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文学创作思潮简史
  • 台湾文学创作思潮简史
  • 台湾文学创作思潮简史
  • 台湾文学创作思潮简史
  • 台湾文学创作思潮简史
  • 台湾文学创作思潮简史
  • 台湾文学创作思潮简史
  • 台湾文学创作思潮简史
  • 台湾文学创作思潮简史
  • 台湾文学创作思潮简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台湾文学创作思潮简史

80 八五品

仅1件

浙江金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双一 著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43

上书时间2024-08-13

桂花香书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有点笔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朱双一 著
  •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6
  • 版次 1
  • ISBN 9787510805295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4页
  • 字数 350千字
【内容简介】
文学思潮之为“文学”的思潮,并不仅仅是文学理论的思潮,它固然有一定的社会思潮、哲学思潮作基础,有一定的文学理论批评思想在起指导作用,但这些最终必须是经过一大批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美学追求相近的文学作品来加以体现;一部文学史主要是作品的历史,而一个时代的思潮也是更生动更丰富地体现在作家的创作中。本书书名即以“文学创作思潮”这一概念来涵盖书中将理论思潮和创作思潮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论述内容。

   本书力图依靠翔实的资料客观呈现数百年来台湾文学创作的发展、演变历程。
【作者简介】
朱双一,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台湾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为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福建省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著有《彼岸的缪斯—一台湾诗歌论》(与刘登翰合作)、《近二十年台湾文学流脉》(台湾版改题《战后台湾新世代文学论》)、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古代台湾的乡土描绘和抗敌抒写

  第一节  古代台湾文学的乡土描绘

    一、中华故事圈中的台湾少数民族口传文学

    二、古代台湾相关诗文和乡愁文学的滥觞

    三、发现台湾:清初风土杂咏诗风

    四、儒学教化对粗陋民风的纠正

    五、家族文学的兴起和意义

  第二节  古代台湾的抗敌诗文

    一、明代东南沿海抗倭诗文

    二、郑成功《复台》诗及明郑时期抗清诗文

    三、有关台湾战略地位的思考

  第三节  乙未割台前后的诗文创作

    一、近代反侵略的“主战”文学

    二、歌咏郑成功和两岸相眺望

    三、延斯文一线于不坠的传统诗文

第二章  台湾新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台湾文学现代性的起源

    一、台湾文学现代性起源语境及多源性特征

    二、台湾文人从祖国接受“现代”观念

    三、赴台祖国文人带人“现代”思想

    四、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波及

    五、文学社会功能的认知和强调

    六、五四新思潮的熏染和影响

  第二节  “新”与“旧”的折冲和过渡

    一、徘徊于“新恩”与“旧义”之间

    二、瀛社:从“现代”到“本土”的演化轨迹

    三、梁启超与栎社诗人对殖民现代性的认知

    四、日据初期台湾的文化民族主义

    五、台湾文社:折冲于“现代”与“传统”之间

    六、崇文社:犹疑于“迎新”与“守旧”之际

  第三节  新旧文学之争与台湾新文学的诞生

    一、五四火种与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前奏

    二、从形式到内容:文学革命的台湾演绎

    三、台湾“旧文学”阵营的延续、壮大及其原因

    四、《台湾民报》对五四新文学的介绍及其影响

第三章  日据时期台湾文学运动和创作主题

  第一节  日据时期台湾乡土文学运动

    一、乡土文学的提倡和“台湾话文”论争

    二、台湾文学杂志与台湾文艺联盟

    三、日据时期台湾文学的乡土民俗主题

    四、旅行文学:从小乡土到大乡土

  第二节  抗议与隐忍:殊途同归的文学主题

    一、日据下台湾现代化的文学证伪

    二、台湾诗人的抗议与隐忍

    三、左翼文学:民族观点和阶级观点的结合

    四、另一种隐忍:现代主义的一线延绵

  第三节  皇民化和“中国性”的冲突和纠葛

    一、殖民侵略的自供、掩饰和美化:在台日人创作

    二、“皇民”和“孤儿”:皇民化压力下的民族认同

    三、日据时期通俗文学的演变和发展

    四、东亚视野中的台湾文学

第四章  左翼文学的仆倒和“反共文学”的泛起

  第一节  光复初期两岸文化汇流

    一、文化振兴和两岸文化汇流

    二、大陆文化人和台湾地方文化精英的合作

    三、光复初期台湾的“鲁迅风潮”

