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隐喻的多视角研究
  • 隐喻的多视角研究
  • 隐喻的多视角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隐喻的多视角研究

15 6.0折 25 九五品

仅1件

安徽亳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宇红 著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1-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0340

上书时间2024-05-24

求友书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宇红 著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出版时间 2011-11
  • 版次 1
  • ISBN 9787510041471
  • 定价 2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24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74页
  • 字数 180千字
【内容简介】
《隐喻的多视角研究》分为十五章,前七章构成理论篇,后八章是隐喻理论的应用。理论篇涉及隐喻的哲学史观、隐喻的心理现实性、隐喻的三种不同结构形式、隐喻结构的可逆性条件、非言语隐喻的经验基础及其连贯性特征、隐喻过程中的非对称性等问题。应用篇的研究视野涵盖了现代汉语中的军事隐喻、计算机与互联网隐喻、当代中国政治话语中的母亲隐喻、诗歌隐喻、委婉语隐喻、一致式问题与根隐喻标准、转喻与隐喻的关系等内容,对各类隐喻形式的结构、特性和解读规律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
【作者简介】
刘宇红,湖南新化县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博士。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人选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百人工程”和“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2005年至2006年在美国休斯敦RiceUniversity访学。2008年至2011年在南京师范大学做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神经语言学。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6种。代表作有《认知语言学:理论与应用》《语言的神经基础》《指称关系的认知解读》。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词汇语义与句法界面的双向互动研究”(08BYY070)。
【目录】
理论篇
第一章隐喻的哲学史观
1.1古希腊哲人的隐喻观
1.2,罗马帝国初年哲学家的隐喻研究
1.3中世纪经院哲学的隐喻观
1.416和17世纪经验主义哲学家的隐喻研究
1.518和19世纪哲学家的隐喻研究
1.620世纪上半叶哲学家的隐喻研究
1.720世纪下半叶至今--隐喻研究的鼎盛时期

第二章隐喻本质的心理现实性:以“重要性是重量”为例
2.1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2.2实验结果对隐喻本质的解释

第三章隐喻的三种结构
3.1三种隐喻的认知结构
3.2三种隐喻的认知关系
3.3关系体映射的本质

第四章隐喻结构的数学解析
4.1三种结构的关系
4.2三种结构关系的数学解析
.4.3对数学解析过程的解析
4.4隐喻结构理解过程的数学解析

第五章隐喻关系的可逆性研究
5.1abc构式隐喻的可逆性及其特征
5.2可逆性在语义、逻辑和句法上的认知动因
5.3对可逆性本质的认识

第六章非言语隐喻研究
6.1速度隐喻的例证
6.2速度开关隐喻的经验基础和连贯性特征
6.3某些速度开关缺失隐喻的经验基础和连贯性
6.4言语隐喻对非言语隐喻的印证

第七章隐喻过程中的非对称性研究
7.1概念特征置换:对称性与非对称性
7.2非对称性概念特征置换:各种隐喻理论的盲区
7.3喻体强势与非对称性概念特征置换
7.4本体强势与非对称性概念特征置换
7.5信念在非对称性概念特征迁移中的作用
7.6概念特征过度迁移与隐喻推理的比较

应用篇
第八章现代汉语中的军事隐喻
8.1八类军事隐喻
8.2现代汉语中军事隐喻泛滥的程度:以英语为参照系
8.3对现代汉语中军事隐喻泛滥原因的分析

第九章计算机与互联网术语中的隐喻
9.1普遍存在于计算机与互联网术语中的隐喻
9.2计算机及互联网隐喻的连贯性
9.3计算机及互联网隐喻对人类日常语言运用的影响

第十章当代中国政治话语中的母亲隐喻
10.1母亲框架的识解
10.2母亲框架的功效
10.3母亲框架的强化

第十一章诗歌隐喻的映射研究
11.1隐喻与映射
11.2诗歌中的概念隐喻与映射
11.3诗歌中的意象隐喻与映射

第十二章概念映射与委婉语解读
12.1委婉语的解读的理论视角
12.2涉及两个输入空间的概念映射
12.3涉及多个输入空间的概念映射
12.4概念特征迁移的可及性制约

第十三章一致式问题与根隐喻标准
13.1什么是一致式问题
13.2一致式的标准问题
13.3根隐喻的标准
13.4名词化的范围
13.5关于含蓄性

第十四章转喻与隐喻的关系以及词语的缩略机制
14.1隐喻与转喻
14.2认知语言学的转喻观
14.3转喻思维与词语缩略
14.4语言转喻与词语缩略的过程
14.5缩略语的理解

第十五章“魔鬼身材”语义解读中的隐喻与转喻现象
15.1“魔鬼身材”的意义与例证
15.2“魔鬼”的语义内容
15.3“魔鬼”的本义与隐喻意义的取舍原则
15.4“魔鬼身材”的转喻机制与实现过程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