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嵌入式SoC系统开发与工程实例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嵌入式SoC系统开发与工程实例

正版全新,绝无盗版,可开发票

25.9 5.3折 49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包海涛 著

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12

SeasonSun书肆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包海涛 著
  • 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1
  • 版次 1
  • ISBN 9787811244601
  • 定价 4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34页
  • 字数 627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本书以C8051F41x为例介绍SoC单片机内核的一些共性问题,同时也突出其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如更高的指令执行速度,低功耗,相对于其他C8051系列,具有新型外设的集成,低廉的价格,丰富外设的合理规划与布局。作者在介绍每一种外设时均给出了应用代码,使读者可尽快掌握并应用该模块。
  本书言简意赅地介绍了μC/OS-Ⅱ的核心和常用模块,并以C8051F41x为平台,结合作者的项目实际,给出了工程应用实例,其中许多实例经过科研与生产实践检验,有较高参考价值,可帮助读者更好地应用此单片机,缩短学习与应用的距离。本书所有的实例和调试代码均采用C语言编程,以增强程序代码的可读性和移植性。
  本书可供使用C8051F系列单片机进行产品硬件和软件设计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部分内容对其他类型单片机的开发也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目录】
第1章片上系统内核与功能总汇
1.1与MCS51的兼容性与差异性
1.2内核功能的扩展
1.3存储空间的映射
1.4扩展的中断系统
1.4.1中断源和中断向量
1.4.2中断的优先级与响应时间
1.4.3外部中断源
1.4.4中断控制寄存器
1.5内核指令集说明
1.6内核的工作状态
1.6.1内核的几种工作模式
1.6.2工作状态的设置与特点
1.7特殊功能寄存器
1.7.1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分布
1.7.2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定义
1.8流水线式指令预取引擎
1.9片内可编程稳压器
1.10SoC的仿真与调试
1.10.1内置的C2仿真接口
1.10.2C2引脚共享
1.11芯片引脚定义及电气参数
1.11.1总体直流电气特性
1.11.2引脚和定义

第2章可编程输入/输出端口与外设资源匹配
2.1I/O口优先权交叉开关译码器原理
2.2外设资源初始化配置
2.3通用端口I/O初始化设置
2.4I/O匹配应用实例

第3章多通道12位模/数转换器(ADC0)
3.1多路模拟开关选择器与片内温度传感器
3.2A/D的配置
3.2.1转换启动方式
3.2.2A/D跟踪与工作方式
3.2.3A/D的时序要求
3.2.4输出转换码
3.2.5建立时间的要求
3.3可编程窗口检测器
3.4寄存器的定义与设置
3.5ADC0的电气参数
3.6A/D转换器应用实例
3.6.1A/D定时采样实例
3.6.2硬件数据累加器使用实例
3.6.3芯片工作环境监测
3.6.4CPU无扰门限比较

第4章可叠加或独立的12位电流模式DAC
4.1D/A转换寄存器
4.1.1D/A寄存器说明
4.1.2IDAC输出字格式
4.2D/A转换的输出方式选择
4.2.1程控立即更新模式
4.2.2定时器时控输出更新模式
4.2.3外部触发信号边沿的输出更新模式
4.3D/A转换的应用设置与电气参数
4.4D/A转换的应用实例
4.4.1D/A的调试与程控立即更新模式应用
4.4.2DAC定时器模式应用
4.4.3可编程正弦波发生

第5章片内可编程电压基准与片内比较器
5.1片内电压基准
5.1.1片内电压基准结构原理
5.1.2片内电压基准控制寄存器与电气参数
5.2比较器
5.2.1比较器的结构与原理
5.2.2比较器相关寄存器设置与使用

第6章循环冗余检查单元
6.1CRC结构功能
6.1.1CRC寄存器
6.1.2执行CRC计算1076.1.3访问CRC结果
6.2CRC的位序反转功能
6.3CRC模块功能应用实例

第7章SoC复位源
7.1上电复位
7.2掉电复位和VDD监视器
7.3外部复位
7.4时钟丢失检测器复位
7.5比较器0复位
7.6PCA看门狗定时器复位
7.7FLASH错误复位
7.8智能时钟复位
7.9软件复位
7.10软件复位操作实例

第8章FLASH存储单元
8.1FLASH存储单元的编程
8.1.1FLASH编程锁定和关键字设置
8.1.2FLASH擦写的操作
8.2FLASH数据的安全保护
8.3FLASH可靠写和擦除的几点要求
8.4FLASH读定时设置与应用
8.5非易失性数据存储程序示例

第9章振荡器
9.1可编程内部振荡器设置与使用
9.2外部振荡器的配置与使用
9.2.1外部晶体模式
9.2.2外部RC模式
9.2.3外部电容模式
9.2.4外部振荡器作为定时器时钟
9.3时钟乘法器
9.4系统时钟的选择