    四、“桥”副刊上的台湾新文学论议

    五、台湾文学的性质和定位

  第二节  反对官僚统治的时代主题

    一、光复文学:台湾民众心态演变轨迹

    二、两岸社会同构化和反官僚的时代主题

    三、“左翼文学”的仆倒

  第三节  极端政治化的“反共文艺”

    一、“戡乱文艺”:“反共文艺”的前身

    二、“三民主义文艺”的扭曲和变形

    三、“反共文艺”的虚假性和公式化弊端

    四、“三民主义文艺”的新妆

    五、“三民主义文艺”的落幕

    六、乡野传奇:台湾文学的多元地域文化色泽

第五章  “自由派”、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衰和特点

  第一节  自由人文主义的突围

    一、“自由的文学”:对反共八股文艺的反拨

    二、“人的文学”:文学描写人性观念的确立

    三、《文学杂志》:连接“自由派”与现代主义

    四、描写人性观念,形塑台湾文学特殊风貌

    五、台湾“自由派”文学的中国新文学渊源

  第二节  当代台湾现代主义诗潮

    一、台湾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文化背景

    二、20世纪50年代三大诗社与“现代”文学观念的确立

    三、台湾现代派诗的创作实绩

    四、台湾现代诗的两个“根球”

  第三节  现代主义文学高潮及其特征

    一、《现代文学》创立和现代主义的高涨

    二、弗洛伊德心理学和现代派文学的内向性特征

    三、存在主义与现代派文学的抽象化特征

    四、台湾现代主义文学的实验性特征

  第四节  现代主义的自我调整及其成因和意义

    一、现代派的自我调整和延绵

    二、台湾现代主义文学的成因及意义

    三、武侠、言情和历史小说:通俗文学的现代品格

第六章  回归传统和现实关切:乡土文学再出发

  第一节  台湾乡土文学的传承和当代再出发

    一、当代台湾乡土文学的四种类型及其渊源

    二、《台湾文艺》和《笠》:台湾乡土文学的再出发

    三、《文季》系列刊物与“左翼乡土文学”的形成

    四、台湾内外环境遮变和社会改革运动的兴起

    五、对于现代主义的普遍反省运动

    六、“媒体革命”与乡土文学思潮的高涨

  第二节  20世纪70年代乡土文学的创作主题和实绩

    一、关怀小人物和社会变迁、价值碰撞的主题

    二、批判“新殖民主义”和揭露社会黑暗面

    三、台湾历史“大河小说”的创作

    四、留学生文学的演变

  第三节  “乡土文学论战”的焦点和“盲点”

    一、乡土文学论战的经过

    二、乡土文学论战的两大焦点

    三、乡土文学的“盲点”及对它的正确认识

第七章  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土文学的延续和演变

  第一节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文坛的“统”、“独”论争

    一、“第三世界文学论”与“台湾本土文学论”的对峙

    二、“台湾民族”论的泛起及其批驳

    三、“皇民文学合理论”及否认战争罪责行径的批判

    四、“战后再殖民论”及其新文学史观揭谬

    五、《人间》:解严前后的左翼旗帜

    六、“二二八”小说和“50年代白色恐怖史”作品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文学的文化视角

    一、乡土和传统根性的维系

    二、报导文学和环保生态文学的发展

    三、文化视野的再开拓

    四、文学的社会、历史、文化学阐释

  第三节  族群议题的文学介入

    一、台湾少数民族的文化扎根

    二、从老兵悲歌到眷村史乘

    三、家族书写与中华文化底蕴

    四、旅外作家和侨生作家的创作

第八章  都市化与后现代语境下的台湾文学

  第一节  都市文学的崛起和现代主义的再兴

    一、文学焦点的转移和都市文学的审美特质

    二、都市的全景俯视和现代人心理病变的揭示

    三、女性文学:现代社会的女性处境和心态

    四、现代主义的隔代遗传和新变

    五、“三三”与年轻世代的新人文倾向

  第二节  后工业文明与后现代文学

    一、后工业文明及其文学表现

    二、资讯时代的媒体功能质疑

    三、多媒体诗和后现代小剧场

    四、新人类:文学的更新世代

    五、台湾文学的边缘战斗

  第三节  后殖民主义和“文化研究”思潮

    一、融汇中西文化思潮的文学理论批评

    二、台湾小说中的后殖民叙事

    三、台湾后殖民批评的得与失

    四、台湾文学“现代性”的研究

    五、台湾文学引入“文化研究”

  第四节  60年来两岸文坛关系的演变

    一、前30年:传统延续和地下阅读

    二、后30年:从“解冻”到阅读对方的热潮

    三、文学研究的取长补短和出版交流的新趋向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有点笔记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