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勉文库:苏渊雷学术文集
特
¥
15
3.0折
¥
50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苏渊雷 著;房鑫亮 编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6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10-1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苏渊雷 著;房鑫亮 编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6
-
版次
1
-
ISBN
9787208106383
-
定价
5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92页
-
字数
37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思勉文库
- 【内容简介】
-
华东师范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20年代,其前身包括大夏大学、光华大学等高校,80多年来,这里先后汇聚了一批具有重要学术建树与学术影响的学者,如吕思勉、施蛰存、冯契、徐震塄、许杰、吴泽、王元化、苏渊雷、陈旭麓、李平心、戴家祥等。在几代学者的前后传承中,华东师范大学不仅在人文的各个领域产生了引人瞩目的学术研究成果,而且逐渐形成了深厚的人文学术传统,其特点包括:注重学术积累、鼓励创造性思考、倡导严谨的学风、贯通中西之学,等等。收入文库的学术著作,从不同侧面体现了以上传统,其作者既是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科中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又在相关学术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
文库中的著作跨越了20世纪的前半叶与后半叶,它们融人于学界的过程,与中国现代学术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呈现某种同步的形态。从中国现代学术的演化看,近代以来,中西之学的相遇已经成为一个基本的历史现象:二者的联系首先不是一个应当不应当的问题,而是一个事实的问题。在近代以前,中西之学是在相对独立的形式下展开的;除了明清之际等短暂的、零星的接触之外,二者没有实质性的交流。但到了近代后,情况有所改变,西学的东渐以及中学对此所作的各种回应,已成为中国学术发展无法回避的历史背景。事实上,随着西学的东渐及中西之学的相遇,西学为中国学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参照背景和视域,并在实质的层面与形式的层面使其不断取得新的形态,后者同时从另一个方面展示了中国学术的开放性。20世纪初,王国维曾提出“学无中西”的观念,收入文库的著作,也体现了类似的视域,其中凝结的研究成果,则从不同的方面为中国现代学术的发展注入了实质的内容。
- 【作者简介】
-
苏渊雷,1908-1995,原名中常,字仲翔,号钵翁、遁园,浙江平阳(今属苍南)人。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四·一二”政变后被判重刑。在狱中刻苦自学,并开始从事学术研究。抗战期间,曾设法为延安提供大量药物和医械。建国后,供职于上海市军管会,旋任华东师范大学、黑龙江师范学院教授,兼任全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唐代文学会理事等职。代表作有《读史举要》、《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等。
房鑫亮,浙江慈溪人,1954年生于上海。1979年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后师从苏渊雷、刘寅生教授,1986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为华东师大历史学系教授,治中国史学史和历史文献学。著有《何炳松传》,参与编校《何炳松文集》、《苏渊雷文集》和《王国维全集》。
- 【目录】
-
《李杜诗选》导言
《元白诗选》导言
试论中国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
试论司马迁的散文风格
漫谈书法与姐妹艺术的关系
论韩柳、刘柳诗文风格异同及柳的独创性
杜诗流派异同论——纪念杜甫诞生一千二百七十周年
晚唐四家诗合论
情想无碍天人合一——漫谈诗画同源、通感及其创作方法的关系
论王渔洋的诗说及其风格兼评代表作——《秋柳》四章
试论清诗的时代特征和历史总结性
《李太白集·杜工部集》前言
略论苏东坡诗词散文及其在书画艺术方面的成就和特色
文化综合论
论我国学术之新途径
章学诚新传
论龚自珍
马班史汉异同论
刘知畿、郑樵、章学诚的史学成就及其异同
文史研究方法论
孔学三论
天人之际三纲领——论《易传》立天、立地、立人的三才之道
劬堂史学论文选序
中日文化交流史述评
玄奘研究三题
略论我国近代学者研究佛学的主要倾向和成就
论佛学在中国的演变及其对社会文化各方面的深刻影响
禅风·学风·文风——《五灯会元》新探
略论“入唐八家”及中国高僧对于沟通中日文化的
卓越贡献
中国禅学史·早期禅法
附录
苏渊雷先生小传
苏渊雷先生著述目录
整理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