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破大杂烩:有逻辑的学校课程变革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突破大杂烩:有逻辑的学校课程变革

14.04 2.7折 52 全新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四耕、李春华 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5-01-04

书香翰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杨四耕、李春华 著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11
  • 版次 1
  • ISBN 9787567569980
  • 定价 5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8页
  • 字数 22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品质课程丛书
【内容简介】
一所优质学校应该有自己的课程体系,应该建构一个基于特定逻辑而组织化了的课程整体,将各课程有机地结合成一个联系紧密的、有逻辑的“育人整体”。换言之,一所优质学校应该提升课程理性、建构自己的课程模式,这是有逻辑地推进学校课程变革的一个显著标识。 

对中小学而言,良好的课程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倾听感,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二是逻辑感,它是严密的而非大杂烩或拼盘的;三是统整感,更多地以嵌入方式实施而非简单地做加减法;四是见识感,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而不以知识拓展与加深为取向;五是质地感,课程建设触及课堂教学变革,对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有深刻影响。
【作者简介】
主编:杨四耕,曾在小学、初中、高中任教十余年,后求学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现任职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专攻学校教育哲学、学校整体课程规划以及高效教学经验的提炼,创立了“一页纸教学法”,一批实验学校因此而改变。
【目录】
前言 有逻辑地推进学校课程变革 

第一章 家底清晰化:很多时候起点决定了我们的终点 

发展是既定基础上的再提升,学校课程深度变革必须清晰“家底”。根据各种不同的办学条件和办学基础给学校课程发展准确定位,是迈向3.0的学校课程变革所面临的首要任务。主要建议如下:1、运用SWOTA(强、弱、机、危)分析,对学校的地理环境、在地文化、政策环境、课程现状、行政领导、学生需求、教师现状等因素分别进行强项、弱项、机遇和危机分析,把握学校课程发展的优势与问题所在。2、运用KISS分析技术检视现有的课程项目,对现有的课程项目进行保留(Keep)、改进(Improve)、启动(Start)或停止(Stop)的分析。在KISS分析基础上,确立常规项目和需要发展的项目。一般地说,需要保留(Keep)的课程项目即为常规项目,需要改进(Improve)或启动(Start)的课程即为发展项目。3、注重思路研究,把破解影响当前学校课程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制约课程发展的重大问题贯穿于调研过程的始终,以增强课程发展情境研究的宏观性、针对性和实践性,以准确合理的目标体系引导学校课程变革。努力做到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既重视课程政策研究,也重视学校情境分析,特别是关注趋势预测、项目策划、特色导向等内容,切实做到清晰把握学校课程发展的“起点”。须知,很多时候起点决定了终点。 

小触角课程:把快乐的触角伸向每一个神奇的角落 

俱乐部课程:让每一个孩子带着期盼进入学习 

第二章 愿景具象化:让课程哲学映照鲜活的实践 

课程愿景是学校课程使命的具象,是与学校教育价值观联系的、可以调动师生情感的图景。如果说,目标提供过程的满足,那么愿景则提供事业的动力。推进学校课程深度变革,我们需要的是明确学校的课程愿景,并将课程愿景具象化。建议中小学用具象化的方式想像课程、观察课程、思考课程、分析课程、建构课程。当我们在与师生沟通的时候,要善于用具象化的愿景去说明学校课程究竟是为什么、是什么、以及怎么做。“课程即品茶,需哲思;课程即吟诗,需想象;课程即力行,需实践。”校长要善于把抽象的东西表现得很具体,把看不见的、不容易理解的东西变得看得见、容易理解,让课程理念带着一股清香,透着一种诗意,成为激发师生为之奋斗的动力和情愫。人们总是会被伟大的愿景所感动。推进学校课程变革,您所要做的便是找到你自己信奉的课程哲学,并用课程哲学映照课程变革实践。 

小精灵课程:用美好温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牧歌式课程:农田里有教室,菜园里有学问 