第10章智能实时时钟
10.1智能时钟的全局接口寄存器
10.1.1智能时钟的接口寄存器定义
10.1.2智能时钟锁定和解锁
10.2智能时钟的内部寄存器
10.2.1使用接口寄存器间接访问智能时钟的内部寄存器
10.2.2接口寄存器的数据自动读地址自增功能与设置
10.3智能时钟的时钟源选择
10.3.1使用标准钟表振荡器的晶体方式
10.3.2无片外振荡器的自振荡方式
10.3.3振荡器时钟丢失的检测
10.4智能时钟定时和报警功能
10.4.1定时器值的设置和访问
10.4.2报警门限值的设置
10.5后备电源稳压器和后备RAM
10.6智能时钟的应用实例
10.6.1智能时钟定时应用
10.6.2智能时钟后备RAM的数据存取示例

第11章SMBus总线
11.1SMBus配置与外设扩展
11.2SMBus的通信概述
11.2.1总线仲裁
11.2.2总线时序
11.2.3总线状态
11.3SMBus寄存器的定义与配置
11.3.1SMBus初始配置寄存器
11.3.2SMBus状态控制寄存器
11.3.3SMBus数据收/发寄存器
11.4SMBus工作方式选择
11.4.1主发送方式
11.4.2主接收方式
11.4.3从接收方式
11.4.4从发送方式
11.5SMBus状态译码
11.6SMBus总线扩展应用实例
11.6.1以主发送器方式扩展ZLG7290的应用实例
11.6.2利用SMBus扩展24C
11.6.3利用SMBus总线进行双机通信

第12章同步/异步串口UART
12.1增强的波特率发生器
12.2串行通信工作方式选择
12.2.18位通信模式
12.2.29位通信模式
12.3多机通信
12.4串行通信相关寄存器说明
12.5串口UART0实例
12.5.1片上系统串口自环调试实例
12.5.2上下位机点对点通信示例

第13章增强型全双工同步串行外设接口
13.1SPI0的信号定义
13.2SPI0主工作方式
13.3SPI0从工作方式
13.4SPI0中断源说明
13.5串行时钟时序
13.6SPI特殊功能寄存器
13.7SPI主工作方式下扩展74HC595LED显示实例

第14章定时器
14.1定时器0和定时器
14.1.1定时器0/1的工作方式0、
14.1.2定时器0/1的工作方式
14.1.3定时器0/1的工作方式
14.1.4定时器0/1的相关寄存器
14.2定时器
14.2.1定时器2的16位自动重装载方式
14.2.2定时器2的8位自动重装载方式
14.2.3外部/智能时钟捕捉方式
14.2.4定时器2的相关寄存器
14.3定时器
14.3.116位自动重装载方式
14.3.28位自动重装载定时器方式
14.3.3外部/智能时钟捕捉方式
14.3.4定时器3的相关寄存器
14.4智能时钟振荡频率捕捉应用实例

第15章可编程计数器阵列
15.1PCA计数器/定时器
15.2PCA的捕捉/比较模块
15.2.1PCA边沿触发的捕捉方式
15.2.2PCA软件定时器方式
15.2.3PCA高速输出方式
15.2.4PCA频率输出方式
15.2.58位脉宽调制器方式
15.2.616位脉宽调制器方式
15.3看门狗定时器方式
15.3.1看门狗定时器操作
15.3.2看门狗定时器的配置与使用27215.4PCA寄存器说明
15.5PCA应用实例
15.5.1方波发生输出
15.5.28位PWM发生
15.5.316位PWM发生
15.5.4频率捕获功能应用

第16章嵌入式操作系统
16.1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定义
16.2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功能
16.3几种常用的操作系统
16.4可移植与51系列的操作系统
16.4.1RTX51实时操作系统
16.4.2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
16.5μC/OSⅡ功能概述
16.5.1任务类操作函数
16.5.2时间类函数
16.5.3信号类函数
16.5.4信箱类函数
16.6基于μC/OSⅡ的串口测温应用实例

第17章SoC应用设计经验点滴
17.1SoC选型问题
17.2SoC系统设计的几点建议

第18章应用设计实例
18.1LCD模块与片上系统接口应用实例
18.1.1ST7565功能介绍
18.1.2基于ST7565的模块与处理器接口
18.1.3ST7565的模块与片上系统接口实例程序
18.2FFT变换与谱分析
18.2.1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算法的原理
18.2.2利用FFT进行频谱分析
18.2.3FFT算法在片上系统上的实现
18.2.4结果与思考
18.3低频自定义信号发生器
18.3.1系统功能概述
18.3.2系统结构与原理
18.3.3系统软件设计
18.3.4结果
18.4低成本无人值守数据采集器
18.4.1数据采集功能概述
18.4.2基于C8051F410的采集系统
18.4.3系统软件部分
18.4.4总结与思考
18.5智能水压力发生器
18.5.1背景
18.5.2主控芯片在系统编程
18.5.3在系统编程功能寄存器说明
18.5.4系统编程的实现过程
18.5.5智能水压力发生器的开发设计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