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与江户:17-18世纪的城市空间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北京与江户:17-18世纪的城市空间

正版全新,绝无盗版,可开发票

23.4 4.7折 49.8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凤云 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5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09

SeasonSun书肆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凤云 编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5
  • 版次 1
  • ISBN 9787300155616
  • 定价 49.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1页
  • 字数 332千字
  • 丛书 清史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北京与江户:17-18世纪的城市空间》选择了“清代”和“城市”为时空两大坐标,从城市空间的分布与结构,包括城市空间的建筑组合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索,研究的内容有城墙池濠、坊巷社区、官衙、民居、市廛、寺观、茶馆、会馆、园林等等,在大量史料的基础上,提炼出有关城市空间的文化内容与思想,实为不易,某些具有创见性的理论思考颇具新意,又能给人以思考的空间。
【作者简介】
刘凤云,哈尔滨市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多年来一直从事清代政治史、明清城市史的相关研究。先后作为负责人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北京社科基金、文化部以及教育部的科研项目。曾应邀到日本东海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作访问研究员,并进行合作研究。曾任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先后出版了《清代三藩研究》、《吴三桂传》、《明清城市空间的文化探析》等学术专著,并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目录】
第一章都城、城市体系与政治体制
一、官僚体制下的城墙城市
1.官僚等级制的城市体系
2.城墙的意义
3.京城的营建及空间形态
二、幕藩政治与城下町
1.城下町:由武士创建的城市
2.德川幕藩制政体与城市体系
3.三个都城的并立

第二章都城的空间状态、社区及其变容
一、“坊”在北京城的衰落
二、“八旗旗分”与北京“满人城”
1.按八旗方位规划内城
2.内城旗人流向外城
3.外城民人重新进入内城
三、北京南城的“汉人社区”
四、保甲法移入京城
五、身份制与江户都城的规划
1.身份制及其影响
2.身份制下的城市空间
3.江户的“町”
六、江户城下町居住结构的变动
1.由“拜领屋敷”到“拜领町屋敷”
2.火灾对江户的改造

第三章都城的商业中心
一、由“市井”到“街市”
二、“市廛”及其移动
1.钟鼓楼商业中心地位的丧失
2.“城门”与“牌楼”下的商业区
三、正阳门市廛:老店与洋货
四、庙市:平民化的商业街市
五、江户的米市交易中心
1.江户浅草寺的米市场
2.大坂的米市场
六、日本桥:江户城的商业中心

第四章商人、町人及其社会角色
一、行帮商人
二、米商与钱商
1.米铺、老米碓房
2.钱庄、票号与当铺
三、御用商人与官僚商人
四、上层町人参与江户的管理
五、御用町人与江户城的建设
1.御用町人的形成
2.御用町人的致富
六、江户的金融业巨商札差与两替商
1.江户城市经济的变化
2.札差对幕府财政的影响
3.两替商的“资本主义原形积累”

第五章官僚、旗人与武士的城市化
一、京城的常住居民:旗人的两极分化
二、京城的流动居民:官僚士大夫的农本观念
1.会馆:京城士大夫的客居之所
2.构屋与园居:礼法与城居的乡村化
三、京官的为官生活
四、武士由农村走向城市
1.战争缔造的武士
2.走进城市的武士
五、武士在城市化过程中陷入了困境
1.米本位与货币经济的纠结
2.武士的危机

第六章余论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滞重——对商人的认识
二、日本的“近世”与江户时代的本土文化
三、不同文化对近代化历程的不同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中国明清年号及日本德川幕府将军执政年表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