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正版全新,绝无盗版,可开发票

21.2 5.4折 39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秀婷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5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05-09

SeasonSun书肆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秀婷 主编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05
  • 版次 1
  • ISBN 9787122359711
  • 定价 39.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两大部分共79个实验:*部分内容涉及无菌概念及无菌操作技术、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显微镜及显微技术、微生物的染色和形态及结构观察、微生物的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微生物对含碳化合物的分解和利用、微生物对含氮化合物的分解和利用、微生物基因突变及基因转移、微生物的菌种保藏和复壮及育种技术、分子微生物学基础技术操作、免疫学技术等;第二部分内容涵盖食品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菌相变化、酒酿制作、产酶菌株、环境中的微生物检测等。
  本书可作为食品类专业本科生的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教材,也可作为研究生科研的实验指导书,同时也能为食品领域科技工作者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李秀婷,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教授,讲授的主要课程: 

(1) 微生物学、2005-2018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85学时、北京工商大学;

(2) 食品生物技术概论、2010-2018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51学时、北京工商大学;

(3) 高级生物化学、2010-2018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36学时、北京工商大学。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 微生物学实验、2005-2018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40学时、北京工商大学;

(2) 高级生物化学实验、2010-2018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16学时、北京工商大学;

(3) 本科设计(论文)、13周、30人;

(4) 指导研究生、30人。

 
【目录】
第一部分食品微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1

一、无菌概念和无菌操作技术1

实验1实验室环境要求1

实验2无菌操作技术5

二、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方法8

实验3玻璃器皿的洗涤及包扎8

实验4培养基的制备10

实验5干热灭菌12

实验6高压蒸汽灭菌14

实验7紫外线灭菌15

实验8微孔滤膜过滤除菌16

三、显微镜及显微技术17

实验9普通光学显微镜17

实验10相差显微镜的使用20

实验11暗视野光学显微镜的使用21

实验12荧光显微镜的使用22

四、微生物的染色、形态及结构观察24

实验13细菌的简单染色法24

实验14革兰氏染色法26

实验15细菌的芽孢染色29

实验16荚膜染色31

实验17鞭毛染色33

实验18放线菌的形态结构观察34

实验19酵母菌细胞的死活鉴别及形态观察36

实验20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37

实验21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量39

五、微生物的纯培养41

实验22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接种技术41

实验23厌氧微生物的培养44

实验24病毒的培养45

实验25食用真菌的培养47

六、微生物数量的测定50

实验26郝氏霉菌计数法50

实验27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法测定微生物生长及酵母发芽率51

实验28平板计数法54

实验29光电比浊计数法56

实验30单细胞微生物生长曲线的制作58

实验31噬菌体效价的测定60

七、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61

实验32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61

实验33紫外线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63

实验34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64

实验35渗透压及pH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68

实验36抑菌剂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70

八、微生物对含碳化合物的分解和利用73

实验37唯一碳源实验73

实验38糖、醇、糖苷类碳源的分解实验74

实验39淀粉水解实验75

实验40纤维素水解实验76

实验41果胶分解实验77

实验42油脂水解实验78

实验43甲基红(M.R.)实验78

实验44乙酰甲基甲醇实验79

实验45柠檬酸盐实验80

九、微生物对含氮化合物的分解和利用81

实验46氮源同化实验81

实验47明胶液化实验82

实验48石蕊牛乳实验83

实验49尿素实验84

实验50产硫化氢实验84

实验51吲哚实验85

实验52过氧化氢酶实验86

十、微生物基因突变及基因转移87

实验53微生物的诱发突变87

实验54细菌的接合作用90

实验55Ames致突变和致癌试验91

十一、微生物的菌种保藏、复壮及育种技术94

实验56微生物的菌种保藏技术95

实验57微生物菌种的复壮技术99

实验58微生物的人工诱变育种技术101

十二、分子微生物学基础技术操作114

实验59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体外扩增DNA114

实验60核酸电泳和琼脂糖凝胶中DNA的回收117

实验61PCR产物的克隆和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及其检测119

实验62氯化钙法制备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121

实验63大肠杆菌的电击转化123

实验64用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启动子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克隆基因124

实验65细菌DNA(G+C)摩尔分数的测定126

实验6616S rRNA序列分析及其同源性分析128

实验67细菌原生质体的融合131

十三、免疫学技术134

实验68抗原与免疫血清的制备134

实验69细菌的凝集实验136

实验70双向免疫扩散实验139

实验71酶联免疫吸附实验140

实验72蛋白质印迹法142

实验73荧光抗体技术144

第二部分食品微生物学综合应用实验技术/146

实验74菌落总数的测定146

实验75水的大肠菌群(M.R.N.)检验148

实验76鲜牛乳自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相变化测定151

实验77甜酒酿的制作153

实验78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154

实验79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环境中的微生物检测156

附录/159

附录Ⅰ大肠杆菌最可能数(MPN)检索表159

附录Ⅱ常用培养基配方159

附录Ⅲ常用染色液的配制184

附录Ⅳ用Mega 4构建系统发育树的过程185

参考文献/196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