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哲学【预售,11月下旬发货】
  • 心灵哲学【预售,11月下旬发货】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心灵哲学【预售,11月下旬发货】

聚焦身心问题,探讨二元论、物理主义、二元属性论、中立一元论、唯心论、形质论等概念

83.2 6.5折 128 全新

库存10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威廉姆·贾沃斯基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47228

出版时间2024-10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28元

上书时间2024-10-28

中央编译出版社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本书介绍了当代哲学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心灵哲学,讨论了身心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包括实体二元论、还原物理主义、非还原物理主义、属性二元论、中性一元论、唯心论和形质论。以较为公正的立场深入且详细地探讨了这些理论的基本观点、理论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本书语言清晰易懂,深入浅出,即使没有心灵哲学基础也可以轻松阅读。非常适合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入门教材,对心灵哲学有兴趣的读者也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有意义的哲学内容。

作者简介
威廉姆·贾沃斯基(William Jaworski),福特汉姆大学(Fordham University)哲学副教授,撰写了一系列关于心灵哲学的文章、著作。2006年获ACPA青年学者奖。合著Ask Aristotle,专著Structure and the Metaphysics of Mind、Philosophy of Mind。

译者简介:
宋尚玮,哲学博士,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心灵哲学和认知哲学研究,出版专著《丹尼特的自然主义认知哲学》和译著《丹尼特》《方法论哲学导论》。

综述
身心理论和身心问题是心灵哲学的核心内容。身心理论就心理现象和物理现象如何关联提出了多种不同的理解方式。这些理论总体上可划分为两大阵营:一元论与二元论。一元论主张,只存在一种基本事物。物理一元论或物理主义(physicalism),正如其名称一样,主张所有的事物都是物理事物;所有的事物都可以通过物理学进行全面描述和解释。心理一元论通常被称为“唯心论”(idealism),它主张所有的事物都是心理事物——所有的事物都可以通过我们的前科学的心理概念进行全面描述和解释。最后,中立一元论(neutral monism)主张,所有的事物都是中立的;所有的事物都可以通过一个概念框架进行全面地描述和解释,而这个概念框架既非心理的也非物理的,它是中立的。

与一元论不同,二元论并不认为只利用单一的概念框架就足以描述和解释一切事物。相反,对事物进行完备的描述和解释需要使用心理和物理两个概念框架。于是,个体可以具有两种本质上截然不同的性质:心理性质和物理性质。心理性质由心理概念框架中的谓词表示,物理性质则由物理概念框架中的谓词表示。在二元论中,二元属性论(dual-attribute theory)主张,同一个体既具有心理性质也具有物理性质。实体二元论(substance dualism)并不这么认为,该理论主张同一个体不可能既具有心理性质又具有物理性质。在实体二元论者看来,像你我这样的心理存在(mental beings)根本不具有物理性质,而像人的躯体这类物理存在(physical beings)也不具有心理性质。这意味着不仅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性质,而且存在两种本质上截然不同的事物:只具有心理性质的事物,以及只具有物理性质的事物。

第一章身心理论与身心问题  心灵哲学除了上面提到的理论,还有另外三种理论,它们不属于一元论和二元论这两大主要阵营:工具主义(instrumentalism)不在两个阵营之中,因为它否认对心理话语的实在论理解;身心悲观论(mind-body pessimism)不在两个阵营之中,因为它不认为我们有可能就心理现象和物理现象如何关联给出完全令人满意的解释;形质论(hylomorphism)也不在两个阵营之中,因为它不认为人类的行为通过心理—物理区分就能得到准确的描述。

所有的身心问题都具有两个共同特征:一是在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之间做出区分,二是身心问题的前提使人们很难理解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是如何关联的。他心问题就是个例子。它使人们很难理解,我们如何能够通过对他人行为的认识而知道他人的思维和感觉。心物突现问题(the problem of psychophysical emergence)使人们很难洞悉,如果世界本质上是物理的,心理现象如何可能存在,而心理因果问题(the problem of mental causation)则使人们很难看出,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如何能够像它们所表现出来的那样产生相互作用。

