特写相交错的写作格局

(三)同中见异的写作手法

(四)一以贯之的个性化描写

三、《红楼梦》体态语功能的丰富性

(一)人各异面的可视化呈现

(二)多义开放阅读空间的营造

(三)不可替代的证真鉴伪功能

主要参考书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