第三章 结构图谱化:改变碎片化学校课程格局 

如果把课程视为书本,孩子们可能会成为书呆子;如果把课程视为整个世界,孩子们可能会拥有驾驭世界的力量。为此,每一所学校都应致力建构自己丰富的“课程图谱”。在这方面,按照一定的逻辑,理顺学校课程纵向与横向关系是学校课程变革需要审慎思考的问题。在横向上,如何将学校课程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合理地分类;在纵向上,如何将学校课程按照年级分为不同层级,努力形成一个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课程阶梯。具体地说,在横向上,重构学校课程分类,让孩子们分门别类地把握完整的世界之格局;在纵向上,强调按先后顺序,由简至繁、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保持学校课程的整体连贯。这样,我们就可以形成天然的、严密的学校课程“肌理”,让课程有逻辑地、立体地“落地”,有利于克服课程碎片化、大杂烩问题。 

“B-I-G”课程:男孩女孩,阳光下尽情绽放 

立体式课程:让每一个孩子渡向希望的彼岸 

第四章 内容整合化:还原完整世界的真实面貌 

 课程是浓缩的世界图景。3.0的课程是富有统整感的课程,是多维连结与互动的课程。不论是学科课程的特色化拓展,还是主题课程的多学科聚焦,都应尽可能回到完整的世界图景上来,努力将关联性与整合性演绎得淋漓尽致,让孩子们领略“世界图景”的完整结构。一般地说,课程整合有两种常见方式:一是射线式整合,即以学科知识为圆点,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而进行多维拓展与延伸;二是聚焦式整合,即以特定资源为主题,多学科、多活动聚焦,以加强孩子们与社会生活的多学科关联与整合。从表现形式来看,既有“学科内统整”,又有“学科间统整”;既有“跨学科统整”,又有“学科与活动统整”以及“校内与校外统整”等。 

涟漪式课程:每一个孩子都是奇迹 

紫荆花课程:让每一朵“紫荆花”绽放得更加艳丽 

第五章 实施立体化:把整个世界视为课程的空间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这话只说对了一半,确切地说,具身的知识比离身的知识更有力量,能够有想象力的知识比无想象力的知识更有力量,活的知识比死的知识更有力量,有逻辑的知识比碎片化的知识更有力量。说白了,见识比知识更重要,智识比见识更有价值。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让孩子们采用多样的、活跃的学习方式,如行走学习、指尖学习、群聊学习、圆桌学习、众筹学习、搜索学习、聚焦学习、触点学习、实作学习……但凡孩子们生活世界里精彩纷呈、活跃异常“做事”方式,就是课程实施与学习的可能方式。须知,课程实施不仅仅是那些概念化了的“自主、合作、探究”。杜威说:“一切学习来自于经验。”实践、沉浸、对话、互动、参与、体验是课程最活跃、最富灵性的身影,也是课程实施的最重要方法。重视孩子们直接经验的获得,让孩子们亲近自然,走进社会,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扩充和丰富孩子们的经验和见识,是3.0课程的重要表征。 

新田园课程:让每一颗种子茁壮成长 

金字塔课程: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空 

第六章 评价多样化:把评价作为课程变革的有机构成 

学校课程的顺利实施还要有相应的课程评价,它是保障课程开发顺利进行最重要的条件。学校课程建设需要依据本校价值取向,形成适合学校实际的课程评价方案。学校可以采取目标匹配模式,确定课程目标与实际结果相吻合的程度;也可以采取目的游离模式,关注学校课程的非预期的效应,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可以者采取CIPP评价模式,把他们与目标以及背景、输入和过程方面的信息联系起来,为学校课程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可以采取外观评价模式,关注学校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在过程中进行课程调整与更新;可以采取差距评价模式,寻找应达到的标准与实际表现之间的差距,以此为依据改进学校课程……其实,评价本身即是学校课程变革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评价,有利于总结学校课程建设经验;通过评价,有利于改进学校课程建设问题;通过评价,有利于提升学校课程建设品质。 

地平线课程:创造一片蓝天,让学生自由地飞翔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