……

心灵哲学
目录
第一章身心理论与身心问题001
综述001
11心灵与大脑002
12身心理论005
13身心问题011
14心物突现问题013
15他心问题016
16心理因果问题018
扩展读物021
注释022

第二章心物区分023
综述023
21心与物的对比023
22物理现象024
23第一人称权威与主体性026
24感质与现象意识028
25意向性、心理表征与命题态度030
26理性032
扩展读物033

第三章实体二元论035
综述035
31实体二元论:观点与动机036
32实体二元论的支持论证040
33对实体二元论支持论证的反驳045
34实体二元论与他心问题052
35交互作用问题057
36非交互论观点:平行论与偶因论061
37解释力不足的问题064
38正确理解实体二元论066
扩展读物067
注释069
目录  心灵哲学
vi第四章物理主义世界观070
综述070
41物理主义的基本主张071
42物理主义的不同形式:取消论、还原论与非还原论073
43物理主义理论的含义076
44物理主义的动机077
45物理主义的支持论证:以往科学的成功079
46亨普尔难题081
47知识论证085
48感质缺失与感质倒置088
49意识的表征理论、高阶理论与感觉运动理论091
扩展读物102
注释104

第五章还原物理主义105
综述105
51行为主义106
52对行为主义的支持和反驳109
53心理话语的理论模型114
54心物同一论116
55斯马特的同一论论证:奥卡姆剃刀119
56刘易斯的同一论论证120
57还原论124
58多层级世界观128
扩展读物130

第六章非还原物理主义133
综述133
61多重可实现性论证134
62还原论对多重可实现性论证的回应138
63功能主义140
64高阶性质144
65功能主义与同一论的对比146
66功能主义与非还原论共识:实现物理主义148
67功能主义的困难:自由主义与感质153
68中文屋160
69功能主义的具身心智反驳163
610金在权的三难困境165
611随附物理主义169
612排他性论证174
613正确理解非还原物理主义181
扩展读物182
注释184

vii第七章取消唯物主义、工具主义与异常一元论185
综述185
71取消论的支持论证186
72取消论的反驳论证192
73工具主义194
74工具主义的支持与反驳论证195
75异常一元论197
76异常一元论的支持论证199
77异常一元论的反驳论证205
扩展读物206
注释207

第八章二元属性论208
综述208
81二元属性论与物理主义及实体二元论的对比209
82非机体二元属性论212
83副现象论217
84副现象论的支持论证219
85感质存在吗?221
86丹尼特对感质的反驳论证226
87维特根斯坦的私人语言论证229
88副现象论的反驳论证235
89解释突现:泛心论、泛原心论、心理物理定律与结构236
810突现论240
811突现论的支持论证与反驳论证243
812正确理解二元属性论250
扩展读物250
注释252

第九章唯心论、中立一元论与身心悲观论254
综述254
91唯心论的类型255
92本体论唯心论的动机与支持论证257
93唯心论的反驳论证262
94中立一元论264
95中立一元论的支持与反驳论证265
96身心悲观论271
扩展读物275
注释277

第十章形质论世界观278
综述278
101什么是形质论279
102形质论世界观280
103生物构成与功能分析284
104组织的概念289viii
105形质论与多层级世界观295
106形质论与物理主义及经典突现论的对比298
107因果多元论300
108形质论的支持论证307
扩展读物314
注释315

第十一章心的形质理论317
综述317
111社会及环境交互作用的模式320
112拒斥内在心灵325
113外在论328
114内在经验与感觉运动探索332
115析取论335
116直接访问、模式识别与他心问题341
117心理语言:模式表达与模型理论344
118形质论与行为主义349
119具身350
1110形质论与心物二分353
1111形质论与心理因果问题354
1112形质论与心物突现问题362
1113心的形质理论的支持与反驳论证363
扩展读物365
注释367

词汇表369

参考文献405

致谢429

索引430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