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访本上的城市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采访本上的城市

20.85 3.0折 69.5 全新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军 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08-06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22

书香翰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军 著
  •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时间 2008-06
  • 版次 1
  • ISBN 9787108029034
  • 定价 69.5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73页
  • 字数 426千字
【内容简介】
    《城记》是在宏观层面上展开的叙事,《采访本上的城市》则试图将笔力渗透到中观与微观层面。
    “布局——街区——细胞”及其背后的公共政策与文化含义,构成了我认识城市的体系。在这样的三个层次里,城市是敏感的,是可以有无穷变化的,但每一种变化都是可读的。这样,就可以用逻辑的方式来求证事物,而不必画符念咒用桃木宝剑去捉妖。
    必须说明的是,《采访本上的城市》并不是为了阐释这样的理论,它表现的只是这种认识体系的可能性——看我能不能把城市的故事还原得更加本质?
    《采访本上的城市》以一个个故事连缀而成,故事与故事之间,情节上的联系或有或无,但它们多被这样一个“场”控制着。
    《城记》完成之后,有一个问题我始终不能释怀,就是在过去的十多年间,房危屋破一直是拆除北京老城区的理由,却少有人关心是何原因导致了老城之衰,以致于简单地把危房这样一个社会问题等同于一个物质问题,以为推土机一推便可了之,殊不知问题竟是越推越多。
    《采访本上的城市》汇集了作者近十年来对中国及欧美城市的调查成果,书中直面当今中国的城市问题,对宽马路、拆迁经济等问题做出    系统而深入的解剖;同时直击当前中国城市与建筑领域中的大事件、大热点,包括中央行政区外迁之争、国家大剧院、鸟巢体育场、CCTV大楼、国家博物馆改扩建等争论。作者均对这些争论作了第一手深入的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安德鲁、贝聿铭、库哈斯、德梅隆、福斯特等中外建筑师,其中包括4位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得者。
【作者简介】
    王军生长于贵州高原的开阳磷矿,1987年来到北京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91年毕业后成为新华社记者,先后供职于这家通讯社的北京分社和《嘹望》新闻周刊。
    2003年,北京三联书店推出他的第一本个人专著《城记》,这本书耗去了他十年的时间,披露了大量第一手文献档案和口述史料,追述了1950年代北京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的政治风云和思想分歧,城墙、牌楼等古建筑被陆续拆除的情况,并对单中心城市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城记》获得了中国出版集团奖、首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全国优秀畅销书、《文汇读书周报》“2003中国十大年度图书”等奖项。
    《中华读书报》将王军评为“2004年度人物”时说“因为《城记》,使更多的北京人乃至外地人开始关心自己生活的城市,关心城市建设和城市历史文化,关心城市与人的和谐。”
【目录】
前言  在常与非常之问
1  非常城市
当城市为汽车而造
老城市的瓦解
大马路之痒
街道的异化
波士顿“大开挖”
伟大城市之梦
2  非常计划
故宫改建计划始末
水淹均州
美国文化遗产保护传奇
老巴黎的天翻地覆
北京与巴黎的“城市演绎” 
3  非常规划 
城市规划的圈地玄机
圈地博弈的政策基因 
规划编制“三国演义”
中央行政区迁移悬念 
“单中心陷阱”
4  非常建筑
贝聿铭收官
大剧院的“孵化”
国家博物馆改扩建之争
奥运巨构的诞生
911后的CCTV
5  非常拆迁
拆迁之惑
“拆迁也有GDP”
住宅双轨制
人民城市喊不出来
6  老北京
老北京的死与生
宣南士乡之殇
从雅典到北京
7  老南京
最后的纠葛
朱偰之死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