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宪法的碎片:全球社会宪治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宪法的碎片:全球社会宪治

35.4 6.0折 59 九品

库存4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德]贡塔·托依布纳 著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5

上书时间2022-06-15

中央编译出版社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德]贡塔·托依布纳 著
  •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8
  • 版次 1
  • ISBN 9787511730664
  • 定价 5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纯质纸
  • 页数 267页
  • 字数 28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原版书名 Constitutional Fragments:Societal Constitutionalism and Globalization
【内容简介】

近年来,一系列公共丑闻引发了“新宪法问题”。例如跨国公司侵犯人权;世贸组织以全球贸易自由之名,做出危及环境或者人类健康的决定;全球资本市场造成灾难性风险,等等。这些丑闻不仅提出了规制问题,而且也提出了严格意义上的宪法问题,跨越了民族国家的边界。本书针对全球一系列超国家边界的现象,对全球宪治的可能性做了全方位的探索,探讨了超国家的全球宪治的权力、范围和问题等。

 

【作者简介】

贡塔·托依布纳(Gunther Teubner)生于1944年,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私法与法律社会学教授,当代德国及西方著名法律社会学家。曾在哥廷根大学、图宾根大学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法律与法律社会学,并曾任教于法兰克福大学、不莱梅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等院校。托依布纳是继卢曼之后,当代关于法律系统理论重要的代表性人物。

 

 

译者简介:陆宇峰,清华大学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学博士后。现为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校对者简介:纪海龙,清华大学法学硕士,德国哥廷根大学法学博士。现为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副教授。

 

【目录】

 

第一章新宪法问题1

 

 

第一节现代宪治危机? 1

 

 

(一)民族国家宪法VS全球宪法2

 

 

(二)宪法社会学的启发3

 

 

第二节错误的预设 6

 

 

(一)社会宪治真的是全球化问题吗?6

 

 

(二)跨国领域的宪法空白?8

 

 

(三)跨国治理只是政治过程?10

 

 

(四)基本权利第三方效力只是国家的保护义务?13

 

 

(五)统一的世界主义全球宪法?15

 

 

 

第二章民族国家的部门宪法17

 

 

第一节自由主义宪治下的社会制度 18

 

 

(一)宪法缺位的私人自由领域18

 

 

(二)自治的社会秩序20

 

 

第二节极权主义的社会宪法 25

 

 

第三节福利国家的子宪法 28

 

 

(一)历史的教训28

 

 

(二)国家主义社会宪治29

 

 

(三)社会部门的政治化30

 

 

第四节社会整体的经济宪治 35

 

 

(一)秩序自由主义宪治35

 

 

(二)宪法经济学39

 

 

第五节宪法多元主义 40

 

 

(一)新法团主义安排42

 

 

(二)社会宪治44

 

 

 

第三章超国家的宪治主体:体制、组织、网络49

 

 

第一节各种全球结构 49

 

 

第二节通过国家的社会宪治? 52

 

 

(一)联合国宪章52

 

 

(二)民族国家的软法54

 

 

(三)国际公法和全球行政法57

 

 

第三节全球制度的独立宪法 59

 

 

(一)宪法的片段化59

 

 

(二)国际组织的宪法63

 

 

(三)各种体制的宪法67

 

 

第四节作为宪治主体的超国家体制? 69

 

 

(一)制宪权/宪定权71

 

 

(二)集体同一性77

 

 

 

第四章超国家的宪法规范:功能、领域、过程、结构86

 

 

第一节宪治功能:构成功能/限制功能 88

 

 

(一)社会系统的自我奠基88

 

 

(二)全球宪治的“双向运动”92

 

 

(三)发展压力的自我限制95

 

 

(四)“毛细管宪法”98

 

 

(五)魔鬼与魔王101

 

 

第二节宪治领域:各社会系统的内部分化 104

 

 

(一)自发领域105

 

 

(二)组织化—职业化领域108

 

 

(三)沟通媒介的自我规制领域113

 

 

第三节宪治过程:双重反思性 120

 

 

(一)社会系统的反思性120

 

 

(二)法律系统的反思性122

 

 

第四节宪治结构:混合的基础符码 128

 

 

(一)符码化和基础符码128

 

 

(二)混合性130

 

 

第五节社会宪治下的政治 133

 

 

(一)阴性政治与阳性政治133

 

 

(二)在政治的影子下136

 

 

(三)社会子系统的内部政治139

 

 

 

第五章超国家的基本权利:横向效力145

 

 

第一节民族国家之外的基本权利 145

 

 

(一)国家宪法权利的域外效力?146

 

 

(二)全球公愤149

 

 

(三)依体制而异的基本权利标准150

 

 

第二节约束超国家“私人”行动者的基本权利 153

 

 

(一)超越国家行动153

 

 

(二)一般化:沟通媒介而非一般价值155

 

 

(三)不同社会脉络中的再具体化157

 

 

第三节基本权利的涵括效果:进入权 159

 

 

第四节基本权利的排除效力 163

 

 

第五节匿名的魔阵 166

 

 

第六节可诉性? 170

 

 

 

第六章宪法间的碰撞175

 

 

第一节第三方权威的缺失 175

 

 

第二节体制间冲突 180

 

 

(一)传统冲突法的修正181

 

 

(二)规范网络185

 

 

第三节跨文化冲突 189

 

 

(一)文化多中心主义189

 

 

(二)“外在”再进入“内在”194

 

 

(三)跨文化冲突规范197

 

 

第四节各种宪法冲突的指导原则 200

 

 

参考文献203

 

 

主题索引242

 

 

作者索引251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