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介分析:传播技术神话的解读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媒介分析:传播技术神话的解读

4.5 3.0折 15 全新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咏华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1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21

书香翰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咏华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2-12
  • 版次 1
  • ISBN 9787309034561
  • 定价 1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11页
  • 字数 229千字
【内容简介】
在传播学领域,媒介分析作为一个大的研究部类,正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局面:其地位日益凸现,但研究稍显匮乏。这在国内尤其如此。本书的出版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

  本书综合了国外著名的传播学学者英尼斯、麦克卢汉、威廉斯、梅罗维兹、贝尼格、桑德拉·鲍尔-洛基奇、丹·席勒等人的媒介理论,阐述了一系列重要命题:如媒介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各种媒介技术的特征及作用、媒介技术同人类社会变迁和文明发展史的关系等。本书还对我国的媒介研究状况和媒介发展现状作了深入的调查分析,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其实证研究的方法,很有现实意义。

  本书体例清晰、内容丰富、行文流畅,既可为研究者用,亦可作为研究生的进阶教材使用。
【目录】
第一章 媒介技术与传播学

  第一节 传播技术的重大突破与现代大众传媒业的崛起

    1.符号层面的重大突破

    2.从近代印刷术的诞生和推广到印刷传媒向大众化进军

    3.现代大众传媒业的全面问世和(大众)传播学的孕育

  第二节 从传播学的正式确立到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问世

    1.传播学的诞生

    2.电视业的蓬勃发展及其对大众传播研究的推动

    3.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问世

  第三节 信息传播新技术和社会学家贝尔等人关于信息化社会的理论

    1.传播新技术、新媒介

    2.贝尔的理论

    3.未来学家托夫勒和奈斯比特等的理论

  第四节 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热与新形势下的媒介研究

    1.近年来国际传播学界的传播新技术研究热

    2.传播学界正在开拓的研究新课题

    3.未来学家奈斯比特的新思考

第二章 麦克卢汉和英尼斯的媒介理论

  第一节 英尼斯的理论简析

    1.传播媒介的偏向性

    2.传媒的时空偏向之间的平衡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3.英尼斯媒介理论的若干特点

  第二节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及其同莫尼斯理论的联系

    1.“媒介即讯息”

    2.“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3.“冷媒介”与“热媒介”

    4.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同英尼斯的媒介理论的联系

  第三节 麦、英两氏的理论贡献及局限性

    1.贡献一:开创新的研究传统、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2.贡献二:提出大胆创新、富有启迪意义的观点

    3.缺陷:唯技术决定论、概念界定不清等

第三章 威廉斯的媒介观

  第一节 大众传媒研究: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1.整体的、历史的、动态的观点

    2.文化制品同社会制度之间的联系

    3.科技发展和应用的社会历史分析

  第二节 对于科技发展与社会意向的关系之研究

    1.对拉斯韦尔模式的批评

    2.对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批评

    3.富有思辨色彩的有关意向与科技发展的关系之观点

  第三节 威廉斯的媒介观的长处和缺陷浅析

    1.批判精神、实事求是的研究立场和向前看的研究态度

    2.著述严谨,学术影响深远

    3.在决定论问题上的旗帜不够鲜明

第四章 梅罗维兹的媒介理论——麦克卢汉之后的媒介研究

  第一节 梅罗维兹的媒介理论的渊源与要点

    1.理论渊源

    2.主要论点之一:情境应被视为信息系统

    3.主要论点之二:不同行为的分离取决于不同情境的分离

    4.主要论点之三:电子传播媒介的普及促成情境型式的变化

  第二节 梅、麦理论之比较

    1.考察方式

    2.表述方式

    3.对社会变化的媒介技术动因论的解释

第五章 电脑和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时期国外学者的媒介研究

第六章 我国的媒介分析

第七章 媒介发展、传播新技术的影响及其与社会背景之相互作用——以我国内地若干城市为例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后记

附录:麦克卢汉著作出版年表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