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情操论 未拆封
  • 道德情操论 未拆封
  • 道德情操论 未拆封
  • 道德情操论 未拆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道德情操论 未拆封

5 1.3折 38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亚当·斯密 著;李嘉俊 译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0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52

上书时间2022-07-19

永合书局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英]亚当·斯密 著;李嘉俊 译
  •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10
  • 版次 1
  • ISBN 9787516810583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00页
  • 丛书 西方百年学术经典
【内容简介】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的伦理学著作,主要阐明了道德情感的本质、道德评价的性质和斯密以“公民的幸福生活”为目标的伦理思想。在书中,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阐释了道德情感的本质和道德评价的性质,并进而揭示了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相比《国富论》,《道德情操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堪称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

【作者简介】

  亚当·斯密(1723—1790),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出生于苏格兰伐夫郡的柯科迪,1737年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哲学,1740年进入牛津大学深造,1748年任爱丁堡大学讲师,1751年任格拉斯哥大学教授,1778年任爱丁堡关税局长,1790年7月17日辞世。斯密一生奉献了两部传世经典:《道德情操论》(1759年)和《国富论》(1776年)。前者为伦理学著作,使他享誉学术界;后者为经济学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也成就了亚当·斯密作为“经济学之父”的不朽名声。

 


【目录】

第一卷?论行为的合理性

 

第一篇?论分寸 / 002

 

第一章?论怜悯 / 003

 

第二章?论相互同情的喜悦 / 010

 

第三章?论方式 / 015

 

第四章?相同话题的延续 / 020

 

第五章?论亲切的和高贵的品德 / 026

 

第二篇?论其他激情和合适性相似的程度 / 031

 

引?言 / 032

 

第一章?论身体自发的激情 / 034

 

第二章?论特定变化下或者想象中产生的激情 / 039

 

第三章?论非社会性激情 / 043

 

第四章?论社会性激情 / 050

 

第五章?论自私的激情 / 053

 

第三篇

 

就人类得体性产生的影响以及判断人类行为得体性会遇到的困难;同时谈谈在国内比国外更容易获得认同的原因 / 057

 

第一章

 

虽然我们对于悲伤的同情通常比我们对于喜悦的

 

共鸣来得更加强烈,但仍然达不到当事人感情的

 

深切程度 / 058

 

第二章?论野心的起源以及社会阶层的分级 / 067

 

第三章?论道德败坏 / 078

 

第二卷?论优点和缺点,也谈谈赏罚的对象

 

第一篇?论功过感 / 086

 

引?言 / 087

 

第一章

 

被感激的似乎都值得奖励;同样,被怨恨的似乎都值得惩罚 / 088

 

第二章?论应当感激和怨恨的对象 / 091

 

第三章

 

未被准许的奖励不会给人带来感激,相反,不知情者造成的伤害却少不了别人的愤恨 / 094

 

第四章?对前面章节的概述 / 096

 

第五章?对功过感的分析 / 098

 

第二篇?论公正和善行 / 101

 

第一章?两种美德的对比 / 102

 

第二章?论公正感、愧疚感以及对功绩的认知 / 107

 

第三章?论天性的功用 / 111

 

第三篇

 

论命数对于人类情操的影响,这部分会结合行为的功过来分析 / 118

 

引?言 / 119

 

第一章?论该种影响的成因 / 121

 

第二章?论该种影响的程度 / 125

 

第三章?论这种现象的最终成因 / 133

 

第三卷

 

论我们在情操和行为的基础下进行判断的过程,同时谈谈责任感

 

第一章?论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的准则 / 138

 

第二章

 

谈谈对赞扬的热爱以及对值得赞扬的品质的热爱,同时谈谈对责备的恐惧以及对应该责备的品质的恐惧 / 142

 

第三章?论良心的影响和威力 / 158

 

第四章?论自欺的天性及通则的起源和使用 / 178

 

第五章

 

论道德通则的影响和威力以及这些准则被当作神圣的条例 / 184

 

第六章

 

论述责任感成为行为的基础准则的情境,同时谈谈责任感和其他动机一致的情境 / 194

 

第四卷?论情感赞同的效用

 

第一章

 

论功用在艺术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美感以及这种美的广泛效果 / 204

 


 

第二章

 

论功用给人性以及人的行为带来的美感,以及在什么程度下这种对美的感知可以被看作认同的基本原则 / 213

 

第五卷?论习惯和风气对道德认同和否定的影响

 

第一章?论习惯和风气对我们认知美丑的影响 / 222

 

第二章?论习惯和风气对道德情操的影响 / 229

 

第六卷?论美德的特质

 

引?言 / 242

 

第一篇

 

论个体的特质如何影响我们的幸福(又名论审慎) / 243

 

第二篇?论个体特质如何影响他人的幸福 / 250

 

引?言 / 251

 

第一章?论个体被我们照顾和关怀的天性注意到的顺序 / 253

 

第二章?论社会被我们慈善的天性注意到的顺序 / 262

 

第三章?论普遍的善行 / 269

 

第三篇?论自制 / 272

 

第六卷?之结论 / 297

 

第七卷?论伦理学体系

 

第一篇?论本书内应该被审视的问题 / 302

 

第二篇?论美德天性给出的不同解释 / 305

 

引?言 / 306

 

第一章?论使美德和得体性一致的体系 / 308

 

第二章?论使美德和审慎一致的体系 / 331

 

第三章?论使美德和善行一致的体系 / 337

 

第四章?论不道德的体系 / 344

 

第三篇?论认同准则所形成的不同体系 / 351

 

引?言 / 352

 

第一章?论体系。在这种体系中,自爱可以导出认同准则 / 354

 

第二章?论体系。这种体系认为认同准则源于理性 / 357

 

第三章?论体系。在这种体系中,情操是认同准则的一部分 / 361

 

第四篇?论不同作者是如何对待道德的实践法则的 / 367

 

人名及书名对照表 / 380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