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震灾害比较学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地震灾害比较学

正版全新,绝无盗版,可开发票

25.2 5.3折 48 全新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叶耀先、[日]岡田憲夫 著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4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09

SeasonSun书肆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叶耀先、[日]岡田憲夫 著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4
  • 版次 1
  • ISBN 9787112096978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25页
  • 字数 472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本书侧重地震灾害的比较研究。除比较方法以外,主要从地震和地质,建筑物和生命线系统以及非结构的地震性状,减轻地震灾害风险,灾后恢复重建,建设抗灾城市,以及防灾和灾害应急管理等方面进行比较。比较研究主要针对1976年中国唐山地震和1995年日本阪神一淡路地震,20世纪90年代前后发生在美国、土耳其、印度、墨西哥和我国台湾的破坏性地震也列入了比较的范围。
本书可供从事地震减灾、工程抗震和地震工程的科研、教学、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人员以及有关政府部门官员参考。
【作者简介】
叶耀先教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程师,教授,1935年生,主要从事抗震减灾和可持续建筑研究,曾在前苏联列宁格勒工学院实习1年,北京大学进修2年。他是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建设部城市建设防灾减灾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建筑学会和中国土地学会顾问。曾任国家建委抗震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院长,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灾害管理中心国际顾问,联合国救灾署国际专家组成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咨询顾问,日本“亚太地区减轻地震和海啸灾害技术开发及其整合”(EqTAP)大型研究项目国际顾问,京都大学客座教授,同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大学,以及日本京都大学做过合作研究。
【目录】
第1章导论
1.1地震和地震成因
1.2地震的宏观现象
1.3地震灾害
1.4地震灾害的特点和减轻地震灾害面临的问题
1.5解决减轻地震灾害面临问题的构想
1.6地震灾害比较学的内涵
1.7比较研究地震的基本情况
1.8灾害风险管理名词术语
1.9唐山地震和阪神,淡路地震的经验教训
1.10比较研究地区的特点
1.11中国、日本和美国的大地震灾害
1.12结语
参考文献
第2章灾害比较的数学方法
2.1拓扑指数法
2.2生态位法
2.3图论法
参考文献
第3章地震和地质
3.1地震
3.2地质
3.3余震
3.4地面破坏
3.5强地面运动
3.6场地反应
3.7结语
参考文献
第4章地基、基础和房屋建筑的地震性状
4.1地基
4.2基础
4.3加筋土
4.4地基加固
4.5房屋建筑
4.6结论
参考文献
第5章生命线系统的地震性状
5.1交通系统(铁路和公路)
5.2水库、水闸和扬水站
5.3港口
5.4地下结构
5.5煤气传输系统和供热系统
5.6供水系统
5.7排水系统
5.8供电系统
5.9通信系统
5.10机场
5.11震后火灾
5.12结语
参考文献
第6章降低地震风险
6.1风险识别和减灾规划
6.2应急反应
6.3规范、标准和规程
6.4新技术应用
6.5城市规划
6.6房屋建筑和工程抗震加固
6.7金融工具
6.8结语
参考文献
第7章灾后恢复重建
7.1引言
7.2生活恢复
7.3恢复重建政策
7.4临时住房
7.5住房重建
7.6经济复兴
7.7恢复重建模型
7.8恢复重建经验
7.9结语
参考文献
第8章建设抗灾城市
8.1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分析
8.2决策制定
8.3资源管理
8.4城市规划和恢复重建规划
8.5经济损失分析
8.6社会恢复
8.7灾害垃圾管理
8.8采用环境友善技术
8.9结语
参考文献
第9章中国一日本防灾和灾害应急管理比较
9.1引言
9.2日本防灾和灾害应急管理的体制和对策
9.3中国防灾和灾害应急管理的体制和对策
9.4日本防灾经验和对中国的启示
9.5结语
参考文献
筧10章非结构地震性状
10.1引言
10.2非结构地震安全的重要性
10.3建筑非结构
10.4机械非结构
10.5电气非结构
10.6非结构震害控制
10.7非结构抗震设计规定
10.8结语
参考文献
全书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